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筑梦新时代 致敬最美教师

2019-09-27 09:43:53 三都澳侨报

编者按:

最美教师扎根讲台,燃烧自己照亮未来;最美教师教书育人,历经风雨昂首向前。他们“最美”,他们的故事也最动听。本报带您走近这些“最美”教师,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讲述他们身上平凡又伟大的感人故事。

谢贵喜:平凡中演绎精彩

谢贵喜,现任教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中心小学。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刻开始,她便深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为人师表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一举一动都是对学生的教育,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社会更是用“放大镜”观察着教师的言行举止。她将“为人诚,待人信,但求问心无愧!”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诚信之道,为人之道,坚持以一颗诚信之心对待学生、同事和工作。受到学生、同事和领导一致认可。

耐住艰苦 扎根农村

1987年7月,毕业于宁德师范学院的谢贵喜,分配霍童学区边远完小柏步村任教,其间兼任完小校负责人。这是一所简陋的乡村小学,一栋用石块垒成的三层平房,外加一座废弃的宗庙,老师们的食宿就安排在这个年久失修的庙里,学校连围墙都没有。农村家庭始终认为子女上学对家庭没什么贡献,反而增加负担,宁愿让孩子在家务农,谢贵喜只能挨家挨户的去学生家里动员家长让孩子们来上学。面对这些困难,谢贵喜没有退缩,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着,只要看到一个个孩子在进步,听到一声声家长质朴的感激,心中就感到无比宽慰。

于平凡中演绎精彩,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她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在三十二年的职教岁月里,谢贵喜初心依旧,始终怀揣着梦想,依旧默默地耕耘奉献着,像一位老农民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期待着绿色的希翼,期盼着丰收的喜悦。2016年8月,谢贵喜主动请缨到废弃十多年的办学点霍童镇邑坂村任教,她既是教师,每周上15节课以上,又身兼教导、少队等数职。谢贵喜告诉记者,2003年,由于丈夫工作原因她便举家搬迁到了城区,孩子跟随父亲到城里读书。家人多次和她讨论过是否进城这样工作,最终她选择每周往返一百多里继续留在了霍童中心校。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请假,每天早早到校,总是最迟离开学校,办公室、教室、宿舍三点一线“我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我热爱我的家乡霍童,我会一直坚持留在霍童职教到退休的那一天。”谢贵喜自豪的说道。


倾心悉教 初心不忘

在教学中,谢贵喜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教情学情,虚心向同事学习,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言出必行,行必果,在学习中不打一点折扣,从不因为个人原因耽误学生一节课。“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我们的关注和爱护在他们的心灵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谢贵喜说道。每每接手新的班级,她总是从制定严明的班级管理制度,和培养学生日常的养成习惯入手,针对全班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情况,家庭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类,建立个人档案,有的放矢,循循善诱,特别是后进生,春风化雨般善施教化。她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她用慈母般的爱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引领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终身学习 自强不息

有人说,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诗意生活在大地上,为教书育人操劳一生,播下知识的种子,点燃智慧的火花。谢贵喜恪守自己的信念和使命,用一腔热情践行自己平凡却又远大的理想。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一种忘我的奋斗精神,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上好课,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坚持手写教案,每一本教案上都留下了点点滴滴的删改、反思、札记等,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了提升业务水平,不断锤炼自己,她积极参与做课、赛课、听课、评课、观摩学习,专题讲座、指导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等。2019年,她还被蕉城区教育局聘请为蕉城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她将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在辽阔的农村教育教学征途上,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义无反顾地艰难跋涉。

在讲台上挥洒着青春与汗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谢贵喜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教学中,竭尽全力地当一名人民教师。她工作踏实认真,早出晚归,品尝尽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的酸甜苦辣,她付出的是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有人说:教师是烛炬,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谢贵喜就是这样,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谱写了一曲默默无闻耕耘者的奉献之歌。  □ 李娜

徐妹:情系三尺教台无悔青春

小小的个子,扎着利落的马尾,脸上始终挂着亲切质朴的微笑,这便是徐妹给人的第一印象。

现年37岁的徐妹,2008年大学毕业,便回到家乡九都中学任教。整整十一年,她扎根基层,甘愿将热血青春挥洒在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用心诠释了怎样在平凡岗位上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真心换爱 她不让一个掉队

德育工作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工作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工作无空地,处处育人这是徐妹始终坚守的育人观。

农村教育,常常因为留守儿童与家庭离异等问题,变得繁琐复杂。本着教育的初心,徐妹从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她通过成立小组,培育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主动沟通,对症下药,让学生树立自信。曾有一名学生黄升,因父母离异,变得敏感自卑且性格偏激,时常上课讲话,课后和同学打架,甚至拿小刀、竹棍等具有攻击性的物件威胁同学和老师。徐妹发现后,便主动与他进行沟通。通过谈心,两人成了朋友。为了让黄升树立自信,徐妹还通过举办心理情景剧的契机,让他饰演一个叛逆留守儿童,利用角色中主人公的心理成长路程,变相促进孩子成长,此剧也在蕉城区心理情景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渐渐地,黄升变得越来越自信,极少出现不良的行为,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十一年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徐妹总是用自己无私的爱去对待。“徐老师人很善良,有耐心,时常关心帮助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学生黄洛虹说。


尽责尽责 她伴着学生成长

在学校,徐妹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要兼任着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和寄宿生管理工作,这使得她在工作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徐妹却总说,这些事情很细很杂,但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牺牲一点自己的休息时间又有什么呢。

