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林 峰:越南菜、酒屿和二十四孔桥

2020-11-25 09:07:40 三都澳侨报

1989年我在五里亭的师范学校读书时,校门口一侧全是华侨人的房子,花岗岩、斜坡顶,门口附一个窗纱门,进出常常戴着一顶尖顶斗笠,讲的类似闽南话的口音,黝黑皮肤,颇有别样的生活气息。另一侧是一方一方的鱼塘、稻田。去塔山和二十四孔桥的路,是一条笔直的沙子路,两旁长着高耸的木麻黄。

据说,当时华侨多是越南归侨,他们有时候会把四方形的粽子、青涩的槟榔,摆出来卖给学生。学生穷,却又感到稀奇。其中,记忆最深的,要数阿颠狗肉店。那种画面,至今记得:高压锅蒸熟,这只是套路的开始,秘诀在于调料。接下来文火慢卤,和着八角茴香、五香和不知名的香料,飘出来的味道柔散在冬天五里亭的晚上,简直是满满的诱惑。阿颠总是帮客人挑好吃的肉块,而且会说,“靠!你今天运气好,这块,有嚼劲。”他自己在陶醉。闲下来时,他会过来,敬我们几杯,问我们味道如何?那时,我是在被怂恿下第一次吃狗肉,心惊胆战,果然第二天,上火,嘴角开裂。平日,阿颠戴着一顶皮质的牛仔帽,骑着弯杠半旧的自行车。当年华侨人,多半是这样的自行车,于是,沙子路上,长条木麻黄叶下,常会听到一串串叮当的铃声。

由此接触一种别样的饮食,越南菜。

现在的华侨新村有一排越南菜店铺。越南春卷、牛肉河粉,早点时分,店铺前人头攒动。晚上,会弄出许多琳琅满目的菜名,绝活的有炭烧生蚝、咖喱牛腩、沙嗲鸡串、米草油虾。我挺喜欢米草油虾,听店家说,这道菜算是中越杂交,用的是大米草,将虾身一圈一拳捆绑后,一起煮,之后过油,虾肉上交融着米草味。难以言状,如果不说用料是大米草,似乎有一股糯米带着的香。据说,这道菜,每煮一次,都需要新鲜米草,取料和人工都费时。

我问过老人家,过去的五里亭,宁德话曾叫黄土洋,之所以称为五里亭,是因为从小东门沙岗湾至黄土洋有五里之远,曾立有一亭,后东湖塘围垦竣工后,亭因荒废被拆。时间,真是一扇窗口,现在的五里亭,宛如进入东侨新区的一个窗口。

塔山所在,原称为酒屿山,与二十四孔桥所在的金崎山相连,不分海与湖,所以康熙年间,有“潮汐直抵城下”之说,所以小东门才有沙岗湾存在。后乾隆十五年,东湖筑就,“大小船舶停泊屿下,设税馆、牙行、塘汛于此,商贾云集成市”。原兴风作浪的酒屿之海,竟然成一湾繁华码头,完全是得益于建堤。明代贡生陈癸形容当时一片繁华,写下《酒屿渔歌》,不禁称赞:画艇鉴湖怀贺老,绿蓑青笠访元真。一杆便着羊裘去,来往江湖作散人。可惜,当年堤坝崩塌,酒屿市废。

陈癸诗歌所提的“鉴湖”,应该是指今天的西陂塘。

或许,因拥三都澳入怀,背山负海,宁德人早有了海洋地域文明的记录,用了“陂”来形容这一片山海之交的地理特点:水岸,池塘。又以东西之分,东为东陂,西为西陂。今西陂,在建公园,有恢复赤鉴湖之美誉,山湖怀抱,湖光山色。再以位居周边的新能源公司,上万工人,世界锂离子电池之首,未来上下游企业入住,不日将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两岸新兴之势,不是当年酒屿市场可比。

如果从塔山往东望去,最入眼的是二十四孔桥。

1962年东湖塘第三次围垦,二十四孔桥选址金崎山大小之间,因形状如蛇头而得名,民国时,一旅长将墓修建在此。又恰在大小金崎山的锁口之间,如同锁住入海口,内形成内湖,外则仍为三都澳之海。而今,也正是如此海湖之间,成了东侨最集中的地产聚集地。唐城御品、上东曼哈顿、金谷国宝一号,更有赫赫有名的恒大地产,7.9亿元一举夺得湖畔之居,号称御景半岛。如今,环东湖,南北岸公园,游人如注,心旷神怡。又常是钓鱼、摄影、晨练之处,人气之旺,所以,茶楼、古玩街、早市、游乐等,一股新兴活力扑面而来。

二十四孔桥,犹如一把目睹历史的钥匙,从南宋筑堤至今,一晃沧桑巨变。  □ 林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