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赤溪古法制糖:传承手工技艺 延续百年古韵

2019-01-09 15:27:59 三都澳侨报


黄田村风景秀丽


红糖坊

红糖坊外带动水轮的石渠

水车

滚动水车

冬至刚过不久,黄田村便迎来了蔗糖开榨时节,带有乡愁甜蜜的红糖,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这个时节,也是制糖师傅们最忙碌的季节。一块块赤色的红糖、一阵阵扑鼻的清香,都成为赤溪镇时下的一股“清流”。徜徉在雁乐溪畔,空气中弥漫着红糖的特殊香气,令人垂涎。而其神秘的制作技艺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红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俗话说,“男要喝红茶,女要吃红糖”,红糖因其含有的葡萄糖释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补充体力,深受大众喜爱。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古老的传统技艺渐行渐远,现代化工业生产顶替了古法工艺,成为主流生产方式,保护和传承古老传统技艺迫在眉睫。而蕉城赤溪的黄田村,却将传统古法红糖制作技艺的精髓掌握得恰到好处。纯天然、营养价值高的古法红糖,是黄田村逢年过节的必备佳品。




采摘甘蔗





榨甘蔗汁

踱步在赤溪镇黄田村口,伴着水车的吱呀声,顺着雁乐溪前行,不多时一座由石头砌成的红糖作坊便出现在视野中,环顾四周,不论是两栋古色古香的小木屋,还是远处层层叠叠的甘蔗林,都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进入作坊,甘蔗特有的清香迎面飘来,一捆捆新鲜的甘蔗被整齐罗列在墙上,甘蔗皮呈青绿色,与平常看到的紫色甘蔗有所区别。“这些都是我们一大早就到甘蔗林里采收回来的糖蔗,是专门用来熬制红糖的。”据制糖经验高达20年的老师傅黄孝双介绍,糖蔗的硬度比往常食用的甘蔗硬,甜度也更高。

“制作红糖,第一个步骤就是榨汁。”黄孝双指了指一旁的木质机器神秘地说道:“别小看这个步骤,榨汁也是一门技术活呢!”说话间,几个师傅已经开始安装榨汁机器:两个石碾、一个木架、一架水车,便是黄田村最原始的纯手工的榨汁机器。构造看似简单,却承载了古人古法制糖的智慧与情怀。

作坊内,各位师傅同时开工,场面忙而有序。待准备工作完毕后,榨汁开始,糖蔗被一根根放入榨汁机器,伴随着“咔擦”的声响。一次、两次、三次……重复碾压后的糖蔗将汁水全数“奉献”。“这样糖蔗的汁就基本榨干净了。”黄孝双说,榨好的汁水会经过机器内部过滤、沉淀,再流入大木桶中。不到一会儿功夫,香甜可口的蔗汁便装了满满一桶。


榨好的甘蔗汁流入木桶

搬运甘蔗汁

熬制红糖的大锅

将甘蔗汁倒入锅中

将甘蔗汁捞起

熬制红糖

下一道工序便是熬糖了。老师傅们先将蔗汁倒入到锅中,随即生火进行熬制。“像这样一锅,大概可以熬出60斤的红糖。”黄孝双说,一个昼夜的熬制,通宵达旦,通常可以熬制1000到1200斤的红糖。熬糖过程也非常讲究,经过预热、滤渣、除沫几个步骤后,还要不停清理剩余的小部分杂质和渣滓。

“熬糖,温度是关键,熬糖时,火是不能间断的,烧火师傅要时不时增减柴火,调整火力大小。”黄孝双说,火候大了会把汁熬老,火小了汁又会很稀。

在熬到一定程度后,锅外水汽升腾,锅内气泡翻滚,熬糖师傅用大勺均匀搅拌,避免糖汁熬焦。待糖汁煮沸后,锅里的糖已经愈见黏稠,霎那间,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老师傅将手浸于凉水,然后赤手迅速伸入糖浆,捏出一小团,再将其放入凉水中,不断揉搓,片刻后,一粒略带温热,糯润香甜的“糖蛋”就出来了。“捏‘糖蛋’是看糖汁是否凝固,凝固了就可以起锅了。”老师傅黄孝双说。


将煮好的红糖捞起

制作

晾干红糖

制作石碾


制作好的红糖

随后,老师傅将糖汁倒入凉席用工具进行摊凉,在一旁围观的村民,学着小时候的样子,拿起手中甘蔗,沾糖汁来回摆动,脸上露出纯真的笑容。“记得十三四岁的时候,每逢放学,我和小伙伴便扔下书包,跑到糖厂玩耍,一闻到香气,就迅速冲进糖厂。”据当地村民黄新相回忆,那时候,老师傅们只要将糖汁倒入凉席,他们就拿出藏在衣袖中的糖蔗,沾满糖汁便往外跑。“没想到几十年后,这儿时的味道又重现了。”黄新相感慨道。

“我们作坊从冬至后一直开榨到年后的正月三四月份。”黄孝双说,春节期间,有不少游客们来参观、体验古法制糖,还购买了原滋原味的红糖,一天最高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开榨,是因为冬至后甘蔗的甜度高,制作出来的红糖味香、口感好,品质绝佳。

制糖如人生,常常把艰辛留给自己,把甜蜜留给别人,制糖的过程,老师傅们是幸福的。“现如今,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古法制糖了,我希望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传承下去。”谈及此,黄孝双不禁感叹,传统技艺制作的红糖鲜为人知,农村老手艺也成为多数人心头一抹甜蜜的乡愁。

相关连接>>>

红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自公元618年唐太宗遣使臣至印度取回甘蔗熬糖工艺,千百年间,甘蔗的种植与甘蔗榨汁熬糖的技艺在中华大地繁衍兴盛,历代的学者、医者在潜心的研究及实践中,将甘蔗熬糖的传统技艺及传统红糖的作用与好处编纂收录到《千金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历史著作中,也成为历代宫廷的温补佳品、滋补良方。  □李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