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探秘 >

明代福州“三代五尚书”与宁德士族联姻关系初探

2020-06-19 09:29:37 三都澳侨报

1.

林浦,旧称濂浦,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北隅,旧属闽县开化里,现为仓山区城门镇管辖。这里北临闽江,南靠九曲山,与鼓山隔江相望,地形优越,历代人才辈出,2018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最让林浦人引以为豪的是,明朝中叶这里的林氏家族涌现出了“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的科甲壮观,为福建有史以来所罕见。“三代五尚书”出自林浦林氏书房胡舍派这一支,指的是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子工部尚书林廷 、南京礼部尚书林廷机,廷机长子南京礼部尚书林燫、次子南京工部尚书林烃,《明史》“列传”卷五十一称之:“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并且记载:“林氏三世五尚书,皆内行修洁,为时所称。”礼部尚书陆树声在《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对山林公墓志铭》中也大加揄扬:“林氏自抚州公,四世皆起家进士,父子、兄弟、祖孙相继登八座,金紫萃于一门,海内称名臣世家者无二。”

林瀚家族是福州地区著名的甲第世家,之所以能够绵延数代,长盛不衰,其重要原因,据福建师范大学魏宁楠博士《明代福州林浦林氏姻亲考论》一文介绍,家族婚姻圈成为维护家族兴盛的重要媒介之一。文中指出,林浦林氏“除了建安(建瓯)杨氏和东里(莆田)黄氏之外,联姻家族多属福州府。”实际上,外郡的除了杨、黄二氏,尚有福宁州宁德县的李、陈两个家族,他们与林家不仅有着多重的亲戚关系,而且与五尚书中的三位尚书都属于直系姻亲。

2.

林瀚娶有黄、魏、王、朱四房妻妾,生九子,其中林廷机为朱氏所生,“文安公(林瀚)第九子”。①林廷机的嫡配夫人,据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登科录,“娶李氏”,再查林增连、林斌兴主编《濂江林氏族谱.书字房胡舍派》:“配李氏,同知廷仪女,累封夫人”。另据南京兵部尚书连江吴文华《明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礼部尚书肖泉林公墓志铭》:“配李氏,封夫人,故同知南安李公廷仪女。” ② 林燫、林烃两位尚书都是这位李夫人所生。

“故同知南安李公廷仪”者,字鸣凤,号质庵,私谥夷穆。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李廷仪共有兄弟四人,伯兄廷韶,天顺三年(1459)举人,栾城教谕;仲兄廷美,天顺四年(1460)进士,苏州知府。季弟廷芳,不仕。子源,弘治十七年(1502)举人,嘉兴通判。除了李廷芳,其他人物在嘉靖版《宁德县志》卷三《科贡》均有记录。据该志所记,李氏兄弟为宁德县十都人,后迁闽县。另据万历《福宁州志》卷九《选举志上》:“李廷仪,廷韶弟。(举人)第五人,以儒士中式。见《进士》。时虽居闽县,籍系宁德。”乾隆、道光两种《福建通志》也都持相同观点。从李廷仪的儿子李源开始,“入闽县籍”,从此脱离了宁德户籍,成为了福州人。③由于李氏家族先为宁德人,后占籍闽县,因此黄仲昭《八闽通志》、何乔远《闽书》、乾隆版《福州府志》、民国《福建通志》都直接把他们记为闽县人,其实这是不严谨的。

明代的宁德十都,包括现今的九都镇扶摇、贵村、云气,以及赤溪镇黄田、下村、龟山等十余个村庄。李廷仪兄弟故里在黄田村,至今村里仍保存有李园、李家山等地名,甚至还有李家的厝基地,附近还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宝峰庵,据说是李氏兄弟读书之处,寺院周边有华严洞、石牛望月、状元斋等古迹。在鹤鸣诗社已故社员吴士蕃老先生(云气人)遗留的笔记中还抄录有进士李廷仪(琪)《读书宝峰庵有感》七律:

“土筑低墙草作庵,寻常拜客伴清谈。地炉有火汤初沸,布被无寒梦亦酣。风逐翠松鸣晚笛,雪消疏竹响春蚕。闭门不管荣枯事,坐对梅花读二南。”

