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蕉城区工商联:开创纠纷调解新模式

2021-02-03 09:09:05 三都澳侨报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民营企业,蕉城区工商联在2020年7月成立全市首家民企纠纷调解室,加强和创新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商人纠纷商会解”机制。近日,笔者来到该调解室,只见这间80平方米的屋子内,配套监控、投影设施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13名“特约调解员”和两名区法院联络法官为推进纠纷调解时刻准备着。

化解矛盾 多元解纷

叶大明是蕉城区人民法院的一名特邀调解员,专攻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作为深谙业内纠纷矛盾的工商联执委,他对调解员这个身份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

“‘商人纠纷商人解’,作为调解员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有什么疑虑都可以摆出来解决,这就是一个化解社会矛盾很好的模式。”叶大明说。

去年疫情期间,曾有过这样一起纠纷事件:当事人双方是朋友,口罩厂作为订购方,通过朋友在厦门订购了两台设备,其中一台设备经过调试后无法生产,订购方要求退设备,但其朋友说无法退还设备给厂家,就这样便形成了矛盾。当事人双方认为,他们是朋友都沟通不了,更不相信调解员可以解决他们的矛盾。

叶大明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调解员以一种温和认真的态度去处理,让双方从不愿沟通,再到心平气和地去解决,一层一层解开双方的顾虑,沟通才是解决矛盾最基本的方式。”

叶大明告诉记者,在调解工作中,调解员采用合规、合法、合理的方式,发挥其极大的积极性,通常双方都有解决矛盾的意愿,一次沟通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双方能坐下来好好磋商,寻求解决之道。调解员还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涉企纠纷特点,因案施策、综合调处,注重释法、强化引导,努力促进当事人双方达成合解。



弹性调解 破除僵局

从2020年7月,民企纠纷调解室成立以来,区工商联顺利实现化解纠纷的社会成本和企业成本最小化,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3名调解员各司其职,为商事纠纷化解保驾护航。

据了解,叶大明共成功调解三起事件,其中最为成功的一起便是解决了福州某混凝土公司和宁德某建设公司做沥青泊油路的纠纷问题。

据了解,福州某混凝土公司从宁德某建设公司处拿到了沥青泊油路项目,但一方面,因为福州某混凝土公司不具备施工资质,这个合同从法律上说是无效的,而另外一方面,沥青泊油路已施工完成,验收成功了,所以双方各执一词,导致10多万的工钱没有结清。

因工人的钱款已经被欠了两三年未结清,再加上福州到宁德的来回车费、住宿费问题,福州某混凝土公司一气之下将对方告上法院,法院随后把这起纠纷转交给叶大明调解。

“我采取的是个别谈话的方式,分别约双方了解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调解方案,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以利害,让双方‘降温’,避免矛盾升级转型。随后,双方在调解室内,通过远程视频,由法官提供法律专业指导,并为双方当事人讲解相关法规,调解员提供弹性调解,让双方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最终结清了钱款。”叶大明说。

调解促和 创新机制

“前期调解员通常会遇到双方都不愿沟通的阻碍,不接电话或者一接起电话就骂,这种情况下,调解员要态度温和,情理并施。所以一个调解员的品行素质和文化素养都对调节有着很大的影响。”叶大明说。

法院为什么要设置特邀调解机制呢?工商联的陈惠兰告诉记者:“由于现在社会上的小矛盾、小纠纷太多,有时双方会为了争口气而进入‘死胡同’,形成僵局。此时,调解员就是解开‘死结’的关键点,这样做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缓和法院工作量,高效化解民商事纠纷。”

“例如福州有家公司,因其路途远,如果要追讨工钱,成本较高,就算是法院上诉成功,整个过程需要6个月,这样无论在时间上或人力上都要耗费很大的成本。”陈惠兰说。

现在有了“商人纠纷商会解”的创新机制和远程调解,不仅效率上去了,而且减少了路途、时间等解决问题的成本,更有利于双方提出自己的诉求。

结语:

蕉城区工商联民企纠纷调解室作为一项创新试点,坚持“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目标,通过服务涉企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不断擦亮“商人纠纷商会解”工作品牌,为全市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开创了新的模式。  □ 沈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