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喜迎二十大 抒写新蕉城(三)

2022-10-14 09:07:14 三都澳侨报

邮此见证

宁德蕉城,地理位置处于福建海峡东北部沿海经济发展带上,城市南部接壤福州罗源县,西部背靠古田县与屏南县,北部接壤福安,东部邻海于霞浦下浒。蕉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状下降,由西面鹤峰南北路向东面蕉城南北路延展至东侨方向,一面靠山一面临海。交通由南至北,以蕉城南路和蕉城北路为蕉城主干道,因地域形状像极了芭蕉叶,美其名曰称之“蕉城”。蕉城依山傍海,不仅气候宜人,而且山海资源富饶,盛产:绿茶、菌菇、枇杷、晚熟龙眼、三都澳晚熟荔枝、七都橙等。由于蕉城处于独特地域环境,主要还是一个“靠海吃海”的城市,拥有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的三都澳,盛产:大黄鱼、白对虾、二都蚶、缢蛏、鲈鱼、鲍鱼等水产品,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美称。蕉城物产不仅丰富,尤其在休闲旅游自驾游方面更是举不胜举、流连忘返,有洋中天湖村、九都贵村、金涵上金贝畲家寨、三都澳斗姆岛、霍童古镇及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生态旅游胜地。

我是宁德蕉城人,1982年在这里出生、成长、成家、直至立业。在1999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设立地级宁德市,市政府驻新设立蕉城区,以原县级宁德市的行政区域为蕉城区行政区域,直辖“三乡十镇”。在经历宁德“撤地建市”,次年2000年11月14日正式挂牌。与此同时,我在同年的2000年6月,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有幸成为宁德邮政中的一员,从事邮政与投递相关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二年有余。从幼年到现如今中年时代,已在蕉城生活四十余载,借此从我这位蕉城八零后人眼中,去述说、去见证蕉城它是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如今这般灯光璀璨的大城市;介于邮政二十二年的工作经历与亲身感受,以我的工作角度去表述宁德蕉城,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发展成为这般如此高楼林立的宜居城市。

我清晰记得,那时在我2000年参加邮政投递工作的第一年,单位配备的投递工具是一辆邮政专用标志的上海永久牌自行车,绿色的二八大杆、高高的坐垫,后座还拴挂着绿色的马鞍邮袋,里面装满人民群众往来的书信和政府的党报书刊。一年四季、不论刮着风还是下着雨,斜肩挎着绿色小邮袋,双手紧握着自行车把,双脚用力踩蹬自行车踏板,行驶穿梭在宁德的大街小巷里,迅速准确地把每一封邮件、每一份报刊,安全的投送到每家每户。听邮政前辈老师傅说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宁德乡镇邮政支局还有马班邮路,现在已没有了;最早三都邮政支局还是依靠摇橹小船传递着邮件,现在也已不见了。随着祖国时代进步,邮政一些“老物件”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看不到有绿色专属邮政标识的二八大杆自行车、摇橹小木船,也已听不到那巷子里清脆悦耳的摇铃声。

随着中国科技不断进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3年网购商品不断增多,也为适应市场及提高服务群众需求,宁德城区邮政投递网点新增至4个,投递员已由原来的24个人,现如今增员到146人。在2008年由于电动代步车的普及,蕉城邮政投递员所使用的车辆由自行车统配变更成电动车投递,从而加速邮件投递效率。蕉城邮政投递不仅在人数上的新增,在投递工具和车辆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十几年前使用的投递工具两轮自行车,已更变成两轮电动车投递,还新添电动三轮车和电动或燃油四轮小车,一起参加混合投递;海上邮路的快递船由原来的摇橹独木舟,更换成柴油动力快艇。“邮政绿色”不仅在城市小巷里穿梭,疾驰在汪洋大海,还融入乡村的绿荫山路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摇杆空中快递投递运输机的出现,会把千万万户的快递邮件,“飞”送至每家每户的门前。邮政投递用品用具的换新更迭,印证了祖国科技的进步和强大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蕉城繁荣昌盛。