李氏是赤溪镇迁入比较早的姓氏之一,南宋时期有李兴时,淳熙八年(1181)武举正奏名,南雄知军。但现有的李氏家族主要居住于龟山、桃源、长岗等处,据家谱记载,他们与李兴时、李廷仪不是同一家族,是明末清初由闽西迁入的菁客后代。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目前笔者所能查阅到的有关李廷仪家族的文献资料,居然都对宁德原籍只字不提。如闽县郑善夫为李廷仪所作《夷穆李大夫诔》:

“大夫之先,出唐天潢。大支至五,为郑孝王。孝王七继,玉牒益昌。诲作观察,抚有闽疆。曰轾曰谞,伯仲悉良。……轾谞亡命,依诲走藏。僻壤古田,僻乡杉洋。遂为编户,世耕且桑。刺史之裔,爰有皇臣。翱翔嘉祐,为宋特人。中丞通奉,时罕其伍。东徙会城,石井有所。世德婵嫣,干叶用膴。是为大夫,始迁之祖。历代十三,崇替相错。”④

林廷 长子林炫为李廷芳所撰《明处士得斋李君暨配林氏墓志铭》:

“按李氏出唐郑孝王之裔也,七传曰诲,为闽观察使;曰谞,为明州刺史。以黄巢之乱,迁于福之宁德(笔者按:当作古田)杉洋居焉。刺史九传曰皇臣,为宋御史中丞,徙家福城石井,遂世为闽人。”⑤

2008年3月,福州鼓山镇园中村施工时发现了李廷美墓葬,出土了一方墓志铭。这方墓志题名为《明故进阶亚中大夫直隶苏州府知府侗菴李公墓志铭》,碑文出自五尚书之首林瀚手笔,所记述的李家源流,也与郑善夫、林炫二人完全一致。

古田杉洋,为福州、宁德李氏的重要发源地。李氏之先,据杉洋现存最早的南宋绍定《李氏祠堂之记》记载:“(杉洋李氏)出于郑王,越八世,太祖□庶子润甫,生子左谏议大夫敬愉,敕牒俱存。敬愉弟敬豹在五季为大录,避地括苍,由括苍□古田杉洋,……是为杉洋之始祖。”另据家谱记载,敬豹名灞,为李谞曾孙,润甫次子,仕闽王为大录事,尊称“大录公”。李灞过继给了李诲的孙子李柬,至曾孙李逵生四子,第三子李倚,迁居省城石井巷,是为石井房始祖。“刺史九传曰皇臣”,这个李皇臣是李倚的儿子,为杉洋李氏第九世。李皇臣字道夫,闽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终朝议大夫、知婺州,名见于南宋梁克家《三山志》。

嘉靖十五年(1536)冬,宁德训导闵文振主持修纂《宁德县志》,由于这部县志体例完备,记述翔实,得到了邑人陈褎的大加称赞,誉为“一邑之良史”。这一年,距离李廷仪逝世不到二十年,离李廷芳病逝也仅有九年,且李氏家族正处于科甲鼎盛时期,如果他们与宁德毫无瓜葛,闵文振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对此进行编造,而且同时期的《福宁州志》以及此后的省志、州志也都赞同这一观点,并没有持怀疑态度,故绝非空穴来风,当属可信。

李廷仪兄弟生活的时代,极其讲究门第出身,寒素之家一旦步入仕途,大多喜欢依附名族,将汉唐以来“贤者”作为家族的出身起源,这对家族子弟读书仕进极其有利,并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明代的史料曾经揭示:“童生入学,先尽乡宦士夫子弟,而后及于民间富民。白丁子弟,欲进无阶,乃以重赂夤缘仕宦。多者费百金,少亦不下数十。乃为改姓易名,冒籍更贯,大开幸门。”⑥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更是严格遵奉门当户对的原则,不愿意与农、工、商阶层联姻,更不许以下僭上及贵贱混淆。从李廷美的墓志,以及李廷美、李廷仪进士登科录可以看出,李氏出身民籍,曾祖天乙(一作天一),祖父岳,父升,俱不仕。大学士丘浚曾经为李廷美祖母刘氏作《甘节堂记》,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李氏家境窘迫,“家徒四壁,内外期功之亲,无一足恃者。(刘氏)旦暮纺织自给,百凡小大之事,皆身任之。”天顺《大明一统志》卷七十四更是指出李氏“家特贫”。假如李廷仪家族真的是石井李氏后人,迁徙省城四百余年,“历代十三,崇替相错”,传了十三代,其间盛衰交替,为什么仅剩他们一条单线,别无族人?石井李氏既属名门望族,城居日久,却为何在李皇臣之后,李廷仪兄弟之前,十余代没有出过一个稍有功名的人物?此外李家如果确实源出杉洋,何以李氏谱牒对其一族只字未提呢?

