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郑静:我的列车缘

2021-04-07 15:39:37 三都澳侨报

抖音上,无意中刷到一个朋友发的古田莪洋列车站的老照片,勾起我对往昔的那些与列车有关的温馨回忆。

我的家乡是闽东第一个开通列车的县城,这让我们多了些乘列车的机会。记得第一次乘列车还是读小学的时候,凌晨就被妈妈叫醒,揉着惺忪的睡眼,扯着妈妈的衣襟,坐上了去莪洋的汽车。不知道绕了多少个弯,我们下了车。天还没全亮,天空灰蒙蒙的,四周的建筑物都看不清楚,如同脚底下黑乎乎的煤渣路。拿着列车票,沿着石子铺的铁轨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赶,懵懵懂懂地登上了列车。天渐渐亮了,湖(那时还不知道是闽江),山,房屋,铁轨,都很清晰地呈现在窗户外,一切都很新鲜。列车每停靠到一个站台,识字不多的我总是努力的把那些陌生的地名装进小小的脑袋,好回去后跟小伙伴们吹嘘,“我到过**地方”。印象最深刻就是一个叫大目埕的站点,因为不认得“埕”字,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那个站点在我脑海里就成了大目。

长大后,虽然读书的学校就在省内,因受不了长途汽车的颠簸与劳顿,于是乘列车到省城去转车成了必然。彼时的莪洋列车站已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黄田列车站。若不是节假日,可以买到有座位的票,车厢里人不多,听着列车哐当哐当的声音,啃着零食,三两同学说说笑笑,枯燥的旅途也变得有滋味。若是碰上一起出外求学的学生哥,互相吐嘈学校食堂的伙食,说说学校的趣事,也别有一番情趣。若碰上春运,走道、厕所、座位下、行李架,但凡有那么一丁点的容身之地,必然都挤着人。打牌声、吵架声、小孩的啼哭声,盒饭味、脚臭味、汗臭味,混杂着,充溢在这个封闭闷热的空间。如果没有买到座票,那只能光站着,站得眼冒金星,筋疲力尽。若有人带着小马扎,必定是经常出门的老客。于是咬牙切齿地发誓,下次来一定带上小马扎。到了下次乘车,随身背的行李足以让你有十万个理由把小马扎否掉。下了列车,就好象从难民营刚刚解放出来样,连空气都觉得特别清新。一个学期的时间,可以让人选择性遗忘,一放假,还是选择乘列车回家。

工作后,多了乘坐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机会。飞机、轮船穿行在不可靠的流体中,与大地绝缘,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铁轨上的交通工具。铁轨,紧靠着大地母亲,犹如在母亲的怀抱里,注定安泰。几年前,去北京培训,住在大兴区,白天紧张的培训,晚上就和室友一起出门,地铁自然是首选。地面上的东西南北由北方室友辨别,地面下地铁的换乘都归我安排。几天下来,揣着一张地铁线路图,几乎把帝都想去的的都走了个遍。地铁的安全、舒适与快捷再一次征服了我,以至于现在每到一座城市,只要有地铁,必然是不二选择。

如今,我住的小区离动车站很近,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还会听到一两声的鸣笛声。动车站附近有一段铁轨修建在海面上,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每当动车路过,闪闪发亮的车身犹如巨龙从海上缓缓而行,总是忍不动掏出手机,留下一道靓丽的风景!

也许,科技的进步,列车将逐渐被动车、高铁等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取代。但,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终将给我们留下永远的记忆!  □ 郑 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