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市外 >

福鼎:祖孙三代熬制甜蜜 留住舌尖上的“古早甜”

2020-01-15 11:56:00 三都澳侨报

对很多人来说,麦芽糖曾是他们舌尖上的童年记忆之一,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一些传统制作手艺已经难觅踪影,那些通过传统手艺制作的食物,只能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而在福鼎市管阳镇西昆村,85岁的老人孔福氣、儿子孔明思,孙子孔雯文祖孙三代依然坚守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用双手熬制“甜蜜”生活,留住这一“古早甜”。

腊月里做麦芽糖的习俗,在这里传承了五代。从开始培育麦芽秧到制作出麦芽糖,工序看似简单,却要耗费手艺人整整五天的时间。

“天未亮就要起床,蒸饭、挑水、起火。火候控制相当关键,控制得好,糖浆才会甘甜清白、漂亮,既好熬制又好拔丝。时间把控不好,糖就不会清白甘甜,也不会漂亮。”孔福氣说。

一大早,85岁的孔福氣和儿子、孙子就开始制作麦芽糖了。孔福氣挥动着手里的铁勺,锅里的麦壳不断地扬起落下,灶台上,一锅麦芽和糯米正交融在一起,慢慢发酵。孔明思父子俩几乎须臾不能离开灶台,温度太冷,做出的麦芽糖会酸;太热,麦芽糖会变黏糊。这里面的温差,孔福氣把握得十分精准。

孔福氣说,他16岁就跟他的父亲和爷爷一起做麦芽糖。麦芽发芽到一定的长度,才能和等比例的糯米糅合在一起发酵。7个小时后出糖水,再把去渣后的糖水放在锅里熬制,才能成糖。

孔福氣说,拉丝的时候最麻烦,拉的时候用力一定要均匀,拉开一定的幅度再用力甩回去,这样的糖才有口味。当一锅金黄色的麦芽糖,在孔雯文大手劲的多次拉扯下化成白色时,麦芽糖也成型了。

“要趁热打铁,太慢不行,因为需要温度。现在还是热的,等它凉就没办法做了。”孔雯文说。

祖孙三人立即将麦芽糖擀平,擀得厚薄均匀。孔福氣说,无论是敷花生仁还是拉伸,对制作麦芽糖来说都至关重要。馅多了,糖皮会破,馅少了,麦芽糖不饱满,就砸了自家招牌。每一次按压的力道也要均匀,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接下来就是切块,每一块大概重25克,一刀切下去,毫无偏差。将切好的麦芽糖铺好,接下来就是撒麦壳提香。撒壳同样有讲究,要撒开一点,不要撒太拢,行内都会戏谑为“雪中送花”。10根成一袋,美味麦芽就制成了。

孔福氣说,“孔家白糖仔”在清末、民国年间,绝对是管阳茶点第一品牌,即使是现在,也是餐后甜点的不二选择,是很多外省群众在置办年货时不可或缺的。他制作麦芽糖已是祖传5代的手艺,作为麦芽糖手艺传承人,这几年,他家使用天然食材加工的麦芽糖完全不愁销路。

据孔明思介绍,这批麦芽糖发往福州和广东。过年了,大家都会买些麦芽糖,年前就向他们订货了。还有好多顾客特地过来,买一些回去给小孩子吃。

孔福氣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不会碾散孔家作坊所散发的“古早甜”。2019年,孔家麦芽糖获得市级非遗制作技艺,这让孔福氣一家很欣慰,更让他欢喜的是,远在外省打工的孙子这几年都回来传承老人的手艺,并且依托电商平台,让孔家麦芽糖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制作麦芽糖从我太爷爷手上传下来,到我儿子这里已经有18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到我们这几代就失传了,会非常可惜。所以,我们要一代一代将它传承下去。” 孔明思说。  □ 蔡丽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