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水之畔兮 逐梦振兴——蕉城区九都镇走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综述

2021-12-15 10:06:07 三都澳侨报

山之侧兮,隐人烟;水之畔兮,映乡情。

此般场景,是否是多数人心中对诗和远方的憧憬?

蕉城区九都镇,一个娇似画中来的美丽乡镇,徜徉过历史的长河,出落得愈加清新脱俗,在初冬的暖阳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乡村振兴,是如今每一个乡镇都不懈追求的梦想。近年来,九都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蕉城区发展大局,加快实施“创双百促提升”赶超行动,在新时代不断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在振兴的逐梦之路上奋力奔跑!

以人为本

托起民生“底色”

生活是一点一滴好起来的,日子是年年岁岁过出来的。领略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历程,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和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如今小康生活的“幸福密码”。

九都镇九仙村,三十多年前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山村,摇摇晃晃地“挂”在半山腰上。村民随意把生活“装”在那茅草屋里,与艰苦条件做着斗争。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1987年9月11日凌晨,12号强台风袭击宁德,强风暴雨导致九仙村发生泥石流。一夜之间,家毁人亡的惨剧让这个穷山村雪上加霜。

悲过了,怨过了,颓过了,可日子还要继续,村民从来不敢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信心。群众没有放弃,党的关怀也从来没有放弃。1988年2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上九仙村迁往枇杷岗,建设九仙新村。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更是两度深入九仙新村,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协调解决灾后生产困难问题。此后,九仙村被列入“造福工程”点,开启了生活的新篇章。


九都镇全景

故事到这里照理就结束了,可九仙村又一次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蜕变。2018年,衢宁铁路宁德段的建设正好涉及九仙新村,需要征用九仙村民现居村庄。好不容易安居下来又要再一次搬迁,村民们忧心忡忡。可没想到,这让他们又一次开启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蕉城区在村庄附近新建现代小区九仙花苑来安置村民。九都镇为了帮助村民更好的搬进新家园,想方设法出实策、解难题,不仅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减轻群众的建房成本,还对整个安置小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确保群众搬得安心、住得放心、过得舒心。

“现在住的房子像小洋楼,公园就在家门口,旁边就是火车站,跟在城里生活一样!”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九仙村村民兰玉平的喜悦溢于言表。


宁德市九都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解决民生急难愁盼之事,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九都镇始终把保障和提升民生事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雕琢着群众生活的未来蓝图,编织好每一个乡村的绮梦。

这样的变化,不仅体现于最基本的生活,也同样体现于教育、养老、治安等各项民生事业。

崭新的九都中学,食堂、宿舍楼、运动场、文娱教室等一应俱全,琅琅读书声从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内徐徐传来,让人倍感舒适与温馨。

乡村青少年往往面临一个窘迫的难题——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无法照料其生活起居和课业辅导。为了解决这一情况。九都中学于今年秋季招生实现了全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成为蕉城区首家全寄宿制公办农村中学。


九仙花苑

九都中学目前共有3个教学班,在校113名学生均来自九都镇域及周边乡镇。该校将教工宿舍楼前两层改造成学生宿舍,在每层楼均配备厕所和沐浴房,完善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场地和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等功能教室,华丽转身成为一所乡村版的“贵族学校”。

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Y110九贵线公路;完善各村道路、水利、路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镇区人居环境整治及路灯改造……民生一点一滴都牵系着党委政府的心,一点一滴都倾注着党员干部的心血,汇聚成村民们最美的乡村梦境,让美好幸福在此长远停留。

因地制宜

打造发展“特色”

家园越来越美,干劲自然越来越足。如何借助振兴的“东风”,向着未来再使一把劲、再踩一脚油门,成了摆在九都镇面前的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下党乡乡亲们“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闽东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新方向。如何抓住一个“特”字,九都镇多年的实践证明,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激活潜力。

九都镇是蕉城区著名的“茶果之乡”,全镇粮播面积3971亩,茶园面积约5700亩,枇杷、柑橘、翠冠梨等果蔬种植面积合计近万亩。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九都镇着力修好“内功”、增强“内力”,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打造九都特色农业品牌。


水韵九都水利风景区——水岸百里画廊

根据各区域特点和优势,九都镇谋划好发展思路,推进以九都村、贵村、洋岸坂村为中心的高优枇杷、柑橘和兰花种植基地,以华镜、溪边为中心的毛竹、高山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在贵村及周边推广枇杷品种改造示范片,形成高优农业区域化发展格局。

