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影像 >

传统手工月饼 留住一抹乡愁

2019-09-04 17:39:00 三都澳侨报


称重

和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往今来,中秋佳节寄托了人们渴望团圆的美好愿望,而一家人分食小小的月饼,也成了过中秋不可或缺的环节。

明月高悬,中秋将至,大街小巷的空气中也弥漫着浓浓的节味儿。人们开始精心挑选月饼作为节礼,而有些人依旧守着老传统,操着老手艺,只为还原一代人记忆中的“老月饼”......

9月4日,记者来到宁德市蕉城区南门桥头下老街的一家月饼作坊里。手工作坊的负责人何乐灿师傅正忙碌地和面、调馅、擀皮、捏馅、包裹、打型、烘烤……不一会儿,一块块香喷喷、金灿灿的月饼新鲜出炉,让人垂涎欲滴,尝一口,依旧是“小时候的味道”。




调配面皮

擀面皮


调馅


包馅

45岁的何乐灿是这一带远近小有名气的老手艺人,他从13岁起学做月饼,如今从业已有三十余年,祖孙三代均与月饼打交道,祖辈只批发月饼的,唯有他学会了做手工月饼。刚学艺时,他觉得传统月饼制作很简单,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才知道制作得不容易。

“传统的手工月饼制作,不像面包、蛋糕等糕点那么易学,对配料的比例要求很高,每天还要重复着上百次乃至上千次擀、包、搓、烤等机械步骤,一点不能马虎,不然月饼的口感就会变差。”何乐灿说,他的手艺是从宁德老师傅那学来的,认认真真当学徒三年多,可以出师了才开始经营自己的作坊。

虽然传统的老月饼料多实在,且吃起来有滋有味,但在年轻人心中,流心奶黄、抹茶咖啡等新奇口味的月饼才有吸引力。

“以前,初一就开始忙碌了,每天要忙十几个小时,做两百多个月饼。现在订传统手工月饼的人越来越少,初十以后才慢慢有生意。一辈子就学这一门手艺,再难也得坚持下去”何乐灿淡淡地说。


包好的月饼

盖红章

装炉烤月饼

翻面烤月饼

话毕,他就指着自己做的手工月饼介绍起来,除去选材外,制作月饼的第一步骤便是调馅,说起手工月饼制作技艺,何乐灿话渐渐多了起来,眼神也焕发光彩。

“馅用搅拌机拌匀后,就开始称馅的重量,今年素饼更受欢迎,今天我们做的就是半斤的素饼,称的馅儿是3.8两,馅要适量,过多会把皮撑破,过少则不成型。”何乐灿说。

每一门手艺,都少不了多年磨炼的火候。宁德传统月饼里馅料很有讲究,这馅里多少油多少糖,面粉里多少水,每一个月饼馅足料均匀,又让人吃着不腻,都是多年经验累积出来的。

“除了馅料外,素饼的外皮也大有讲究,分为外面的油水皮和内部的油酥皮。”何乐灿介绍,油水皮用菜油、水、糖和面粉和成,油酥皮则用菜油和面粉,分别揉好醒面。像传统的五仁月饼具有皮薄馅多的特点,只包一层油水皮,而素饼则在油水皮内裹一层油酥皮,如此烘烤而成的素饼才能表皮层层酥脆,口感独特。

包好馅,成好型,在上炉烤之前,还要给月饼盖上红色的方形印章。“这是传统宁德月饼的做法,图得是个吉利,另外,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做记号,这章用的是纯天然的材料,可以放心食用。”



刚出炉的月饼

月饼装盘

和、调、擀、捏、裹、压、盖、烤、翻.....从选料到成型烘烤,一块小小月饼包含着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敢有半点含糊,否则出来的月饼就失去了本味。

“我偶尔也有做点新口味,比如把蔓越莓干加到五仁馅料里。”在记者诧异的目光中,何师傅拿出一包材质上佳的蔓越莓干,乐呵呵地分享他的“独门秘籍”。凭借着丰富的口感和多年如一的过人品质,何记月饼不仅留住了老主顾,不断发酵的口碑,也吸引了不少新顾客。“这里的月饼都是纯手工制作出来的,既保持了月饼的原始风味,又没有那么油腻,有种清甜,非常好吃,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一位拿到新鲜出炉的月饼的阮女士高兴地说,买这种月饼,吃的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回忆。

谈起月饼的产业化发展,何乐灿说,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月饼,包装好看,效率也高,但却做不出传统月饼的这种细腻、情感与味道。他说,刚开始学做月饼,是为了养家糊口,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希望也能为传承传统手艺做点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的手工月饼,了解宁德的传统文化。  □ 李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