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之中看历史
冬天的寒意慢慢消退,春天的气息已上眉梢。趁着春节假期,挑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约上家人好友,漫步于古朴的石桥村中,感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中国特色的文化氛围,岂不快哉?
初进石桥村,但见青山碧水中,屋舍点点,炊烟袅袅,良田美池间,男女老幼,安然相处,把笑言欢。唐代诗人王维作有一诗:“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神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这首诗,用来形容霍童石桥之美,再贴切不过了。
石桥村内,至今还流传着朱福让地和黄鞠治水的动人故事。为纪念黄鞠,村民们修了黄鞠故里“龙首堂”,里面供奉着黄鞠、朱福及黄鞠夫人的神位塑像,千年来香火不绝。祠堂只有半个篮球场大,也许是因为正月,前来祭祀的村民络绎不绝。堂前有一株千年古樟,腰粗二围,虽历经沧桑,但苍枝屈虬,老干发新芽,微风拂动,枝叶扶疏,似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凝望那澄碧如带的霍童溪,诉说着一段尘封往事。
“明渠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浣溪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石桥一行,犹如推开了一扇厚重的历史之门,站在门口,在水的流声中,我们悄悄地触摸着这里的风雨千年。 □黄璐
游鲤鱼溪
大年初一,和很多人一样我和家人选择在这一天举家出游。我们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位于周宁县浦源村的鲤鱼溪。
鲤鱼溪长约四五百米、四五米宽,自西向东弯弯曲曲穿过整个村子,常年溪水潺潺。溪流中数千尾鲤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安然自在。溪中的鲤鱼和人很亲,“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即使你用手去触摸鱼,鱼儿也会很温驯地让你抚摸,一点也不怕人。游客如果在水里撒上一些食物,就会迅速聚拢来一群鲤鱼抢食。暖暖的阳光下,鲤鱼们静静地在溪水里畅游,岸边行走的人们笑意盈盈地观赏着溪中自由自在的鲤鱼们,画面安详而又和谐。
浦源村山环水抱、溪水清澈、风光秀丽,800多年来,村民们就在这样的山水美景中日出而作、日暮而歇,安居乐业、和谐共处。据传,南宋朝官郑公为逃避战乱,弃官隐居于这块犹如世外桃源之地,从此在这里耕读静养。浦源村郑氏祖先为了防止水源被污染,便在溪水中放养了鲤鱼,并立下严禁捕捞和伤害鲤鱼的规矩。听当地人说,在立规矩初期曾出现过村民偷鱼的案例,根据族规,偷一条鲤鱼罚一头猪,并且严格执行,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偷鱼的现象。村民们严守族规,代代相传,鲤鱼也成了村民们心目中的守护神。 □ 李娜
回味八都
火红的灯笼高高挂,八都的年味已经渐渐浓郁了起来。踏着清风,独自踱步在八都古街,大街小巷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古朴的老屋,泛黄的门窗,掩映在闹市的一角,古街如同繁华的布景,淳朴而淡雅,宁静而温婉,最适合在闲适的时光里游览。
大街上,孩子们嬉戏打闹、大人们聊家常,看一眼就让人感觉到过年的气氛。恍然发觉,八都街头的风情并没有远去,依然是那样温情脉脉,散发着浓厚的年味,仿佛在吟咏着歌谣……
这座依山傍海的八都小镇,在漫漫路途中回溯着过往,每一瞬的黎明,每一刻的日落,梦在这里起航,亦在这里陨落。八都镇的气质和韵味,都源于生活在其间的老人。他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本身便是这里一段又一段传奇的故事。
古朴的街道,青砖黑瓦,飞檐翘角。空置的木屋,杂草青苔遍布院落,八都镇的人,以自己过春节的方式,享受着每一个春节,有一种不动声色的美,又晨曦,又暮色,一天天周而复始。
穿过迷蒙的光线,山与水连接成一副水墨画,一叶扁舟,一方陆地…… □陈奇灏
烟雨杨家溪
今年的春节假期,与往日不同,连日的朦朦烟雨,阻挡了不少行人的步伐。
大年初四,约上三五好友,决定远离节日的喧嚣喜悦,走进烟雨弥漫中的杨家溪,寻得一份宁静悠远。
驱车前行,高楼缓缓消失于身后,眼前,绿意渐浓。
“文广断船思旧景,金龟戏鳖揽风光。红枫夹岸通津道,绿筏扬波溅玉香。”杨家溪,号称闽东小武夷,亦有海国桃源的美誉。在这里,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纤尘不染。
在观音寺里阵阵梵音中,顺着神秘的石柱,行进。
繁忙的渡口,竹筏连排成行,船夫们带着斗笠,撑着竹篙,个个精神抖擞。
坐上竹筏,顺江漂流,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倒影成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顿时跃入眼帘。
云雾缭绕间,杨家溪的清柔迷离了双眼,直叫人忘了归去。
顺流而下,在“中国第一扶贫村”——赤溪村停泊,在峻山密林间,沿着石阶上行600米,便来到200米长、高低落差240米的全透明玻璃栈道。
脚踩白云,漫步空中,望着云海拂过青山,穿越树林,惊险之余,却让人陶醉。
偏然低首,小桥、竹排、人家,杨家溪的醉美风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周思颖
雨中嵛山行
嵛山岛古称福瑶列岛,意即“福地、美玉”,位于霞浦三沙东面海域,距离三沙古镇5海里,素有“海上明珠”之称。
