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市外 >

深山藏“璞玉”楮楼景正佳

2021-06-09 08:54:14 三都澳侨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仲春时节,走进管阳镇楮楼村,似乎步入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连绵起伏的山脉中间,一河清水潺潺流淌,青砖黛墙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河岸两侧,绿影横斜、暗香浮动,一幅山水相依、宁静安详的山野村庄图。

“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处处都是风景,住在村里就像生活在公园里。”村民马立勇向记者感叹村里的环境之变,言语中颇有几分“本村人”的自豪之情。

“我在村里住了几十年,这几年的变化最大。”对于家乡的变化,村民陈雪美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原来,如今这宛如世外桃源的乡村美景图,在2017年以前却是另外一副模样。

“以前村道上每走几步不是猪圈就是旱厕,臭气熏天。”马立勇撇着嘴说道。

“原来的河道哪里有现在这样干净,到处都是生活垃圾。”陈雪美也皱着眉说道。

从村民的口中,记者才依稀拼凑出一个垃圾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乡村旧貌图。

那曾经的“脏乱差”是如何变成今日的“清绿美”呢?变化始于2017年。从2017年开始,该村大力推行人居环境整治,将河道整治和房前屋后整治作为重点。拆除全村的旱厕和违章搭盖,对房前屋后的杂乱地点进行绿化美化,家家户户配发垃圾桶,实行垃圾转运。

“在整治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河道、清扫村道,慢慢地,村民看到我们在做,就加入我们一起做。”村党支部书记马起昂告诉记者,在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下,村民们一改过去“自扫门前雪”的生活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自觉参与环境治理,村道上随处可见村民清扫垃圾的身影。

标本兼治,短短几年,楮楼旧貌换新颜。同时,近年来,楮楼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庄道路硬化1.8公里,修建路灯102盏,整治河道3000米,完成美丽乡村沿溪裸房立面整治工程和飞洋自然村的“七彩飞洋”主题特色立面等,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美丽乡村逐渐掀起面纱。

一方山水焕新姿,引来归雁衔枝来。随着乡村面貌的改变,楮楼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越发凸显出来。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马振城便“嗅”到了家乡发展的机遇,决定回村发展。

回村后,马振城“瞄准”家乡这片青山绿水,准备发展高山花卉种植。但由于行业经验欠缺,在创业前期,马振城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少品种屡试屡败。好在经村两委积极对接,省科协的专家及时为马振城提供了技术指导。

通过土壤检测、肥料配比及管理培训,马振城的高山花卉存活率越来越高。如今,马振城在村里建起了首个高山花卉及中草药种植实验基地,成功种植茶花、榆叶梅、紫叶碧桃、牡丹、芍药等30多种高山花卉。

科技助力返乡青年成功创业,也带动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公司+合作社+精准扶贫户”的发展模式,马振城的花卉基地带动了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茶期过后,我就在这个基地里干活,一年能多赚个七八千元,日子好过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立和笑盈盈地对记者说道。

茶叶生产为主,特色产业为辅,让村民腰包一日日“鼓”起来,幸福感节节攀升。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楮楼还利用废弃的村部小学改造成楮楼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不仅开设科技场馆,还设立了村史馆、活动室等。

“我们真是越老越有福,以前哪里想得到,在村里还能看到这么先进的东西啊!”如今,不用再为生计奔忙的马立和闲暇时总爱到科技馆里瞅瞅馆里的科技展品,他感叹道,村科技馆为自己打开一扇认识新时代的窗口。

文化扶贫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已在楮楼蔚然成风。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楮楼村以秀美的山水风光逐渐被世人知晓。村民们因势利导,建设土灶烧烤园、水上乐园、瓜果采摘园等,吃上了“旅游饭”。

据统计,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4500元,增加到现在已突破15000元。眼下,村两委还在积极谋划以亲子为主题的生态科技观光乡村游,增加游玩设施,提高吃、住档次,让休闲旅游成为楮楼的金字招牌。

深山藏“璞玉”,这个曾经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山村,如今正在以青山绿水的魅力和全面奔向小康的干劲儿打开山门,拥抱未来!  □ 夏岩缘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