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30年 > 见证者说 >

见证者说⑥丨郑德雄:我心中的那片海有了国际范

2020-11-17 17:18:00 宁德网

闽东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健

摄影旅行团、摄影主题酒店、海边民宿……如今的霞浦滩涂摄影文化产业,正如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统计数据显示,现如今,每年到霞浦摄影旅游的游客已达40多万人次,带来了10个亿的附加值。在郑德雄看来,宁德撤地设市至今的20年时光,是霞浦滩涂摄影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一个重要过程。

郑德雄出生于1962年,今年58岁,是带动霞浦滩涂摄影并将之推向世界的“旗手”,有着霞浦海岸摄影“第一人”的称呼。

“20年前,霞浦根本没有什么滩涂摄影,外地的朋友说到霞浦,就跟台风联系在一起,因为霞浦的台风特别多。”那时的郑德雄,正在经营着自己的商业影楼,影楼在霞浦有着多家分店,请了很多专职摄影师,也培养了自己的学生。在有了闲暇时间后,郑德雄创作的欲望便萌生出来。

改变发生在2002年。郑德雄记得自己那一年第一次去拍的滩涂是浮山。“那个海边当时还是一片原生态,沙滩上全是雨花石一样大大小小的石头,长满了黄色的小花,还有很多草屋。”拍过无数风景的郑德雄感叹:“真是太漂亮了。”

后来,郑德雄不断寻找最佳的摄影点位和摄影时间,挖掘出了东冲半岛两侧“十大最美滩涂集群”和“东西南北四条摄影路线”,这些都为后来的霞浦滩涂摄影向专业化、基地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来霞浦拍摄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2007年5月,在郑德雄等人的提议下,霞浦开始尝试滩涂摄影接待服务的商业化模式,主要提供机场和火车站间的接送、餐饮住宿、往返摄影基地交通,以及摄影辅导等“一条龙”服务。

郑德雄感慨,20年的时间,霞浦滩涂摄影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变的不仅有城市知名度,也助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衍生出了多个全新的职业。

“我们霞浦的民宿在20年前是一片空白,根本没有,现在已经有两三百家,精品民宿也有二三十家,比如“拾间海”民宿,这些民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都是很高的。”郑德雄说,除了民宿外,还出现了由摄影延伸出来的职业摄导和渔模。

据郑德雄介绍,目前,霞浦全县从事摄影接待服务的商业团队有几十家,负责摄影辅导的“摄导”已达200多人,渔模也有上百人,接待摄影爱好者的家庭旅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现在来我们霞浦进行摄影旅游的游客,不仅有国内的,也有很多来自东南亚国家乃至欧美国家的。”

展望霞浦滩涂摄影文化产业的未来,郑德雄说,他希望未来要保护好霞浦现有的摄影资源,挖掘恢复传统渔耕文化,创造性的去开发新的摄影点,整合周边的摄影题材,以“大霞浦”的概念,扩展创作空间,做好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产业进一步提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