2月9日清晨,与好友相约,驱车前往嵛山岛,途经三沙古镇,虽阴雨连绵,但一路仍见不少游客手持“长枪短炮”于雨中抓拍古镇美景。在三沙码头渡口,更是挤满许多游客在等待游轮,经询问,皆是周边县市居民,趁春节假期,与家人一同慕名而来。
9时许,登上游轮,驶往嵛山岛,途中游轮随波起伏,别有一番趣味。
抵达嵛山岛后,经同行导游介绍,嵛山岛在海拔200米处,有大小两个湖泊,其状似火山,大天湖面积1000多亩,小天湖200多亩,两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常年不竭,水质甜美,水清如镜,因而素有“海上天湖”之称。遂迫不及待赶至转车口直上天湖,一路蜿蜒向上,山路盘旋,未到天湖便为我们献上一段有惊无险的戏码。
刚一下车,只见云雾缭绕,恍若立于云端之间,一路游玩一路观赏,黄澄澄的草场一望无际,环绕四周,植被在劲风之中摇曳婀娜,中间明玉即是天湖,犹如一面明镜。此景与生机盎然的嵛山岛相比较,有一种别样美感。后攀登至山顶,由于当天气候原因,狂风凛冽,只得回返,于山脚品尝当地特色海鲜作为收尾之作。
回返途中,同行好友戏称这场嵛山岛之行,即是游玩观赏,同时亦像奋战在抗台一线。 □杨慈监
赏灯过大年
说起今年的春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一的东湖北岸公园。5日晚,我与家人一同夜游于北岸河畔,只见远处一场“梦幻星空”“流光溢彩”的灯光点亮了夜空。
踱步前行在东湖北岸公园广场和道路上,这场灯光秀跃于眼前。发光灯球装饰树冠结合LED灯串缠绕树干,美轮美奂精心点缀过的颗颗树木打造了一条浪漫的景观道路,想必走过的“小公举”们都少女心爆棚。值得一提的是,远在英国的小猪佩奇被“请”到了此处,它与中国传统的猪宝宝形象一起,给蕉城的市民带来新年的祝福。
俗话说,赏灯过大年,今天我在这也算是体验了一回。公园内,不仅人海茫茫,更是灯海茫茫,场面壮观。整个灯展以灯为笔、以光为墨,为公园勾勒出一幅唯美的中国画卷。各色各样的猪宝宝,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拍照留念,红色、黄色、蓝色……我最喜爱是中间的主角小猪,喜气洋洋,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唐装,以灯笼为脚,身上印有“福”字,好不喜庆。惹得我抓起相机拍个不停。同时,公园内还布置了“尽扇尽美”“海洋世界”和“中国梦”“春”等绚丽灯展,也让我沉醉其中,真是新春佳节难忘又开心的一天。 □李锟
“游春”岚口
每到春节,一家人总会计划着出门走走看看,虽然算不上正式旅游,一路风景也算不上多好看,但就是享受这一刻家人的相伴。
正月初二,盘旋在蕉城上空一月的阴雨被热辣的阳光驱赶得不见踪迹,我们便踏上“游春”的旅途。第一站便是飞鸾镇岚口村。
弯曲山道上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温柔的春风抖落了冬日的萧索,桃、梨、杏、桑,各树在阳光照耀下,着急地吐出新绿,嫩叶随风舞动,成片成林,如同一条嫩绿色的河流。绿的朝气是春的活力,越是靠近,越是能感受到它们跳动的脉搏和挺着胸膛扇动的呼吸。
离岚口村越来越近,弯弯绕绕的山路像是开了窍一般,突然变得宽敞起来。一座苏州园林式的建筑赫然入眼,建筑气派宏伟,落落大方,园林外花木茂盛,仿古的街灯,休闲的栈道,让人感觉格外轻松。园林内树木像是感受到春的气息,悄悄爬过围墙,吐露芬芳。
汽车在一个弯道上刹住了,放眼望去数十辆汽车在山道上排起长龙,安全员在路边指挥着车辆,不时喊道:“进村车子太多,自己靠路边找车位停。”这时候,不得不弃车而去,所幸距离岚口村也就500米。
你徒步往前,就有人徒步而回,回程的人大多手里都还拎着两桶清澈的泉水,这是他们徒步两小时从“圣水洞”盛回的“圣水”,听说在正月里饮一口“圣水”,这一年都能平安顺遂。其实,也就是在正月里得一个好兆头。
进入岚口村,清爽山风拂去午后的燥热,吹动街道上五彩斑斓的风车,清脆的响声很是动听。随着风车路径往前,便抵达了中式天主教堂,教堂内外人潮涌动,虔诚而来的信徒祈福祷告,让这个年味有了不一样的味道。教堂外,山货摆满了路边,没有吆喝声、没有讨价声,只任游人自行挑选。
走累了,便坐在登山石阶上,任游人在你左右穿梭,听着各地的方言,享受这一刻风景,也便是游春的目的。 □苏诗瑶
春节出行更便利
在中国,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就是走亲戚。它不仅是是古老的传统名俗文化,还是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三,正值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和往年的出行不同,去年刚订婚的我,今年第一站便是与家人一同前往八都镇的未婚夫家里拜年。
和往常的早早出行不同,宁德沈海复线双福高速公路八都段的通车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恰逢春节假期实施的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今年的我们也是享受了这么一回。今年的我们不赶个大早,打包好礼物,便慢条斯理的出门了。汽车在高速路上畅通无阻的行驶,第一次看到的景致,让人忍不住拿出手机捕捉这一时刻。眺望远处,上汽宁德基地项目的三屿园区,一辆辆工程车进进出出、川流不息,仿佛能看到一群群工人奋战在一线……时间稍纵即逝,从汽车南站上高速的我们,半小时不到便到达目的地了。比起往年走国道出行,减少了一大半的时间,真的是又快又节能。
近年来,随着蕉城区各项惠民利民项目的持续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新的一年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雷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