我清晰记得,2000年我那时参加投递工作时,蕉城东城区投递范围只到五里亭宁德师范学校(高级中学的身前名称),超出城区投递之外的乡邮班期,地界均是绿油油的农业田垦或是黑油油的滩涂地。忆想在我入邮局工作那年,要投送塔山塔南金蛇头村等乡村邮路的报刊邮件,需要骑着自行车穿越田垦黄泥路和依山小石道。如遇下雨天,自行车的轱辘就会附着沾满黄土,甚是艰难;在乡邮投递也时常遇到碎石小路或是坑洼黄土路,行驶半路上的自行车轮胎,也时常被扎破或车链条断落而苦恼,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间邮路,只能一路推车步行走完全程、送完邮件后才回班,回想过去的艰辛历历在目。邮局前辈师傅笑着就对我说:“小伙子,你现在都用上了自行车啦,可在我们六七十年代,主要是还依靠马驮着邮件,投递一封乡镇偏远的村民家信,都得跋山涉水,走那山路比你还要艰苦,你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随着宁德城市的发展,蕉城各条主干道和各乡镇道路如今都铺设了水泥硬化路。为打造绿色宜居美化城市,提升宁德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城区部分主干道路都已经“白改黑”,基础设施都已完善。硬化路浇注铺上柏油沥青路后,道路变得宽畅整洁、四通八达。宁德道路的美丽变身,不仅使人民群众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和快捷,而且使我们的邮政投递人员在日常投递途中更为顺畅、不再为泥泞道路而苦恼了。特别是乡镇的乡邮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投递中,都能亲身感知到,宁德乡村的美丽一年变一个样;在我们邮政人的眼中,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回想过去,乡镇偏远邮路投递往返时都得用一整天的时间;感慨现在,投递行驶在乡镇各条道路上,半天就足以解决。邮政投递道路的发展从举步艰难变成畅通无阻、从艰难险阻到如履平地,正好印证了“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蕉城邮政投递道路的变迁扩展史,不仅彰显我们祖国的富强,也印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清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宁德蕉城交通简单,大型车辆与私家车不多见,交通工具主要是以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主。区乡之间的往来交通工具基本以柴油铁皮斗篷三轮为主;蕉城到各县市的长途交通工具以中巴公车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宁德五中学门口的那条护城河,大概有两层楼深,学校的正对面有个小型简易的露天溜冰场,护城河边主要经商木材与海产品为主,东湖市场容貌也非常简陋。那时老一辈人称宁德为宁德县。那时蕉城大街上最显眼的一幢大楼是我们的邮电大楼,这座6层大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沿用至今,侧边就是人民会场。翻开记忆的历史,我还记得那时的人民会场门口耸立着4根大石柱,格外显眼。人民会场里有个影剧院,巨大的幕布播放着儿时的影片,那时只看了一场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眼泪湿红了我的眼眶。看完电影后从人民会场的左出口处出来就是台球馆,从右侧出口处出来就是邮电大楼。人民会场广场的两侧对立各建有一排的阅报栏,右侧阅报栏下坐着几位技术精湛的修补鞋匠师傅,自带着零件工具,坐在小板凳上,驻点为当地群众提供维修服务。回想小时候,父亲是在小东门那里以经商闽东海产品干货、竹笋干货等营生,在我幼年时父亲就对我说:“宁德县东湖路市场这条河流,在六十年代很久以前还有许多的贩货小商船和小片舟行驶,如今都见不到了”。

随着时代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容建设,现如今不单单只有这一座6层高的“邮电大楼”了,蕉城遍地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景象可谓是“千花百卉争明媚”。在历届宁德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以及蕉城人民共同的团结与努力,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奋进、砥砺前行,陆续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如早期兴建的逸涛小区,对面就是东侨邮政大楼落成。围绕宁德市邮政东侨新楼四周,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小区一片片接连不断。接着有东侨广电大楼、沃尔玛广场、九龙商城、宁德万达等……随之相关各项市政配套设施也陆续落成,如宁德市师范学院新校区、宁德市医院东侨新院区、人民广场、南岸、北岸、大门山公园、兰溪公园等,不仅保障蕉城人民群众的生活基础需求与身心健康,还促进蕉城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同步双发展。随着蕉城区域不断高速发展,我们邮政在相关的服务工作上,也要与时俱进、与之匹配,相对应我们的投递区域也在随之不断扩大。

在2021年,宁德邮政就创建惠农项目与平台,致力服务于各企业经济发展和支撑农村经济建设,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邮政、金融、寄递、电商、文创、品牌宣传直播等一揽子综合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产品销售难”“运输物流难”三大问题。我在宁德邮政工作二十二年以来,不仅亲身看到蕉城发展的神速,还感受到宁德人民秉承和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我身居蕉城、从业于邮政,看到蕉城城市巨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取得美丽成就,作为宁德蕉城一分子,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正值党的二十大,我们邮政人更要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过硬的队伍素养去迎接。在这个建功新时代里,我们邮政人定会“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百分之百做到“国家需、邮政在。”助力蕉城经济稳定发展、助力蕉城社会高效建设,用实际行动谱写蕉城美好新篇章。  □ 林绍清

霍童溪 只宜在日暮前来(组诗)

