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粽香十里迎端午

2020-06-24 08:09:26 三都澳侨报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象征之一,早已成为寻常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美味。然各地物产、风俗不同,制作粽子的食材和工艺也不尽相同。在蕉城,人们使用不同的馅料,包出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粽子,传承着端午别样的人间烟火,形成了独具蕉城特色的端午味道。这些味道,不仅是蕉城人对于端午节的满满仪式感,香甜可口、口味多样的粽子,也成为无数蕉城人记忆中的“蕉城味道”。

眼下,又是一年端午至,记者专程探寻了一位在南门兜有数十年传统手工粽制作经验的“专家”,为蕉城人的端午节增添一点“蕉城味道”。

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走进南门兜深深的窄巷,浓浓的粽香弥漫其间。此时,隐藏于这条深巷的“南门兜第一家粽”门外,早已挤满了购买粽子的人群。

“老板,给我20个蛋黄肉粽,10个蜜枣粽,10个豆沙粽!”“我要30个蛋黄肉粽,20个豆沙粽。”……仅仅几分钟,店内的粽子便被抢购一空。记者也见到了“南门兜第一家粽”店主、拥有数十年传统手工粽制作经验的刘爱清。

一根细绳、三条粽叶,加上新鲜的猪肉、咸蛋黄与搅拌过食用碱的上等糯米,不过13秒,一只扎实漂亮的蛋黄肉粽便在刘爱清的手中迅速成形,再用高压锅蒸煮上五个小时,广受大众喜爱的蛋黄肉粽便新鲜出炉。

刘爱清包粽子的手艺在南门兜首屈一指,她包的粽子也是南门兜出了名的好吃。“越是临近端午,来买粽子的人就越多,最多的时候一天包上2000多个都不够卖!”刘爱清告诉记者,每年临近端午,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有时候接到大订单就得通宵赶工,实在忙不过来,就请两个师傅来帮忙。

刘爱清的粽子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在所有配料都很常见,没有秘而不宣的配方,不简单在这么多年,她始终坚持做好每一处细节。因为是纯手工制粽,每天刘爱清总要早早地开始准备制作粽子所需要的原材料。从粽叶到糯米和内陷,甚至是捆绑的稻草,每一样都经过了刘爱清的精挑细选。

“手工粽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一鲜胜百味。”刘爱清告诉记者,店里选用的猪肉,是当天宰杀的第一手鲜猪肉,咸蛋黄则是从市场选购优质咸蛋黄;豆沙是精挑的红豆,煮熟后手工打磨而成;花生、蜜枣等也是颗颗精挑细选。就连粽叶,也需放于冷水中浸泡一夜,然后一张张的清洗干净,三次过水才可以用之。除此之外,糯米也是关键,每一颗糯米都圆润均匀、米香浓厚,再加入咸蛋黄、猪肉等配料之余,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其原汁鲜味。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刘爱清的粽子一直未涨过价,一个蛋黄肉粽只卖五元。如此一来,这美味又亲民的南门兜老粽子便成为老街人们的心头所爱,也受到广大市民的赞誉。为了满足顾客的送礼需要,刘爱清还准备了数十种精美的包装盒,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送礼需要。

刘爱清的儿媳妇一有时间便到店里帮忙。提及婆婆包粽子的速度,她显得很是自豪:“这么一大盆50多斤的糯米,她包得比我快多了,一两个小时就能包完!”

“包粽子是门技术活,太累了,等到哪天包不动我就不包了。”虽然嘴上说着累,但当看到蕉城老街的人们如此喜爱自家的粽子,刘爱清的脸上时时刻刻都堆满笑容。

在等待粽子的间隙,前来购买粽子的黄女士和店主熟悉地交谈起来。提起刘爱清家的粽子,黄女士赞不绝口:“我每年都过来买粽子,这里的蛋黄肉粽最好吃。”

家住东侨的尤先生也经常不辞辛苦来到南门兜这条老街。他告诉记者,自己儿时便居住于此,是吃着“南门兜第一家粽”的粽子长大的。过两天就要端午了,他特地赶过来买粽子。只见尤先生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大手一挥,每样粽子几十个,一口气点了一百来个。

每天,巷子里一飘出诱人的粽子香,人们便心照不宣地一同聚集到店门口买上几个。走亲访友或是阖家团圆时,像“南门兜第一家粽”这样具有老味道的传统手工粽子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伴随着经济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慢慢悠悠的老街坊已经被喧嚣淹没,或许如何包粽子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当端午来临,大街小巷飘满粽香时,人们路过巷子口买上几颗手工粽子,品尝一下记忆里的味道,回忆起“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的情状时,浓浓的端午气氛便被烘托得淋漓尽致。

□黄璐 陈奇灏 沈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