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陈仕玲:西乡杂录

2019-09-25 09:26:20 三都澳侨报

一、姚溪尾文武状元考

洋中溪尾村旧有文武状元坊,今仅剩遗址。据乾隆版《宁德县志》记载,是坊为文状元姚涞、武状元姚望之立。姚涞不是闽人,县志引姚涞为邑人陈宁撰墓志铭为证。文状元非指姚涞,那么又会是谁呢?近从周腊生著《宋代状元谱.宋代状元奇谈》一书引长乐姚氏谱牒,文状元当指南宋人姚颖。长乐《姚坑姚氏族谱》记载:“姚颖,字国聪,号印石。行二十八,晋叔公长子。承继西乡(即指溪尾),生一子讳忠臣。淳熙四年丁丑漕举,戊戌殿试正奏第一名。”尚有“公原名廓,御笔改名颖,初授殿正将,两任知吉阳军,兼知郁州,邕州安抚使,终武翼大夫,其坊表、墓域、碑记俱在西乡。”又据《三山志》:“姚廓字开之,长溪人。淳熙八年(1181)武举江伯虎榜。”《八闽通志》亦有以上相同记载,文献中并无状元之语。真正的文状元姚颖,字洪卿,庆元府鄞县人,一作慈溪人。五岁读书过目不忘,十岁能属文,试乡校占前列,博士疑之,别命试于前,应手成章,时号“神童”。师事郑锷。淳熙五年戊戌(1178)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除秘书省校书郎。右丞相王淮,为颖泰山,遂避嫌外调,任添差通判平江府。决讼以制豪强为旨。淳熙十年,祷旱劳悴,感疾以终,年仅三十四。史载颖“世家吴兴,后徙明州”,光绪《鄞县志.卷十九.选举上》:“按,颖世居鄞县。曾祖阜,祖孚,皆登进士,详《絜斋》《攻媿》《水心》诸集。”且慈溪姚颖为淳熙五年第一人,所任皆文职;宁德姚颖为淳熙四年武举,所任皆武职。泾渭分明,有据可考。此与宁德、福安有二陈骏、二高颐类同。

二、周斌不是帝师

蕉城民间传说,明代洋中人周斌曾经担任过皇太孙朱允炆①的老师。后来还因为一点小摩擦,朱允炆将周斌的十个手指甲活生生地拔掉,致使老师抑郁而亡。故事有声有色,耐人回味。但传说毕竟是传说,跟历史事实相差甚远,有必要予以说明。

周斌的得意门生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所撰写的《宁川先生传》,详细地介绍了周斌一生的宦海生涯与业绩。从中可以知道,周斌于洪武五年(1372)中举。六年(1373)任建宁府教授。二十三年(1390)聘典湖广文衡②。二十四年(1391)秩满回京,大受太祖称赏。二十五年(1392),拜中都国子司业。二十六年(1393),召迁齐王府长史。赴任无几,以继母李氏卒,去官。二十七年(1394)卒于家。享年64岁。根本没有担任过太子老师的记载。如果真有这么一段辉煌的历史,杨荣在行状中是不会遗漏的。

周斌为官二十余载,最高职务为中都国子司业、齐王府长史。国子司业是国子监祭酒的附贰官,从四品。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的最高学府,在内读书的都是各地选拔的优秀人才,而王室成员(包括太子)是不会在这里读书的。作为皇帝的继承人,在明代,太子老师的地位很高,他们必须是进士出身者才能担任。周斌只是一个举人,他是没有资格为皇太孙教书的。据考证,曾经担任过建朱允炆老师的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和黄子澄。

至于周斌被称为“周国师”“国子先生”,也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探讨。“国师”这个称谓,辞典中有多种解释:一、是太师的别称;二、一国的师表;三、指国子祭酒(后范围也扩大到国子监其他下属官员,如司业、助教等);四、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周国师”的来由当从第三种说法,就是有国子监老师的意思。另一个称呼“国子先生”,也是国子监主管官员通用的叫法。如明代隆庆二年(1568),福宁州人(今霞浦)盛继任国子助教(从六品),分守(道台)李纪为之建坊,坊额就是“国子先生里”。

