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革命畬村天峰亭

2021-05-12 08:54:33 三都澳侨报

在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中,闽东有1442个畲村(占畲村总数的71%),是老区重点村,是中共闽东特委开展革命斗争和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被称为“堡垒村”。畲族人民为了保卫红色政权前仆后继,和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年,畲村中流传着一首名叫《杀头也要干革命》的歌谣,表达了畲族人民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正是:“敢做木头不怕钉,敢做笊篱不怕淋。火烧黄茅心不死,杀头也要干革命。”

畲村天峰亭坐落在蕉城虎贝乡北面山坳里,包括天峰亭、天峰院、田坪里、金钟里、笊篱壑等五处山楼(自然村),这里山高林密,地势峻峭,东有龙潭峡,西有虎岩头,北有九肩岭,南有五虎头,其间还隐有辟支洞、莲花洞、龙潭洞等洞穴,可聚兵又可囤粮,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土地革命时期,这里的村民仅30户130多人,大多是畲族。这些人,原先都是受地主恶霸欺凌从外地搬来“做山(上山开荒)”的,过去穷苦,迁居后依旧穷苦。在这里百姓一家,亲密无间,不分民族,互通婚姻,大伙相依为命,因此都和反对国民党、打土豪的红军游击队心连心,所以红军游击队同志们经常说:“驻扎这里,真是得到地利人和”。


叶飞

1933年间,叶飞同志所率领的红军部队就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并选择天峰院、田坪里为落脚点。因为天峰院地形更为险峻,右边临龙潭峡,山峡弯弯曲曲直通霍童梅坑,峡下有涧水、悬岩和洞穴,所以红军部队就选择在这里搭棚,作为红军后方医院和服装制造厂。当时,服装厂是由东源村地下党黄昌玺负责,成衣匠有虎贝村的黄登俊、梅鹤村的林崇清、黄柏村的黄顺元等。

红军部队为保障红军伤病员的安全,除在天峰院设后方医院,又在几十里外的梅坑白岩头设伤兵疗养所。碰上国民党军队“围剿”时,如果天峰院形势吃紧,就组织担架队转送伤病员到白岩头;如果白岩头方面吃紧,就转送到天峰院。那时,各个山楼都组织有担架小组,常备担架五六副,由天峰院组长钟神铨总负责,担架员有钟陈坤、钟神灼、钟伏灼、钟伏顺,钟崇顺、钟崇品、钟伏时、钟伏清、雷木清、雷全木、雷陈顺、雷陈安等人。一有情况,连夜出动,风雨无阻。担架队还配有医生,名祖木,是洋中际头后山村人。他为红军伤病员治病,也常为群众治病,西药和青草并用,医术好,很得群众拥护。

为了保障驻地红军游击队和伤病员的生活物质,天峰亭地下党组织经常派人分批到霍童去购买食盐、咸菜、带鱼、杂蚵等,然后暗地集中送去。有时红军大部队到来,天峰亭党组织还负责筹送粮食、柴草和蔬菜。

天峰亭地形生得好,东西两面是高山,悬岩陡壁,无路通行,只有南北方向有小路分别与虎贝、霍童相通。从北哨站——九肩岔,可鸟瞰霍童来路的情况;从南哨站——梨岔,可鸟瞰虎贝来路的情况。所以,只要看守好南北两向的哨位,就能掌握村外来人的活动情况。

在保卫红军后方医院和服装厂的安全中,天峰亭群众坚持日日夜夜在村庄四周站岗放哨。每遇红军游击队进村,村外再加一层岗哨,同时安排三四人作流动哨,大家方オ放心。就是游击队离去了,也还得组织儿童、妇女去打扫掩灭,避免被敌人发现游击队的踪迹。

在三年的游击战争中,尽管国民党保五团十几个中队驻扎在虎贝,对苏区展开疯狂围剿,但是天峰亭村的革命群众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屈服,在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时刻警惕,认真放哨,严守秘密,所以红军游击队和首长们都愿意住到天峰亭村里。钟陈坤家前后有叶飞、池陈旺、区委老冯、队长黄垂明等住过。

1936年10月,百丈岩战斗中,有一个跳岩的游击队员(名石蜡,据说是霍童石桥人)摔破头面,血淋淋跑到天峰亭村,村民钟伏清发现了,立即将他留下请医治疗和护理,第二天护送他安全归队。

钟陈坤经常为红军游击队送长途秘密信件。东边送霍童桃花溪联络点与吉纯交接,再送新坑联络点与林神达交接;南边送林口村,交陈德维收;西边送中洋里村,交叶书久收,再送桥头村交叶隆丰收。每次送信多在夜晚,所以每每露宿山间,就是送妥了也是不敢贸然回家。每送一次信,都得换一次方式,有时把秘件用竹叶摺好绑在脚底下,穿上草鞋带走;有时就把秘件塞入竹竿,当作拐仗使用;或者把密件用树叶卷上捆好再塞个小石子捏在手中,晃着膀子走,不会引起别人注意——若遇到危险,及时将藏有密件的树叶连同石子甩出,别人不易发觉,因而也最安全。

每逢送信,钟陈坤总是告诫自己小心再小心,自己杀头事小,泄密事大,每一次都不敢稍有怠忽。所以,送信多年,虽然也几次遇到险情,但他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当然,并不是每人都能避免危险的。有一次,同村的钟耕铨往霍童送信,被国民党便衣队搜查时不慎露了破绽,惨遭毒打,结果被枪杀于霍童溪尾。敌人的暴行激起了全村群众的义愤,他们化悲痛为力量,采用更隐蔽的方法与敌人作斗争。

日子久了,红军游击队在天峰亭活动的消息传到敌人耳里,其后敌人就经常进村突击搜查。1935年的一天,游击队三十多人刚来到田坪里,茶烟未沾口,后面哨兵钟宗林就赶来报告敌人来了。天峰亭村党组织一面派人带路送走游击队,一面让妇女群众假装上山讨猪菜,随后跟去打扫游击队撤退时遗留下的痕迹。全村人都动员起来收了一番,才保住了游击队进村的秘密,也保卫了村庄的平安。

1938年3月,伪保五团对苏区进行大围剿,梅坑白岩头伤兵疗养所被发现,宋维叨1座大四扇厝被烧光,来不及撤离的红军伤病员二十多人惨遭枪杀。接着敌人跟踪到天峰院,把天峰院6座住房全部烧平,同时也把笊篱壑1座烧了,把金钟里2座拆了。

后来伪保五团又逼天峰亭群众“移民并村”,当日有百余团兵进村,把天峰亭仅有的6座厝烧光,逼得村民不得不搬到桥头村去居住。

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对天峰亭畬村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摧残,房屋先后被烧了15座,粮食禽畜被掠,生产被破坏,但天峰亭村群众的心仍牵挂在故土,仍然倾向着革命,叨念着亲人红军。他们时常暗地里到天峰亭一带,就地开垦荒园,种上粮食、蔬菜,支持红军游击队,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

当年曾在闽东苏区浴血奋战的叶飞将军对畬族群众是这样评价的:“在3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畬族群众对革命的贡献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诚;第二,最团结,在最困难的1935年至1937年,对党支持最大。我们在山上依靠畲族群众掩护,才能坚持。”

天峰亭村畬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杰出表现,是对叶飞将军这一评价的生动注脚,也是畬族人民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一个缩影。  □ 郑贻雄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