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 洋中镇 >

洋中莲下:“青蛤将军”的蛙神崇拜

2018-05-16 10:25:55 三都澳侨报


 

本报讯(林灿鑫 陈慈蕊 文/图)洋中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就有人类定居,莲下村、中和坪村等地有遗址。素有“宁德好西乡”的美誉,这里风光秀丽,胜迹甚多,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保存着丰富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莲下蛙神崇拜。

蛙神崇拜是闽东一带动物神崇拜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蕉城洋中莲下所祀的奇特蛙神,民间一般称之“青蛤将军”。“青蛤”,方言即青蛙之意。宋淳熙《三山志》卷42记载:“蛙,背青绿者,方言谓之青蠖,其声矍矍,然亦有背作黄文者,名金线蛙。”

在蕉城洋中镇正南一公里方向的莲下村村口,有一座称为“莲下宫”的蛙神庙,所祀的奇特蛙神民间称为“青蛤将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是洋中镇莲下村的传统节日——青蛙节,又称青蛤将节。在当地,青蛙节办的比春节更隆重,当日,人们让“青蛤将”塑神周游全村,回殿之后,村民做供,并做道场。傍晚时分,全村人要到殿内祀祭、设斋,供物有猪首、糍粑,纸钱,五果五菜,香烛。每逢此节,家家户户做糍粑供节,并备酒席飨客,当日香火旺盛,四乡八村人来朝拜,被视为当地一大乡村节日。期间还要演闽剧贺节,前后社戏三天三夜,十分热闹。如今,庙里还供有“青蛤将”神像一尊,供人祭祀。节日里,殿主还要做“寿包”,分给家家户户,以求合境平安。2015年,“莲下青蛤将信俗”入选蕉城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为何乡民如此重视“青蛤将军”,这里有一段祖辈口述相传的故事。古时候,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天,一位将军遭到突袭,带残部逃到莲下村。村前有一小溪,溪下有深潭,潭上有木桥。彼时,身后敌寇紧追,形势非常凶险。当他率兵过桥之后,眼见追兵逼近,正当将军无可奈何之际,桥上突然出现大量青蛙,它们以唾液濡湿桥面,令追兵在湿滑的桥面上寸步难行,于是,将军顺利脱险。再后来,将军立功被封为广平侯王,为了纪念“青蛤将”之功德,村人为之立香火,还盖祠祭祀,并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为其生日。从此,莲下的村民世代供奉“青蛤将军”,而青蛙亦为村民预报灾难。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不论身居何地,乡亲们总是尽力赶回故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庆典,以纪念“青蛤将军”。

在当地,还流传有这样一个传说:在莲下村村前有一小溪,溪下有深潭,潭上有木桥,潭中多青蛙。古时,“青蛙精”常爬至桥上吐沫,老人、小孩、牲畜过桥常被蛙沫滑倒,并被“青蛙精”吃掉。为了全村平安,村人到福州城里请来广平侯王,把“青蛙精”收为部将。自此以后,“青蛙精”一变成为“青蛙将”,并也一改前非,为村人消灾避难做了许多好事。为了纪念“青蛙将”之功德,村人为之立香火,还盖祠祭祀,并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为其生日。 据载,自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起周姓人家迁居此地时,就有这一民间信仰。该习俗相沿已有千年历史。

在青蛤节前后,都会有一种背绿腹白,大眼睛似有灵性,脚趾成耳勺状,脑后身上有圆疤点的青蛙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莲下宫广平侯王像附近,数量三到十多只不等,或趴在玻璃上,或附在柱子上,造型多样奇特。也因此,每年青蛙节当地都有在侯王像附近找青蛙的习俗,村民都视找到青蛙为吉祥。奇异的是,节日期间,无论多少人围观喧闹,甚至香烧烛烫青蛙也绝不跑开,节日过后,青蛙便自行离开。至今,青蛙是如何来,如何去仍然无人知晓。

时至今日,青蛤将还是被村民视为保护神,受到村民的顶礼膜拜,这是洋中乡土民俗文化崇拜蛙神最原始的文化现象,是活的化石,极为罕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