三、彭蕴章撰《石堂六景》诗

石堂是解放前梅鹤、文峰两个村庄的总称。其名称之由来,因“有石窟如空坳然”④石堂地处蕉城、屏南交界地带,远离市区。峰峦突兀,风光宜人,多自然景观。元代时期,石堂人理学家陈普就辑有“石堂八景”。分别是翠屏霁雪、石屋朝云、笑天狮子、蛟潭映月、蓬莱飞峰、文峰卓笔、棋盘仙迹、双柱擎天。并由韩信同撰古风八首以纪之。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至二十八年(1848),苏州进士彭蕴章任福建学政。一次他来宁德县视学,经过石堂,对当地风光惊叹不已。又由于彭蕴章对陈普学术仰慕已久,所以欣然写下了除蓬莱飞峰、双柱擎天的《石堂六景》绝句。六首诗如下:

翠屏霁雪

千林雪初霁,遍地森琪花。

曲曲翠屏路,欲寻樵子家。

石屋朝云

滃然云气出,石屋青濛濛。

千载题诗客,吾怀韩信同。

笑天狮子

唐山色堆蓝,兀立如狮子。

万里出函关,谁能维絷此。

蛟潭映月

九曲唐溪水,当年起老蛟。

空潭留月影,珠彩散溪坳。

文峰卓笔

东海为砚池,山云作泼墨。

巨灵来书空,负以大鹏翼。

棋盘仙迹

吾闻烂柯山,观棋更时代。

今见此山中,仙踪无定在。

这六首诗被收录于彭蕴章遗著《松风阁诗钞》。全组诗在写景之余,也有对陈普、韩信同的崇敬之情。

从有关资料得悉,彭蕴章(1792-1862)清朝大臣。字泳莪,又字琮达。江苏长洲(今吴县)人。道光年间进士,任鸿胪寺少卿、历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臣上行走、文渊阁大学士,后管理工部三库事务,充任上书房总师傅。卒谥文敬。彭蕴章曾协同军机大臣祁寯藻与桂良、花沙纳、肃顺等采取增收厘金、发行官钞、改铸铜钱、扩大捐资及漕米海运等经济措施,以解决财政困难和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他出身苏州世家大族。高祖彭定求,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会元、状元;曾祖彭启丰,雍正五年(1727)会元、状元,官至兵部尚书,在朝为官达四十年;祖父彭绍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父亲彭希涑是举人,学问很深,在当时较有社会影响。

四、李若初曾寓石后

近从古田余炳炎先生编写的《古田文物》中发现了一幅画家李若初于1961年所绘的水墨梅花图。这幅画记述了他寓居石厝(今石后乡所在地)的一段教学生活。

李若初(1893~1974)又名景沆,古田杉洋人。是近代福建省颇为知名书画家。他早年就读于福州罗山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宁德、霞浦、南平、漳州等地教学近五十春。73岁退居乡间“学稼楼”,以诗画自娱。他的隶书得汉碑精髓,在《礼器碑》《衡方碑》等碑帖用心最久。但李若初成就最高的还是行草书,自成风格,行笔轻重有别,疾徐有度。其诗书画堪称“三绝”。黄寿祺曾赞誉“三绝难忘李若初”。

民国元年(1912),年仅20岁的李若初在福州罗山学校毕业后,来到石后教书,并且一呆就是两年时间。石厝淳朴的民风以及生活的宁静,环境的优美,使李若初终身难忘。特别是书斋庭院的一株古梅,更是使他魂牵梦绕。五十年后,他还久久难舍这段往事,绘制了以上我们提到的这幅水墨梅花。并且还题了一首七绝:“冷月山斋寂夜禅,横斜疏影满窗前。写梅记取天然本,往事樟溪③五十年。”在诗后面,还有一段较长的自注:“壬子癸丑两岁,均在宁德樟溪课读。山斋幽静,庭院古梅一本,月明之夜,枝条清影离披窗外,因取作写梅画一本。至今事隔五十余载,离后樟溪不复重到,人事沧桑,不知梅花健在否?思之怃然。”只言片语中充满了对岁月消逝、人生变幻的无限感慨。作者还通过怀念梅花,寄托对石厝的深深眷恋。

①即后来的建文帝。

②旧谓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这里指担任湖广乡试考官。

③石厝古称樟溪。

④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山川》。

□ 陈仕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