如今,走进九都镇贵村村枇杷改造提升示范基地,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新生机——新引进的白枇杷品种棵棵长势喜人、果香袭人。

枇杷产业是贵村的特色产业,产出的晚熟枇杷甜度高、水分多,享誉临近县乡。近年来,为了避免因品种老化而使枇杷产业走下坡路,村里对枇杷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先后投入30多万元,从浙江、福清等地引进白枇杷品种,设立村集体示范种植区、推广改良区共800多亩,巩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这仅是九都做强做优农业的一个生动缩影。该镇把每一点“绣花功夫”都用心地浇灌在乡村产业上,浇出了新品质、新模式、新效益、新希望。

推进茶园改造和流转500亩,实现茶叶认筹16亩,打响“支提山”品牌;扶持壮大辖区宁思源、绿银农业、春宇农业等公司以及各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套袋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喷灌微灌,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落实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3个村全面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村强民富。

随着衢宁铁路的通车,九都镇兼具优良生态和优越区位的优势更是开始凸显。当地党委政府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围绕“一个园区、两个中心”目标,努力建成集散地型“生态农业+”特色小镇,致力打造蕉城霍童溪生态经济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蕉城区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及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一幅更优质、更现代、更新型的产业之图,在闽东大地缓缓铺陈开来,展现出九都色彩的缤纷、勾勒出九都符号的特色,让具有九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愈加明晰。

激活生态

描绘清新“水色”

如果说打造“特色”,是九都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那么渲染“水色”,就是九都镇最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坐拥美丽霍童溪资源的九都,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题有着自己的实践探索。

走进九都镇贵村,特色民居和明清古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枝繁叶茂的古树荫蔽下错落有致。秀美的霍童溪宛若一条飘逸腰带蜿蜒其间,牵连起若隐若现的茶香,奏响清新生态的交响曲。


九都茶产业

近年来,九都镇贵村村以“水韵故居”为主题,依托古渡口、古民居、古榕树群、房车营地等景点,将商业、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进行融合,大力推动具有乡土风情、蕴含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让霍童溪充分释放生态红利,使一个贫困、闭塞的古村落脱胎成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

魅力风景带来美丽经济,贵村年接待游客数超10万人次,荣获“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等称号,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村因水而强,民因水而富。生态红利的示范和村级产业的壮大,也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2020年11月份,村民张秋云看到生态旅游的前景,决定将靠村口临街的自家房屋好好利用起来,创办了“水韵农家乐”。

绿色瓜果蔬、自然田园景、可口农家菜……农家乐开张以来,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就餐住宿。她也实现了家门口创业,从“生态银行”中支取了一笔又一笔“利息”。

无独有偶,如果说贵村描绘了村强民富的水墨画,云气村则填满了浪漫隽永的诗句。云气乌潴濑,因溪石色青黑如猪而得名,河滩上几块大青石,石面上留下了孙中山秘书黄树荣以及其他闽东才子郑宗霖、陈文翰等的优美诗文,百余年来静静地躺着,似是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九都枇杷喜丰收

霍童溪浸润了闽东文脉,而如今文化又成了生态最美的修饰。九都镇云气村着力打造“云气诗滩”,先后举办了“青春回眸·宁德诗会”“‘云气诗滩’森林音乐会”等,邀请诗人、作家、音乐家等共聚一堂、施展才华,用秀美水色托起诗韵。“云气诗滩”也被中国作家协会旗下的中国诗刊社授予“中国第一诗滩”美称。

九都镇始终把生态作为立镇之本、发展之根,下大力气做好保护和开发两篇文章,不仅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对九都境内霍童溪干流及6条一级支流进行生态防洪改造提升建设,打造万里安全生态水系,还投入600多万元实施宁德市九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建成科普教育区、科研试验区、水保治理示范区、植物园区、休闲与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打造全市唯一“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让“水色”成为九都镇最美的一抹颜色。

水之畔兮,逐梦振兴。回首往昔,九都镇以只争朝夕之干劲、滴水穿石之韧劲,干出了一番又一番精彩的业绩、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发展华章。展望未来,九都镇必将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踏出更加铿锵有力的坚定步伐!  □ 郑雨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