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养蛏的那些事

2020-08-12 09:28:41 三都澳侨报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对蛏的美味自不必说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道家常菜。一颗小小的海蛏,你知道凝聚了养蛏人多少辛勤的汗水,我们今天来谈谈养蛏的那些事。


泥埕中讨蛏的人们

养蛏离不开锄埕,首先介绍下锄埕使用的工具,锄埕一般使用一种叫“柴锄”的工具,现在很多人改用宽嘴铁锄甚至海上作业的挖机。柴锄由宽约20多公分,长60公分的整块木头制成,头部呈三角体,在三角体中间镂空一个与柴锄板呈约45度角的正方形洞,直通三角体底,用来安柴锄柄用。柴锄柄头为正方体,柄身为圆柱,圆柱的大小与铁锄柄相当。柴锄柄头正方体修整成能够紧插镂空的正方形洞中,一般柴锄柄头极少加小木头塞子,柴锄柄头太大,强攻洞中很可能整块木头裂开,成为废物。如果柄太小,干活时,容易脱落,这就成为专业制作柴锄工匠的秘密技术活。柴锄尾部叫柴锄嘴,为平嘴,柴锄身板略带点小弧形。柴锄柄和柴锄身板一般要经过打磨光滑,这样在锄埕时让海泥容易脱落,干活省力。埕耙,由一块约60-70公分的木头,上面钉着十几棵耙钉,再安条三米长的小竹竿,主要用来耙锄好的蛏埕。除埕耙外,还有一个小滑橇。小滑橇,由一块木板做成,前头略带翘起。滑橇中间有一个手把架子,干活时扶住手把架,来回滑动,把锄好的蛏埕平整光滑。还有就是洗蛏苗的网,本地话叫“寖”,古代用麻线织成,如今改用尼龙线。上半部网格较大,便于洗蛏子时出淤泥,中部开始网格逐渐缩小,因为圣子苗较小,这样不会漏网。“寖”由两根木棍交叉作为支架,作业时双手抓住木棍支架在水中摆动,把淤泥甩出网外。


泥埕中讨蛏的人们

锄蛏埕,分秋季和春季两个季节。秋季,通常叫锄蛏子苗埕,目的是让吐花的蛏种着床生长为蛏子苗,地域要求比较高,一般选择在有淡水注入的避风港及浅滩区,这样更好地迎接吐花的蛏种着床生长。在选择好的海滩上,先把海泥像翻地一样锄一遍,平整成一连连的泥埕,一般每埕宽约5-6米,长度视港埕面积而定,有长有短,最长达十来米。埕与埕之间有埕道供作业时通行,如同育秧苗的苗床一般,埕道相对埕床面低许多,便于排水。出海锄埕时间由退潮而定,涨退潮称“一潮汐”,遇上早晨的潮汐,带着干粮半夜就得出发,直到涨潮回家,真正意义上的弄潮儿。锄蛏子苗埕时间比较紧,一般要赶在白露节气前结束,因为白露后,蛏开始吐花(即蛏吐出种子繁衍后代)。白露前锄好的蛏埕经埕耙耙细,平整光滑,等待吐花苗着床。有心的村民在抹光滑泥埕后,会买一些肉包之类的食品在自己埕头烧香祭祀海神,保佑蛏苗到自己的泥埕里安家落户。蛏子苗着床很大部分是靠运气,同样的海域港道中,有的丰收,有的颗粒无收。丰收与颗粒无收的来年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在滩涂中,重新劳作,年复一年。


柴锄洗、蛏苗的网(土话叫寖)

白露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希望蛏苗眷恋自己锄好的泥埕,长出蛏子。大约过了个把月,有经验的村民们就可以看出如发丝般的蛏苗长势,大家都会抽空去证实下自己的希望。长苗的村民会继续倍加管理,除海害虫。没有长苗的只能把希望寄托来年,他们锄的虽然是泥埕,更在锄一份希望。


