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战“疫”先锋】古溪青年志愿者:争当别人的家长,用一个月创造奇迹

2022-04-18 20:42:00 大梦蕉城
大梦蕉城(林沐 褚子强)在城南镇古溪村志愿者陈娇华的记忆里,自4月10日蕉城展开全员核酸后,她曾哭过一次。

 

图片

 

那天,她像前七轮核酸检测时一样,正用沙哑的声音嘶喊着维护现场秩序。同时,为了节约时间,她又一次没有吃早饭,此刻她正忍受着胃部传来的纽结感和克制着蜷缩身体的冲动,突然接到了孩子打来的电话。

“你好像变成了别人的妈妈哦。”电话中,小儿子向陈娇华哭诉道,并请求妈妈能在家中多陪他一会。陈娇华心里有些酸涩与愧疚,但为了不耽误整体采样工作进展,便匆匆挂掉了电话, 继续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却发现自己的视线被泪水隔着,变得越来越模糊。

 

图片
 

是什么时候变成了儿子口中牺牲陪伴家人的时光、始终坚守一线顾全村民安危的“别人的家长”?陈娇华清楚地记得,3月15日那天,古溪村内出现疫情,陈娇华看着村委工作人员比陀螺转得还匆忙,便主动上前询问工作人员自己能否搭把手。而在更早之前,古溪村民陈奇浩则直接走进了村委楼,告诉工作人员,他随时可以上阵帮忙,并根据指示开始着手通过微信群招募志愿者,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古溪青年志愿者们,一群“别人的家长”的带头人。

从3月15日到如今,这支刚满月的志愿者团队成了宁德市志愿者团体中曝光度最高的一支。“古溪村的这群志愿者,仅耗时一个月,就成长为了一支调度有序、行动高效、氛围和谐的成熟集体,可谓是一个奇迹。”城南镇人大主席黄锦华如此评价这个团体。

 

图片

 

“刚开始也很迷茫,只能哪里缺人,就把志愿者们分派到哪。”陈奇浩介绍道。出乎意料的是,在村内最危险的时刻,却有越来越多村民主动要求站到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负责人陈成为,放下舞狮头,穿起防护服,带着儿子妻子一起值守村口;退伍军人陈成强,筹备物资、协调人员,30多个小时未合眼,用“纸板”当床垫,在仓库里潜睡半小时后,又冲上前线;宁德实验学校高三学生陈成晔,以镜头当枪,记录每名志愿者“憔悴之美”,被称为“战地记者”……“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志愿者团体,想方设法发挥自己的专长,抢着当舍弃小家、照顾全村的‘家长’。”说到自己的“战友”们,陈奇浩脸上全是笑意。

 

图片

 

随着加入者越来越多,这群志愿者们集思广益,开始重新思考团队的组织架构。“根据大家的建议,团队被分成了包括转运组、秩序维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录入组、路口执勤组共14个小组,并依据志愿者的总体表现,在取得大伙儿同意后,选派了14名小组长。14个小组人员配合默契,组长会依据成员的个人优势、体力等特质进行分工,并充分满足每个人的特殊需求,时常发一些正能量的话为大伙儿鼓劲,可以说这14个小组是我们团队创造奇迹的关键。”陈奇浩说。

“这支团队已经成立一个月了,大伙儿的热情从未消退。每天分派任务时,大家就和抢红包一样在群里回应。”提到古溪村的志愿者们,城南镇干部蔡苑赞不绝口。

 

图片

 

“不间断的动力,是这140多人的团队,创造奇迹的基石。”谈及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古溪村村主任助理、博士选调生刘星总结了三点。“首先是村民非常团结,不论原住民还是外来租客,都把古溪村视作自己要守护的故乡;其次是群众反馈好,经常给志愿者送吃的、喝的、用的,形成了激励机制;最后是志愿者团体和村委的配合度非常高,大家都愿意给村委搭把手,连过生日大家都要一起过。”

高效的运转能力让古溪志愿者团队愈加受到认可。4月15日晚,团队收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支援城南卫生院。十余名志愿者在卫生院内给试剂管贴二维码,直到凌晨三点才结束。一些志愿者贴完二维码后,“无缝衔接”地赶到核酸点继续工作。“这是我们第一次接到非村内的任务,说明我们的影响力已经不再局限在村内。”当晚的工作人员之一陈凤英说。

一部分外村村民也受到古溪村志愿者团队的鼓舞,加入了这个大家族。“我家住在漳湾镇,但疫情期间一直在古溪村志愿负责转运工作。这个团队有激情、有希望,在这里当志愿者很开心。”说这段话时,钟高峰已经一个月没回过家了。

 

图片

 

一个月里,看着团队不断壮大,志愿者们也有了个共同的心愿:“希望我们这些志愿者们,可以持续以细致的服务、饱满的激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继续当好‘别人的家长’,让这份奇迹不断延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