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蕉城要闻 >

我说扁担

2019-02-22 09:22:44 三都澳侨报


 

本报讯(黄北文)“一条扁担三尺三,生活所需鱼虾盐,肩扛扁担走天涯,运粮进城兑回换。”这是改革开放前,人们用扁担挑起肩上生活的写照。

40年前,乡村公路未开通,扁担成为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搬运工具,有时不仅是挑东西,甚至是扛起一个家。

1958年,我第一次尝到扁担挑物的艰辛苦楚。那时,全国掀起大炼钢高潮,农村劳动人都义务全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炼钢铁运动中,致使农村曾一度出现买不到食盐的状况。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村里有两位七旬老人正寻伴到宁德县城买盐,我的母亲得知情况,便嘱咐我挑30市斤地瓜米,随去县城卖换盐。

那个时候,虎贝镇公路(1966年11月才开通)还没开通,我们从黄家村沿小道去县城足足走了120里路,从早上5时到下午5时,才到了县城盐仓。换盐需要商议盐与粮比例,我们最终以每斤1角2分的粮价,将30斤粮换了50斤盐,还余有1.2元住宿(住一夜5角钱)。

次晨,我们挑着盐便从石壁岭往回走,石壁岭悬崖陡壁,同行的老人哼着“挑担小曲”,让回程之旅少了些许疲劳,多了些许的欢快……由于扁担太重,回程路走得特别慢,走了两天才到达黄家村;如果想要吃到新鲜鱼要一天一夜赶到才行。到家后,我才发现肩膀已被磨出了水泡,敷上药,疼上半个月才得以好转。

虽然扁担对农村生活立“功劳”,但却成为劳动人民的“负担”,人民迫不及待想要摆脱这个“负担”,走出新的生活,直到1978年,改革春风吹拂中华大地,宁德也开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记得1993年,陈光毅时任福建省委书记,他在《福建日报》头版发表一篇《要致富 先开路》的重要讲话,并于同年11月30日至宁德市现场办公,宁德市委、市政府(现改蕉城区)积极响应,立即展开“村村通公路”部署。

虎贝从此摆脱了走“古道”,闯“羊肠”的历史。现如今,虎贝镇虽处蕉城区最边远山区,但18个行政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蒸笼、老酒沿着公路送了出去,黄鱼、生鲜沿着公路送了进来。长期压在劳动人肩上的扁担解脱了,扁担也被送进到“历史博物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