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蔡彩芸:漫步霍童

2020-08-05 08:37:16 三都澳侨报

四周高山环绕,中间有溪流穿过平地,这便是霍童。

霍童很静。

镇上很静,街道整洁,行人三三两两;民巷很静,只有几户人家的低语;小道很静,只听见蝉鸣与蛙叫。

霍童是个修炼的地方。“霍桐山”原名“霍山”,在西汉刘向撰写的《列仙传》中曾经记载,"周时霍桐真人栖真之地",所以为了纪念霍桐真人霍山又名为霍桐山。晋代,霍桐山是道教的重要修养地。唐初宫廷大道士司马承祯在排列天下“三十六洞天”时,霍桐山被列在榜首,甚至居于五岳的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之前。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一书中有言,“第一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天宝年间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霍桐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改霍桐山为霍童山。在《太平寰宇记》的长溪县条中有载,“霍童山,在县西二百五十里,高七里,冈甚远”“云是列仙霍童游处。天宝五年,敕改为霍童山,亦曰游仙山”。天宝后,人们多称其为霍童山。今天的霍童还保留有一块写着古篆“霍童洞天”及旁隶“天宝敕封”的残碑,以及存有中国道教的南方中心、福建最早的道观之一——鹤林宫。

霍童千年以来,依旧是高山白云流水人家,像神仙居住的地方。

霍童景色秀丽。

霍童溪自西向东贯穿整个镇域,溪水纯净,溪中养有小鱼。在霍童浮桥上,微风吹来鱼鲜扑鼻。

霍童的山高大青葱,造型多样,有老君岩、双鲤朝天山、狮子峰、睡美人峰等。走小道上听着导游向我们介绍 “睡美人峰”,睡美人峰旧志称玉女峰,俗称大小童峰,睡美人峰是当年道士们崇拜的大司命“南岳夫人”的像……我顺着导游所指的方向望去,浮云游动的山峰更显一丝朦胧美。睡美人仰卧于群山之间,曼妙的身姿,俊秀的脸庞,洒脱的长发,诠释着大自然的原始生命之美。

霍童的云多且白,像一条条乳白色的披巾纷纷搭于群山上。霍童的云还多动,喜欢在群山之间嬉戏,浮云游动,更添霍童灵气。

霍童的天很蓝,很干净。它笼罩着一方净土,溪水清澈,高山青葱,云雾缭绕,天空澄净。好一幅“高山白云流水人家”风景图!

霍童人文有伟绩。

在霍童溪的中游两岸仍保有优秀的水利工程,分别是左岸的琵琶洞和右岸的龙腰渠,它们都是隋朝谏议大夫黄鞠南下时建设的灌溉工程,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福建省首批水文化遗产,2017年10月10日,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列入世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黄鞠灌溉工程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留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景观审美价值。

霍童镇在嘉靖十三年修有贸易街,今为“明清古街”,从古街两旁保留的卖台依稀可见当时贸易的繁华。古街两侧是青砖大屋的闽东民居,大屋比邻而建,只用一道照墙相联,共用一个门楼,门楼内是同姓人家。若遇自然灾害,族人自会互相照顾;如逢匪患,门楼大门一关,便成一座城堡。霍童当地居民这样结厝为堡,聚族而居,形成一片凝固着中国传统宗法观念,体现耕读理想的建筑群。

黄鞠灌溉工程是当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表现。北民南迁,黄鞠给霍童百姓带来的不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还有先进的文化活动。线狮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原文化活动,黄鞠从河南引进中原文化“线狮”。一条条拇指般粗细的绳索连结着狮子的各个部位,头、背、四肢、尾巴 构成神经系统,绳索分别穿过小舞台上方的滑轮,分配到各位线狮艺人手里。一个大鼓立于舞台左前方,两副锣具也就序于表演艺人手中。这便是霍童线狮的阵势。相较于阵势的严谨,表演那才叫奔放自如。伴着鼓声点点、锣声锵锵,小狮子在舞台上玩着红色竹筐球。红黄绿毛相间的狮子,上蹦下跳:出洞钻穴、登山下岭、飞岩追逐;蹲卧、搔首、舐毛;寻球、啃球、踏球;空中追球、空中抢球、吐球。霍童线狮动则刚毅威武,静则诙谐轻巧,百态千姿,栩栩如生。一千多年来,霍童人民对霍童线狮进行传承与创新。霍童线狮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提线木偶戏,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霍童还是闽东的红色根据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颜阿兰等革命先烈发动“霍童暴动”,打响闽东革命第一枪,从此闽东革命烽火遍地。霍童镇保留有闽东国共第一次和谈遗址文昌阁。

霍童是一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地方。漫步在古镇的小道上,细细回味霍童的静、秀、伟,感受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望着青山、碧水与蓝天,心仿佛也静了,坐在道旁的木椅上,闭上眼,轻轻一嗅,我好像嗅到了仙气。

  □ 蔡彩芸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