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萧何:三都澳走笔

2021-06-11 09:11:22 三都澳侨报

郭沫若先生一句“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让宁德三都澳名声看涨不少。得“喝彩蕉城”文学笔会活动之便,有机会目睹了三都真容,自以为,三都担当得起这样的美名。

得益于现代发达的交通,从宁德市区驱车不过半小时,便来到海边,望得见三都岛了。下车上船,满眼尽是碧波荡漾的海水和近处远处交相叠出的岛屿,景象如同电影蒙太奇,在人们的眼前闪回变幻。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画家、摄影爱好者要到这里挥笔、按动快门。知情者告诉说,如果从天上鸟瞰,星罗棋布的岛屿,把三都港湾点缀连成了一个天然的“圆”,口小腹大,唯一的出口东冲南北距离仅2.6公里。三都澳真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天湖”。

三都澳,处在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深水岸线72公里;10米以上的深水域有170多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深水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这里的主航道深度均在10至60米之间,几十万吨的巨轮在历史最低潮位时,都可以随时航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在这里也能自由打转,游刃有余。全年6级以上大风不足6天,真正可以全年“全天候”作业。谓之举世无双,看来郭老用的还是写实的手法,没有丝毫夸张。

三都澳背靠绵延的闽东山脉,无数来自绿色森林的溪流加盟,使三都澳的水没有了我们在其他海湾看到的那么多的杂质。三都的水如玉石,随着时间和光线角度的不同,有时像是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有时像是玛瑙,色彩相间,变化多端;有时简直就是祖母绿了,翠绿无比。有了良好的水质,鱼类自然也把它当作生活嬉戏的天堂,全国黄花鱼之乡的桂冠也戴到了三都澳的头上。

浪花飞溅。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片密密匝匝的鱼排,望不到头。发动机声渐渐熄灭,渔政船在大家的一片惊叹声中,靠上了“码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是一座浓缩的“村庄”:塑胶板围连起来的渔塘每方大约40多平方,方方衔接。在渔塘与渔塘之间,用硬木板条铺在塑胶网箱上,捆扎起来,连接开来了,就成了一条条“田埂”小路了。走在蔚蓝色的 “田埂”上,人们自然多了几分优雅,也多了几分刺激。陪同人员不断地叮嘱,走的时候要小心,慢一点,眼睛要看着“路”。

一位身着花衣裤的年轻妇女手里执着一把带长柄的鱼捞,走到一方渔塘边,伸手从鱼网兜中抓起一把鱼食,向渔塘中一甩,鱼儿立即活奔乱跳了起来。有的鱼儿看家里来了客人,就故意高高跃起,潇洒地做起了水立方里的奥运跳水动作,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有的活脱脱就是浪里小白条,调皮地从左窜到右,又从右窜再到左,在阳光里耍得大汗淋淋,银光满面;有的就像穿上了色彩斑斓服装的大演员带着小演员们,跳起了欢乐的桑巴舞。不远处的简易木屋门口,坐着几位养殖者,抽着烟,乐呵呵地看着。我一边小心地移动着脚步,一边端起相机,不停地按着快门,兴奋地记录下这日常难见的渔人与鱼儿群乐的情景。

从负责管理这里的“海上110”的警员介绍中得知,这里聚集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千多人,三都澳人工养殖区就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小城市。它不仅渔户相连,绵延数十公里,而且有街巷、门牌,有社区管理机构、警务区、移动通信营业厅,有百货批发部、酒楼、卡拉OK厅等。游客们可以坐在随波荡漾的渔排上,把酒临风、浅斟低唱,也可以坐上快舟,豪迈高歌。当然,最惬意的还是垂钓、赏鱼,品尝着即捞即烹的海中奇珍,让心灵远离喧嚣的都市,也让自己一时忘却还有类似三聚氰胺等等饮食卫生安全问题。这座海上渔城也因此在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大家都亲切地称它做“东方威尼斯”。