埕耙 、小滑橇

待到正月时期,开始洗蛏子。洗蛏子前,先要“徒蛏子”,把分布在泥埕中稀疏的蛏子用手徒到一堆,这样方便洗蛏子。一切如同锄埕一样,都按照潮汐时间进行。徒蛏子﹑洗蛏子正是寒冷的正月,寒风刺骨,冻得手放火中烤,有时都没有知觉。挖个蓄池,把徒好一堆堆的泥土连着蛏子放入“寖”中清洗,把淤泥甩干净后,留下的蛏子装入箩中。蛏子苗分为好几水,头水的蛏子苗价格不菲,一斤大约三千粒,可以卖20-30元。二水﹑三水后逐渐长大,价格也相对低。待洗蛏子苗时间结束后,人们就开始讨散落稀疏的蛏子苗,一般供自家养殖用。每天临近退潮时,妇女们背着 ,成群结队地拥向滩涂,低着头,一边手快速地伸向蛏子目,来回地讨蛏苗,一潮汐下来,手头快的可以讨几斤。


农历二月后,人们开始春季锄埕,这个季节锄埕,主要为养殖蛏埕。养殖蛏埕选择的位置与蛏子苗埕略有不同。一块好的蛏埕是有讲究的,最好选择在有港道带来养料的地方,海泥一定要肥沃,泥土相对要深,不能带太多的砂质,这样海蛏在夏天﹑冬天时会钻的深,不容易被夏天的炎日暴晒和冬天的寒冷冻着,否则都会影响蛏收成。选择没有砂质或少砂质的海埕养殖,将来的蛏食用时没有砂质,口感好。锄蛏埕无需翻土,大概把海泥锄一遍,平整松即可,每埕约7-8米宽,长度视海埕面积而定,最长达20来米,埕与埕之间有埕道,如蛏子苗埕一般,劳作了一番后,就开始播种蛏苗。播种蛏苗和播水稻种子差不多,均匀地把蛏苗播撒在泥埕中。老人家说撒的太密,容易把蛏苗窒息而死。我感觉未必,因为蛏苗有生命力,着泥后,如果太密,它自己会迁徙,蛏蚶等贝壳类生物在海水中会飞,当然不会飞太远。蛏苗种下后一个月,经常要清理埕道,把淤积在埕道的淤泥清向蛏埕中间,一般选择在下午退潮时,这样清向蛏埕的淤泥不会把蛏压窒息。有时也要施肥,主要为尿素或者碳铵,增进水色,让蛏生长更快更肥。不时都要把寄生在蛏埕中的青苔海草耙走,不然会影响蛏的收成。春季种下的蛏,端午节前后可以讨蛏,否则夏季起西南风时,容易死亡。西南风自赤道吹来,属于热带风,干热且闷,热气自土而生,无非对蛏﹑蚶等是致命的劫难,深水港的蛏埕还好一些,浅水的蛏埕,死亡厉害,甚至颗粒无收。

讨蛏绝对是辛苦活,腰后背着,弯着腰,一边手顺着蛏目插入淤泥中,直到讨到为止,一般要到手臂深,每人一潮汐大约可以讨到30来斤。遇到硬泥或带沙子的海埕,更是辛苦,而且一潮汐也讨10来斤。遇上有沙埕的蛏,一般在家里要吐段时间后才可以烹饪,不然吃在嘴里非但享受不到天然的美味,还影响心情。假如蛏长势不好,太小,或者价格不高,人们会选择继续养殖。继续养殖的蛏叫旧蛏,必须在白露吐花前讨了重新种,叫过埕。一般过埕后的蛏不会吐花,可以继续养大,如果没有过埕,白露吐花后将会死去。如今海区养蛏户已经不多,大部分为围塘养殖。围塘养殖锄埕相对轻松一些,可以用海上挖机代替人工作业,养料也丰富,蛏更肥美。讨蛏时可以用挖蛏锄,拿着桶也不要背,一天下来可以挖几十斤,大大提高效率。

和海边人一样,小场村的男女老少都是讨蛏的能手,每到讨蛏的季节,退潮后,一家带着干粮,挑着箩筐出发。涨潮时,男人挑着箩筐里的蛏,一路小跑地赶去收购蛏点。女人们提着﹑盘子,迈着疲惫的步伐紧跟在收工的队伍中。回家洗刷干净后,点着手中的钞票,早已忘却一天劳作的疲惫,脸上露出丰收的微笑。  □ 林和灿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