为了对“石井李氏”做进一步了解,笔者特地查阅新版《福州姓氏志》,得知目前福州地区所有的李氏家族,源自“石井李氏”的仅有长乐区鹤上镇湖尾村、莲花码村,分别在北宋景祐、太平兴国时期迁入,2005年的时候共有人丁万余人。此外,有人认为源于“石井李氏”的连江李弥逊家族,根据正德《姑苏志》等文献记载,实为唐太宗十四子曹王李明之后。由此可见自李皇臣之后,子孙多已外迁,居于城中者久已式微,也正因为无从考证,才更方便搭上关系。根据以上迹象推测,笔者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性:首先,李廷仪远祖确实源自杉洋,但并非直接分居福州,也不属于“石井”这一支,而是迁居到了宁德黄田,自李氏兄弟显贵之后,迁居省城,逐渐跻身上层社会,与福州的林浦林氏、琼河曾氏等大族联姻,此后有意隐瞒了这段家世。第二,李家起于乡野,世代贫寒,入籍省城之后,为了避免受到歧视,借机依附,有意编造了这段辉煌家世。

值得注意的是,李廷仪老家赤溪黄田,最早的村名也是“蓝田”,与古田杉洋的别称相同,自黄氏迁入以后,才改名“黄田”,一直沿用至今。据《蓝田江夏堂黄氏族谱》引明进士陈勖所撰谱序可知,黄氏于洪武二十四年(1392)入境开基,始祖“凤坡公”,“得术士(玉仙)李先生指点”,制定房屋方位,此后逐渐发达。笔者认为,家谱记载的这位“玉仙李先生”,很有可能就是李氏兄弟的曾祖“李天乙”,因为无论“天乙”“天一”都是堪舆学上的重要术语,而且所处年代也极为吻合。根据丘浚《甘节堂记》,李廷仪祖父祖母当时已在闽县居住,再则李廷美、李廷仪登科录皆作闽县籍,故首迁省城应始于李天乙。在周宁咸村一带有传说李玉仙不仅是个行走江湖的风水师,而且他的身份是道士,这就难怪李氏昆仲显贵之后,对曾祖、祖父、父亲的身世讳莫如深,只对自己的远祖大肆宣扬,这与同姓的诗仙李白简直如出一辙。而令人惊奇的是,距离黄田村不远的溪园村就有一座古老的李白庙,李白信仰在福建境内极其罕见(目前所知供奉李白的庙宇仅有两座,另一座在莆田),其由来早已无人知晓,或许就与李廷仪家族有关,这还有待做进一步的考证。

3.

明人朱国桢在《涌幢小品》卷十三中曾说道:“闽林氏祖、父、孙,三世五尚书,最后南工书仲山公烃。”三代五尚书的最后一位尚书林烃,他的嫡配夫人陈氏,为宁德金峤陈氏三世祖陈褎之女。

由于林烃夫人的圹志没能保存,所以有关她的资料不多,据明末首辅叶向高撰《资善大夫南京工部尚书仲山林公偕配陈淑人合葬墓志铭》:“公配陈氏,御史褎女,累封恭人,赠淑人。”⑦吴文华《明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礼部尚书肖泉林公墓志铭》:“次(子)烃,广西按察副使,娶陈氏,封恭人。御史褎女。”

