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探秘 >

《霍童仙界图》初考

2021-08-13 09:00:58 三都澳侨报

201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建院九十周年,推出了“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书画展。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是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留下了《溪山行旅图》等传世名作。此次展出的45件画作里,不仅有世所公认的范宽真迹,也有传派的后世画作,其中有一幅尺幅不大的作品,描绘的竟是闽东的一片洞天福地,名为《霍童仙界图》。

《霍童仙界图》,绢本设色,高62.8厘米,宽42.7 厘米,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天下名山图》图册。《天下名山图》共有“元、亨、利、贞”四册,其中“贞”册收25幅书画,《霍童仙界图》位列第20幅。


“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书画展

所谓仙界,即有神仙居住的地方。霍童因相传频得神仙眷顾,可称当之无愧的“仙界”。关于霍童的“仙迹”,画右的题跋这样写道:“神仙霍童所居,《洞天记》谓之霍林洞天是也。唐司马承祯于此修炼,后驾鹤飞升,遂名鹤林”,虽寥寥数语,却所涉甚广。首先,《洞天记》即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所撰《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在该书中,霍童又被称为霍林洞天,位列三十六洞天之首。其次,还提及两个传说:一是据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霍童是“周时霍桐真人栖真之地”,并因此得名(唐时敕改为霍童);二是据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唐代著名道士、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647-735)曾在霍童修炼,“后驾鹤升天,道士王玄甫等以闻,遂赐额号鹤林”。但“鹤林”是否得名于此,其实可待商榷。因为据《淳熙三山志》记载,南朝梁大通二年(528),霍童山下即建成鹤林宫,这与“鹤林”得名于司马承祯的说法不免矛盾。据明代《闽书》《福宁州志》等文献记载,“鹤林”实与南朝萧梁时道士褚伯玉有关。相传褚伯玉曾栖隐于霍童,梁大同二年正月元日驾鹤登天,赐号“鹤林”。

言归本画,画的正中可见高山峻岭,云雾缭绕,苍松挺立。山峰之间,飞瀑倾泻,宛如白练,寺庙楼阁,美轮美奂。近景为溪流,水榭亭台,古朴自然,一座水车,显露机巧。最近处的木桥上,两位行人仙风道骨。远景为渺渺群山。全画着意渲染世外之境,以此突出“仙界”。


范宽像

细看本画,在左下方的树隙间,不难发现“华原范宽”的款署。“华原范宽”是范宽所用款署,北宋书画家米芾在《画史》中自述曾见过一幅范宽画作,“于瀑水边题‘华原范宽’,乃是少年所作”。画的题跋下有“臣攸”和“翰林学士”两方印,显示题跋者为北宋末年宰相蔡京的长子蔡攸。画的上方还写有“霍童仙界”的画名,“天下一人”的押书署款则直指宋徽宗。

难道此画真为北宋范宽所作,且得到宋徽宗题名吗?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此次展览中将其划归传派之作,其实已给出了答案——这是一幅假托范宽之名的画作。

首先,从画法而言。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特色,在构图上主山往往高耸出云,并以人物之渺小反衬。同时,为表山形之峻厚,范宽采用了其标志性的技法:以重墨勾勒山体轮廓,山顶攒簇密林,又用短簇如雨点的“雨点皴”模拟土石质感。本画仅在“主山高耸出云”上略承其意,在其余方面均无体现。


木刻本《名山图》之霍童山图(约明代,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其次,从风格而言。范宽的山水画独具一格,正如当代学者陈传席先生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所言:“范宽的山水画突出特征是雄强浑厚、峻重老苍、深沉健壮……总而观之,他的画具有显著的重量感,线如铁条、皴如铁钉、山如铁铸、树如铁浇。范宽的所有画迹皆可印证”。本画在风格上偏于秀美瑰丽,与范宽之雄强浑厚迥然不同。

再次,从题名而言。所谓宋徽宗题写的“霍童仙界”仅在笔画纤细上与瘦金体有共通处,在结体等方面差别甚大,显非真迹。

最后,从画册整体看。本画与《天下名山图》中若干画作画风相近,且也有所谓宋徽宗题名,字体一致,例如元册中署名荀勖的《云台丹阁图》、署名嵇康的《苏门闻啸图》,这间接证明了画者另有他人。

综上所述,此画并非北宋范宽所作,也并未得到宋徽宗题名。那么它究竟由何人作于何时呢?


霍童仙界图

书画的收传印记通常可提供许多信息。该画上的印记多达二十余方,如宋徽宗的“宣和御览”“宣和”,南宋的“缉熙殿宝”“瑞文图书”,元代的“北燕张氏家藏”,明代的“晋府图书”“晋府书画之印”,清代的“烟客鑑藏”“太原王逊之氏收藏图书”等印,自宋至清,无一不有。但经与一些馆藏名作的印记对比,这几方印恐皆不真,难以作为该画创作及流传过程的证明。

由于画的作者难以考据,则仍应从其风格来断代。元代及之前的山水画均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北宋山水画雄浑壮阔、南宋山水画水墨刚劲、元代山水画抒情写意。自明代以后,方才画派林立,画风多样。因该画在风格上与宋元山水画差别较大,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推断其为明代以后的作品,这一说法是令人信服的。


《霍童仙界图》中部分收传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的题跋和名字也暗藏端倪。本画题跋与明代官修地理总志《明一统志》有关霍童的记述如出一辙。《明一统志》载:“霍童山,在宁德县北七十里,神仙霍童所居,《洞天记》谓‘霍林洞天’是也。唐司马承祯于此修炼,后驾鹤飞升,遂名鹤林”。这段记载和本画的题跋相比,几乎不易一字。另外,明清时期有两本木版画集——《名山图》《天下名山图》,与本画所属的《天下名山图》图册不仅名字相近,且也收录了霍童山在内的诸多名山,可见绘制天下名山图乃是明清时期较流行的题材,这或可作为一个参考。

尽管这幅画并非范宽所作,但可贵的是,它使我们了解到霍童在历史上早已名扬海内,引得画家心驰神往,并留下一个丹青仙界。千载之下,当我们展开这样一幅画作,站立在霍童山水间,画者何人?作于何时?似乎已不那么重要。  □ 李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