霍童老街印象

乡下卵石路

变作干净的水泥路

再变平整的石街,这里的居民继续

把明天砌下去

上了年纪的老房在两边迎宾

里头的人看着游人

一道变化的风景

雕花,压在岁月箱底

家家户户牌匾,藏起老字商号

手工制作的糕点摆出门外

门前砌了一个台

像凝固了什么历史的古董

文昌帝君的神秘

让一条巷子时间安静

听见香烛凝结的滴答

霍童榕树头印象

睡美人的乳峰

在霞彩中隐去

一条古街,老房

流出些许落寞的岁月

渡口榕树下,特色小吃

蒸着热腾腾的香

白色炊烟似哈达缠绕游人

比腹中的蠕动

更让我迷糊的是

日暮归情

古渡,舟楫,枕着水涛的梦境

霍童,为何不是我的第二故乡

霍童溪,只宜在日暮前来

天边彩霞散尽之前

你可以捉住一抹散发

进入睡美人的梦

若赶不及

你沉浸水与天一色的青中

看几株翠树 在云的背景里清醒

在浮桥上听风涛

身如一叶扁舟

飘荡梦幻桃花源

如果这山的灵转水的韵味

还不足打动你

霍童溪索性敞开母性的胸怀

那份柔,足以消融灵魂任何形式的

坚硬与沧桑

正月十四暮晚,霍童镇一瞥

月上柳梢

睡美人的起伏线条睡眠一般的纯净

那峰,潜意识里要含住一枚月

暮晚的空气没有任何防范

我像一只燕子掠过了霍童老街

某“境”某“堡”,随着轿子

回到家门口

卸下的沉重里头,有着对家族来年的厚望

卸下的疲惫里头有着虔诚与不懈的传承

红灯笼串起的街景

让我对这个古镇肃然起敬

他从不说话,秘密却在方墙深巷间偷传

他的城府,也许就藏在门当

圆形方孔,一个商人的家世

精卫填海,在讲述官宦阅历

在邑坂大桥上

森林的倒影

蘸饱了山川灵秀日月精华

一条溪

像拉链敞开了千年风情

土墙黑瓦岁月音符

夹岸炊烟

生生不息

云雾裹紧苍茫

几道斜晖

从蚌壳疼痛的裂缝

为我揭开霍童溪醉美的一幕

竹排如梭

渔网如梦

观线狮表演

三头狮子,争绣球

幸福晃啊

到嘴边就是含不到

狮子们合着鼓点节奏

踢踏舞

肚皮舞

空中还能腾挪、穿跃甚至大摇摆过山车

观众在欢呼鼓掌

狮子在兴奋

谁的泪水快要流出来

球的命运被幕后的手控制

狮子同样逃不脱傀儡的影子

人生与舞台哪一个更真实?

扑住了球,人生就谢幕

没有喝彩

精彩都在垂老回忆里,在追逐的汗水泪水中

□姚世英

霍童溪里的鱼(组诗)

霍童溪里的鱼

一只鱼不理另一只鱼

那只鱼就跳出了霍童溪

顷刻变成了鱼干

成语里的相濡以沫

此时找不到诠释的岸

那块晾晒过鱼儿的石头

从此就没有干过

龙腰碓古渠

水依然清澈见底

流速还是隋唐的节奏

而无米可碓的时光

岁月早就收藏了果实

如今花团锦簇

在古村落名录里芬芳弥漫

云泥老水煮茶煮酒

醉得满山葱茏 桐花缤纷

一条古渠道,千古流淌

流淌着一部水作的村史

云气村

来过 又走了

一走十多年

诗还在石头上

时光 还在水中

熟悉的山水依然在路上

只是我们头发斑白

把盏的姿态不再雄悍

被边上的老树笑话的发言

愈发结结巴巴

水中老佛

如今老佛在水中想什么呢

千年龙腰碓已把稻米碾进

每一个朝代的嘴里

隋朝以降的各路生灵

以霍童的名义归化繁衍

废弃的石碓早已不知去向

面对地名 人们有几分失落

又有几分坚定 几分的不舍不弃

似乎还要把哗哗的流水

全都碾进悠悠岁月

季节因此要忘记了花事

雨雪因此要忘记了人间

乡村

不觉得天天都行走在

诗经的世界里吗

那些叫小薇的草就长在脚边

那些荻花开出纯银的声响

自然界没有任何改变的意图

我们的命名到了如何浅薄的份上

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爱情

说得不像爱情

在故乡

你随便一走

就走进了古代

生物之间

美丽和繁茂的根系

存在于我们视野忽略的现实

演化了几千年

在村庄

还不是村庄的时候

来往往的眼神

就已经被叫作诗歌了

□ 刘伟雄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