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2022-06-07 09:07:00 宁德网

芒种时节,走进寿宁县托溪乡大黍村众享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只见西兰花青翠鲜嫩、娃娃菜郁郁葱葱,基地下方一片水田里,村民在忙着插秧。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

大黍村海拔915米,这里曾是“空心村”,然而在短短2年间,大黍村改变了面貌,一跃成为寿宁县有名的高山蔬菜产区。

“曾经,大黍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山地资源丰富,但因地处偏远,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抛荒严重。”大黍村党支部书记叶德昌说。

穷则思变。2020年,该村党支部成立寿宁县腾盛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高山生态蔬菜。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牵头下与福州众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现代高标准高山蔬菜基地500余亩,轮种粮食作物与高山生态蔬菜,每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党建+产业”融合模式让村民口袋鼓了起来。50户村民通过在蔬菜基地务工,每年户均增收5万元。同时,村里争取资金硬化了进村道,建起了休闲广场、公厕、仿古长廊,对民居进行立面改造,使原本陈旧的山村焕然一新。

不仅仅是大黍村,时下,寿宁各个美丽乡村,借着乡村振兴之风,实现富民产业欣欣向荣、农民收入节节高的美好愿景——

在海拔767米的江山村,300多亩高山蔬菜长势喜人,村民忙着采摘运往福州市场。

今年初,江山村党支部借鉴大黍村成功经验,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与众享公司合作,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300亩发展高山生态蔬菜种植业。

正在摘菜的村民何孔标说:“我们在公司干活不仅可以获得收入,还可以跟公司学习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技术,等条件成熟后,也可以自己发展小型家庭农场。”

靠山吃山念好“致富经”。托溪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各村党员铆足干劲,主动担当,让党支部成为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让党旗飘扬在产业发展一线,为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力。该乡拟建设1000亩标准园核心示范基地,围绕县委“1+4”产业布局,将高山蔬菜打造成致富一方的循环高效农业。

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寿宁有着高山冷凉型生态条件和得天独厚富硒富锌土壤资源。为实现生态富民、产业兴村,寿宁出台了《创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县”实施方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先导,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寿宁路径、山区范例。

眼下天气渐热,武曲镇梅洋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林高雄的茶农场热闹了起来。

这片茶农场建在梅洋村后山上,70余亩茶叶向阳而生,七八个帮忙采茶的村民穿梭茶园间。

2018年,在外做生意的林高雄响应村党支部号召,返乡投入茶产业。在各级部门支持下,他流转村民荒地70亩,种植茶叶新品种。

去年底,靠着这片茶园林高雄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还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党员带头干,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在镇党委指导下,林高雄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带动周边群众新植金牡丹、福鼎大白等新品种茶园500多亩,并让1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产业是乡村振兴根本。近年来,寿宁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党员“三个带头”(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带富)行动,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党员帮带工程”等办法,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寿宁共实施党支部领办项目256个、联户帮扶脱贫群众1280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全县建成百亩以上特色种植示范基地38个,累计发展茶叶16.18万亩、水果4.21万亩、食用菌800万袋、林下种养基地3000多亩,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及今年一季度,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

来源:闽东日报通讯员 吴苏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