论起家世,陈褎比李廷仪兄弟更有优势。有明一代,金峤陈氏位列县城五大姓之一。陈褎的祖父陈和,景泰四年(1453)举人,直隶无为州学正,是刑部尚书林聪的外甥。二伯父陈寓,成化五年(1469)进士,山西按察使。陈褎则与胞兄陈褒双双考中进士,名噪乡里。他为人刚正不阿,故此仕途不畅,嘉靖二十三年(1544),遭同僚吕光珣弹劾,命冠带闲居,从此不再起用。

陈褎娶有三房妻妾,生二子六女(《金峤陈氏族谱》作“五女”),因为晚年迁居省城宫巷,所以除了长女惟珍许配同县贡生龚邦卿(刑部尚书林聪外曾孙,崔世召外祖父),次女惟源许配同县庠生黄造(“惟源”,清代《峬源黄氏族谱》作“惟继”;黄造,桂林通判黄瑢子)之外,其余四个女儿全部嫁给了福州的官宦子弟。其中林烃之妻名引乾,为陈褎第五女,“陈淑人先公(林烃)卒”,“淑媛齐徽,千秋皎日”,并为林家生育了两个儿子,“世教,邑诸生,先公卒;世越,南京都督府断事。”⑧

陈褎与林廷机同朝为官,私交深厚,而林烃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九月,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岳父陈褎就已病逝,这说明林陈两家很早就订下婚约。嘉靖三十三年(1554),林廷机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便道还乡,应陈褎子陈轸、陈辚之请,为亲翁撰写墓志,文中说道:“轸、辚诣予,泣拜曰:‘先子辱公知厚,且属姻戚’”,⑨足可见二人交情之深厚。此外,陈褎次子陈辚第一任妻子是闽县郑璋的女儿,郑璋“妻林氏,文安公女也”,⑩也就是说林瀚是陈辚妻子的外祖父,与李廷仪家族一样(李廷芳次女李璿适林瀚七子廷枌),陈、林两家也是双重亲属关系。

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之三《秩官志》,有一篇林烃为学官吴志仁所撰去思碑,文中自称“不佞烃,宁赘婿也”。入赘他门,在明代相当流行,当时不仅仅局限于清寒之家子弟,富贵之家也屡见不鲜。如万历年间,大学士申时行之子申用嘉就“赘于故给道董道醇”。⑾由此可见,林烃从小就生活于宫巷陈家,与舅兄等人一起读书生活,并得到了岳父的谆谆教诲。林烃也不负岳父厚望,二十二岁高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此后仕途顺畅,官至极品,成为了林家的最后一位尚书。

4.

正因为林浦五尚书与闽东世家大族之间的联姻、同僚等方面关系,因此除了林廷 ,其他四位都为这里留下了诸多笔墨,其中林瀚有《明故进阶亚中大夫直隶苏州府知府侗菴李公墓志铭》(宁德)、《修理南河记》(霞浦)、《建宁德县厅记》(宁德)、《明贵州左布政使檗山罗公墓志铭》(古田),林廷机有《重修福宁州庙学记》(霞浦)、《宁德县奏豁陷海虚粮杂差记》(宁德)、《广西按察司佥事骝山陈公墓志铭》(宁德),林燫有《故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林君暨配盛太安人墓志铭》(霞浦),林烃《宁德教谕吴懋人先生去思碑》(宁德),共计九篇。林廷 虽然没有给闽东留下诗文,但是他的长子,也就是“七科八进士”之一的林炫,却留下了《明处士得斋李君暨配林氏墓志铭》(宁德)、《徐侯兴学裕民记》(古田)、《太守黄公重建城隍庙记》(霞浦)、《尚书林庄敏公聪赞》(宁德)四篇文章,这也算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陈仕玲

 

①:叶向高《大宗伯肖泉林先生传》,见《苍霞草》卷十四。

②:《济美堂集》卷之二。

③:万历版《宁德县志》卷之五《选举志》。

④:《少谷集》卷十三。

⑤:《林榕江先生集》卷二十三。

⑥:明徐咸《西园杂记》卷上。

⑦:叶向高《苍霞后草》卷十三。

⑧:叶向高《资善大夫南京工部尚书仲山林公偕配陈淑人合葬墓志铭》。

⑨:林廷机《广西按察司佥事骝山陈公墓志铭》,见《世翰堂稿》卷八。

⑩:万历《福州府志》“人文志”十二。

⑾:《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