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大梦搜奇 | 凤冠霞衣戏曲梦,弦索胡琴梨园情,北路戏的几经沉浮您知多少?

2019-08-27 12:45:00 大梦蕉城

图/ 叶先设 文/吴通华 吴加元

它的原名福建乱弹、横哨戏

是一种稀有古老的戏曲剧种

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一带

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曾经几近失传

……

大梦搜奇

它,就是传说中的北路戏。每晚夜幕降临,一阵锣鼓响过之后,一段遥远而又熟悉的北路戏唱词便从凤阳村的临水宫随风飘来。老艺人便准时来到临水宫,认真观赏北路戏传人排练剧目,对演员们的唱腔、姿态、演技方面进行指点。

大梦搜奇

北路戏的传承,几经沉浮,最辉煌的时候是怎样的光景,而后又是怎样呢?

大梦搜奇

从明朝开始,北路戏一直在凤阳镇被传承着,最辉煌时镇内有3个戏班——南路班、东路班,北路班。3个戏班以北路戏班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1946年,北路班剧团艺人刘文楷重新组合创办北路戏班,当时以刘文楷班命名,俗称“阿楷班”,在闽浙一带名噪一时。解放后,刘文楷将凤阳北路剧团部分演员带到县城,组建了寿宁县北路戏剧团。

大梦搜奇

1963年冬,北路戏剧团编演现代戏《张高谦》,在福州举行的福建省第三届戏曲现代戏汇演中引起轰动。随后,剧团应邀到全省各地巡回演出。1965年,北路戏剧团赴赣、湘展演6个多月,行程逾万里,演出40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当时被称为古老剧种的“天下第一团”。

大梦搜奇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戏曲艺术开始呈现边缘化状态,“双轨制”又让北路戏陷入“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寿宁北路戏剧团也渐渐步入困境,演出越多,赔得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演员们纷纷卸下戏装,自谋生活出路。

大梦搜奇

2006年,寿宁北路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北路戏艺人刘经仓、缪清奇登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北路戏重新迎来生机,然而,由于北路戏演员已大量流失,散落民间的艺人多数已年老,剧团只有在职人员6人。

大梦搜奇

演职人员的生存与传承问题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也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帮助。2009年6月,寿宁县北路戏剧团与寿宁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创办北路戏艺术表演班,招收17名13至15岁的文艺表演爱好者为学员。2012年,北路戏艺术表演班十几名学员完成学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文凭,分配到剧团工作,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员工的各项待遇。

大梦搜奇

几年来,寿宁北路戏剧团排演了《网瘾少年》《奔访》《海峡西岸正春风》《和谐奋进凯歌行》等剧目,收到很好的效果。随后,创作编排大型现代儿童剧《少年张高谦》、历史传奇剧《冯梦龙打虎》,参加福建省第25、第26届戏剧会演,获得剧目、剧本、导演、作曲、舞美、灯光、演员等七大项16个奖。《齐王哭将·奔访》,参加在福州举办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展演”,被推选参加“晋京展演”,这是北路戏建团56年以来首次晋京演出。

大梦搜奇

演一场北路戏,前台演员、后台乐器人员至少要在30人以上。寿宁县北路戏剧团虽然力量得到加强,但人手还是永远不够。每演一场戏,都要到外地请演员,传承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去年,凤阳镇一批热心村民及老艺人们发出共同心声,决定重新成立凤阳北路戏剧团。

大梦搜奇 大梦搜奇

经过努力,30多位民间老艺人重新聚集在一起,挖掘剧本遗存、重整行头道具、编演舞台剧目,重返艺术青春,成为剧团里的领航者。

大梦搜奇

今年4月,北凤社区召集居住在县城的北路戏艺人及民间戏曲爱好者35人,聘请老艺人缪亦庆为艺术总监,成立鳌峰北路戏剧团。3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排练《老仙偷桃》《八仙全台》《财神》《加冠》《雲头送子》等剧目,并在寿宁多个乡镇巡回演出,国宝”级艺术珍遗再亮光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