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 虎贝镇 >

虎贝:“三三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2018-02-07 09:52:13 三都澳侨报

编者按:

春节将至,本报将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并从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刊发记者从基层一线发回的鲜活报道,宣传蕉城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各地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激情,讲述喜庆热烈的百姓故事。


黄祖乐 摄

本报讯(记者 苏诗瑶) “在家就能找到事做,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2月1日,在虎贝镇黄家村村民黄须凤家中,其与儿子黄知智正忙碌地进行蒸笼穿竹底加工。“做这些不费劲,与儿子合作一天也能穿600多个。”原来,由于黄须凤父子俩均为肢体残疾,无法从事复杂的劳动,因而迟迟未能找到合适的生计。去年年初,黄家村两委告诉他,黄家蒸笼采用“家庭作坊”帮扶模式助力脱贫,农户可以从企业认领加工材料带回家制作,完成后以记件形式结算工钱。这个消息,对于靠低保过日的黄须凤家庭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去年底,黄须凤不仅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还申请造福工程,盖起了新房。

十九大报告指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扶贫脱贫工作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由点到面,由量变到质变,大大提高了扶贫脱贫效果。

为此,虎贝镇不断在创新产业经营、用工等方面下功夫,推出“三三模式”扶贫机制,依托三个工作片区,大力发展黄酒、蒸笼和高山特色农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建立三个贫困户就业基地,并让贫困户参股,以经济实体产生经营效益,促进贫困户增收。

而黄须凤脱贫致富的例子就是“三三模式”扶贫机制中的黄家蒸笼“家庭作坊”新模式。不仅如此,虎贝镇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中心,整合市级龙头企业石堂酒业有限公司等黄酒酿造企业,建立虎贝黄酒酿造创业就业基地,带领周边群众发展黄酒酿造业,帮助贫困户就业创收,有效带动了黄家村、彭家村、南洋村等十多个村,约8000多名群众就业致富,真正让蒸笼产业成为了富民产业。

入股合作社,脱贫新出路。在虎贝镇七淀村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农户阮巧花刚领了一笔合作社的年底分红。“从2016年入股沃丰野食用菌合社后,每年都能领到一笔分红,今年又比去年多了几百块。”阮巧花是当地贫困母亲,过去家庭生活困难,她只能打点零工勉强维持家用。2015年,当地成立了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阮巧花便被招募到合作社内负责食用菌采摘,一年下来收入4万多元。

“我还把1万元的幸福工程款也入股到合作社中,一年能多拿1000元左右的入股分红和600元的年终效益分红。”阮巧花笑着说。在虎贝镇,像这样通过“资金入股、进厂务工、按劳取酬、保底工资、效益分红”的模式踏上脱贫致富路的贫困户并不在少数。其中,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带动了12位贫困母亲实现脱贫目标。

产业扶贫关键在于“精准”和“特色”。虎贝镇助推高山特色农业,鼓励农户入股农业合作社,并享有劳务报酬和效益分红,合作社产生经营,以经济实体发挥农业效益,从而走出了一条别致的精准扶贫路。

不仅如此,虎贝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摸清底数,完善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明确了要脱贫摘帽的贫困人口名单、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及帮扶具体目标,助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实现2018年整体脱贫目标,共同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此外,虎贝镇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宗教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旅游扶贫战略地位,力求通过挖掘辖区旅游产业的潜力,实现“造血式”扶贫。紧抓九都至虎贝红色旅游公路顺利通车的良机,大力发展以那罗、辟支等为代表的佛教圣地旅游产业,以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丈岩、闽东红军石堂北上抗日集训地、天峰亭后方医院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业,及以白溪草场、梅鹤第一际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加强对贫困户就业指导,扎实开展针对性帮扶,通过政府贴息、农商行发放小额信贷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建设农家乐等项目,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实现产业脱贫,使旅游也成为今后脱贫致富的又一项支柱产业。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