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我和我的祖国 | 宁德茶厂,一场追寻城市记忆的时光之旅~

2019-07-10 08:52:25 大梦蕉城

我在宁德茶厂工作的一些记忆

刘声宜

宁德地区茶厂于1970年7月份开始筹建,当时筹建组由福安茶厂的军代表傅连登为组长,具体工作由尔后第一任厂长王秉基具体负责。

我和我的祖国

宁德茶厂大门

1971年5月和1971年9月地区行署分别招收部分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和老五届大中专下乡知青分配到宁德茶厂工作。由于筹建刚开始,这一批青年工人都先安排到福安茶厂跟班学习制茶的各个环节。我是1970年10月到福安茶厂报到,1972年1月由福安茶厂转至宁德茶厂参加基建。此时宁德茶厂第一座主体车间(筛分车间)已经土建完毕。从福安茶厂机修车间派出工人作为安装和调整机械设备的主力军。我也随这批工人一起到宁德茶厂,此后在宁德茶厂工作了26年,1995年调离。

1972年5月开始由福安茶厂、宁德洋中农械厂代为加工的茶叶制作机械陆续运抵宁德茶厂。安装工作进行了2个多月,于1972年7月15日开始投入第一批毛茶胚,当天就产出第一批绿茶。这就是宁德茶厂人常说的“7.15投产”。以后几个主体车间陆续投入使用,有拣茶车间、机修车间及配套的两座仓库。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1973年初又落成了第一座花茶生产车间(当时先作大办公室和仓库使用)。工厂到此已初具规模,各科室逐步健全,但工厂领导仍以筹建组名义对外,各科室领导也仅称负责人。

我和我的祖国

宁德茶厂窨花车间

宁德地区原没有种植茉莉花(制作花茶的必要原料)的习惯,要从福州调入茉莉鲜花路途太远,会影响茉莉花质量又增加成本,因此厂领导决定在宁德当地推广种植茉莉花。1973~1974年厂部组织人员外出广东收购花苗,派我和同事一起到广州郊区委托收购,引进花苗,同时鼓励宁德茶厂所在地周边农民种植茉莉花,以解决花源问题,这也可提高农民的副业收入。茉莉花是可以扦插成活的灌木型植物,容易推广种植。厂里就以贷款方式分发给宁德郊区农民种植,其中以金涵、七都、六都、九都、霍童村最多。工厂以优惠的价格向农民收购鲜花(2元~5元/斤)。1975年当地有了充足的茉莉花源之后,宁德茶厂由向福州茶厂提供花茶胚料转向自己加工花茶,而且茶叶质量不断提高,直至以后以拳头产品“天山银毫”夺得全国花茶评比金奖。另外还生产了专供出口的“车色茶”,由省外贸代转出口法国等地。茶叶加工量也开始逐年提升,最高年产三万担。

为进一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开拓市场,1979年秋季宁德茶厂开始尝试生产小包装产品,1980年正式加工生产出小包装系列产品,产品投放市场得到消费者好评,尤其在山西省和北京市最受欢迎。之后小包装产品不断更新和完善,并且加入各种防伪标识,在一定的时间内稳住了市场,而作为拳头产品的“天山银毫”其产量应市场的需求一度随之增长到年产四千担之多。

出于大规模生产需要,宁德茶厂于1978年还自制了国内首条茶叶拼配装箱自动化流水线,而且还造出国内第一条花茶自动化机械。这些流水线和机械都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厦大毕业分配宁德茶厂工作的王景光是参与设计与加工的工程师之一,由此宁德茶厂进入鼎盛时期。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作者简介

刘声宜,1969年12月福州劳动大学林学专业毕业,分配周宁县礼门公社做工作队,1971年10月调宁德地区茶厂工作,先后担任茶厂工会干事、办公室主任、副厂长。1995年调任宁德市(县级)物资局局长、市经委主任科员,1997年调任统战部副部长。2008年退体。现住蕉城。

宁德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工业》专辑

本书由政协宁德市蕉城区委员会编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