说起威尼斯,不由想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意大利不到威尼斯,就像老外到了中国没有登上长城一样。威尼斯的魅力在于它悠久的历史,它的历史则写在了阡陌纵横的海上街巷。你要在海上街巷里尽情领略、潇洒自如,就离不开独具威尼斯特色的叫做“冈多拉”(gondola)的扁舟。有扁舟,就少不了艄公——意大利的俊男艄公就成了一道威尼斯亮丽的风景。许多游客,特别是女性游客,一路的眼光就没有离开过他们。当这些俊亮的艄公们嘹亮高亢的帕瓦罗蒂般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游客们的心情自然与威尼斯的风光融为一体了。这就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的魅力,从中也可以看出威尼斯商人们的精明。三都澳要开发旅游,要真的成为“东方威尼斯”,又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思绪飞舞中,船靠上了三都岛。从史料中得知,三都岛可不是一般的岛。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可见,南宋王朝对福建是相当看重的,于是就有了南宋景炎帝和文天祥的入闽。而当时,他们最先看中的就是闽东三都澳的官井洋水湾与海角,因为其战略位置无比重要。

五百多年后,欧洲列强也瞄上了这个地方。列强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三都的繁荣昌盛,不管是意大利、德国,还是美国、日本,在经济利益的背后,看中的都是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三都就像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那样,如直布罗陀、巴拿马、海参威、濑户海湾、旅大等港一样,同为战略要地。控制了三都,实际上就控制了台湾海峡,控制了太平洋。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宣布对外开放,次年5月,在三都澳设立了福海关。其后,有英、美、俄等13个国家21家公司洋行在三都岛上设立分支机构,同时还有中央银行、农民银行等众多国内企业落户在三都岛。在之后的岁月里,三都岛“繁荣”了,同时也堕落了。就像郭沫若先生在《重游三都澳》中所描绘的:“解放之前曾此来,满街鸦片吐阴霾。森森夜景妖魔窟,郁郁情怀块垒杯。”

今天的三都岛,自然没有了那些景象,但我们看到了百年耻辱历史的见证。在三都镇西部山岗上,存有天主教堂、修道院、以及福海关税务司等建筑。

天主教堂,为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哥特式建筑风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由梵蒂冈罗马教廷拨款修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坐西向东,高15米,正面三间宽17米,深三间21米。大门正上方树十字架,下书“天主堂”三字,中层为梅花形圆窗。石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人字形屋架,檩椽木构,天篷穹窿式,左右两侧共12窗,后厅四方顶,大门两侧置抱鼓石一对,建筑面积600平方米。1996年重新装修。我们到达时,大门紧闭,但当年的傲气和不可一世依然可见。

修道院,位于天主教堂的后侧,为城堡式结构,四周为围墙与房间,中间为露天花园,供修女居住。它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1934年由西班牙籍主教赵炳文(中文名字)重修。砖木混凝土结构,西班牙歌特式建筑。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高18米,有三层。在山头上远观,修道院的森严神秘的气氛似乎仍然在盘旋,让人感到西方文化入侵之后的驱除之难。

福海关税务司,为晚清西洋风格建筑,砖木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进深30米,面阔20米,高15米,双层正方脊顶,拱形门窗。满清政府为还甲午战争借款,主动开放了三都澳,其福海关税务司由英国人直接掌管。福海关实际上成为了列强建在中国领土上的一座取款机。

我原以为,这些建筑作为历史的化石,能让我们更好地看到这一段历史的还原,但这样的愿望这一次没有实现。因为有关部门对这样历史该如何挖掘和展示的思考,似乎还没有真正开始。下山路上,我旁边一位曾在宁德当过领导的老同志,指着前方海边的一片滩涂说,那就是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空军飞行员李大维驾机飞回大陆着陆的地方……回想刚才看到的路边树立着的“军事重地,不得进入”的牌子,刷在墙上的“防敌特,防渗透”等标语,让人不禁感慨,今天的三都澳,还是前线啊。

登船了,回望三都岛,军港码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夕阳红霞,一队海鸥在编队飞翔,一艘艘银色的战舰熠熠生辉,为美丽的三都澳披上了另一张神秘的面纱。  □ 萧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