十一年的时间里,学校随处可见徐妹忙碌的身影,尤其是在宿管工作上,她从不缺席,就像是个大家长,始终陪伴着学生成长。

“如果没有落实清楚学生是否全部就寝,我就会觉得浑身难受,辗转难眠。”作为宿管人员,徐妹十一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监督学生起床整理内务、晨读、晨跑及晚上下自习。每天清晨,最早见到的是她的身影;夜幕已深,最晚离去的是她的背影。只有当寄宿生全部就寝后,她才安心去睡。寄宿生黄文杰说:“我刚住宿时,不会折被子、叠毛巾、整理洗漱用品,都是徐老师手把手一步步教我。”

此外,在寝室管理上,徐妹还通过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月”,制定更改《德育常规》《学生公寓退宿制度》《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让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自理、自主、自律、自强”的生活习惯,而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也成为蕉城区寄宿生管理的典范。

勤恳付出 她成了“全能”榜样

“在农村学校,我们都是‘万金油’,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做什么。”从教十一年来,学语文出身的徐妹,不仅教语文,还当过数学、心理老师,如今更是承担着物理教学的工作。

徐妹说:“因为不是专业出身,我只能一边教一边学,学生做一份作业,我绝对会做得比他们多,比他们详细。也正因为这样,我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本,徐妹还积极把团委和政教的工作紧密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养。仅今年,她就组织了包括“植树节——让我们的校园处处花香”“学雷锋——清洁家园”“读书节——书香校园”“青年节——五四入团宣誓”“禁毒知识演讲比赛——不要让绚丽的青春被毒品吞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等10余次的全校性大型活动。

“徐老师是个做事用心且负责的人,大家一有事,总会第一时间找她,我们很放心将工作交到她的手上。”九都中学校长刘有助欣慰地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这份勤恳付出,徐妹成了校领导眼里的全能型教师,同事间学习的榜样,先后获得蕉城区优秀共青团干部、蕉城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蕉城区先进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成功和幸福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必定是我们追求某个高于一已私利的奉献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从小将老师当做梦想的徐妹,用十一年的从教生涯始终践行着这句话。

“当老师的十一年,虽然忙碌辛苦,却给予了我极大的满足。今后,我将秉着心正与称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尽责做好教育事业,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徐妹说。  □ 周思颖 雷雅青

吴立厦:乐和音初润桃李

一支粉笔勤耕耘,三尺讲台育桃李。讲台上,书桌边,她寒来暑往,洒下心血点点。从教二十年,她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始终把 “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作为座右铭,用心教学,用爱奉献,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就是宁德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吴立厦。

培养自信 激发学习积极性

9月19日,又到了欢快的音乐课堂,同学们跟着吴老师的节拍做着动作,气氛热烈……

“在教学中,尽量地发现孩子在学前专业的潜质,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树立自信心,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吴立厦老师说。游戏互动、表演、声形,新颖的教学手法,把生活常见的事物融入课堂中,唤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联想,提升了大家的艺术素养。

充满活力的课堂受到了学生喜爱,具有生命气息和成长性的教学,集体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身为音乐教师同时任班主任,所带班级曾被评为校、区、市“先进班集体”;2014年至2018年指导学生分别获福莆宁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联赛学前教育专业独唱二等奖;宁德市中职生技能大赛,所指导的学生分别获得声乐、钢琴、讲故事一等奖。

在个人荣誉上,吴老师先后被评为 “蕉城区第一届区管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蕉城区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全国校园明星才艺展示活动获“育才成就奖”;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钢琴优秀奖指导奖;执教的《八六拍子的节奏训练》被评为优质示范课。


和风细雨 用爱“燃”起新希望

从1999年福建师大音乐系毕业至今,吴立厦一直就职于宁德职业中专学校。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职业中专学校,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主动,甚至出现厌学态度,这成为许多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的难题。对此,吴老师坚持爱的感化和教育,用爱呵护学生,为他们注入进取的动力和勇气。

“吃过早餐了吗,有没不舒服?”“来,吃颗大白兔奶糖”新生军训期,吴老师用耐心和爱来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老师,您让我想起我妈妈!”在孩子们的眼中她就像兄长、像父母、像知心姐姐一样,与他们相伴。

用爱的表现就是行动上的用心。吴立厦每管理一个班级,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位学生的姓名、面孔,摸清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特征,在行动上体现关爱,与学生快速熟悉起来,回馈于她的是满满的信任和喜爱。

乐以教和 探索教学新路子

音乐教育是儒家传统教育“礼乐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应试教育的当下,音乐教育的地位和深度一直难以得到全面重视。为使音乐的特殊力量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吴立厦老师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教学中,吴立厦对声乐作品的选择十分慎重,要求自己的范唱应当声情并茂,准确无误地传达相应的情感。

“中国作品《共和国之恋》,诠释的是对祖国母亲苦尽甘来的特殊情感,它教会孩子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外国作品《鳟鱼》,三段体歌词白话般的细致描述是呼吁孩子们保护生态环境……”把音乐课当作舞台、当作阵地,结合生活情景,演绎相应氛围的歌曲,让孩子从词曲中感知音乐的力量。

对于教学感悟,吴立厦显得淡定和从容:“教师的本职就是授业,让他们学好一技之长,帮助学生追求崭新的人生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感受的使命感。”  □ 李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