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二十大代表风采 >

初心如一 永远奋斗——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的二十大代表素描

2022-10-14 09:17:00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初心如一 永远奋斗——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的二十大代表素描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王思北、徐壮

他们奋斗在生产、工作一线,贡献突出。

他们信仰坚定、初心如一,志在奉献。

他们拥有共同的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

守护,在国家需要的“当口”

南海之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海港。挂着五星红旗的船桅遥现海平面,大大小小的渔船靠岸归家……这是王书茂最熟悉、最亲切的场景。

王书茂,是海南省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

阵阵海涛,讲述着一个个难忘时刻:一直以来,王书茂致力不断增强民兵连应急处突能力;在南沙相关岛礁建设中,他主动请战,豁出命地干;近年来,他又带领群众发展休闲渔业、探索致富新路……

“作为一名党员,‘为国护海’四个字,已深深刻在我心中。”王书茂说。

深植于心的责任与使命,决定着危急时刻的担当和勇毅。

先后两次深入武汉抗疫前线累计工作102天,超过380天身处疫情防控一线——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李群的抗疫时间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群和中国疾控中心同事们第一时间赶赴武汉,迅速深入疫情一线,为后期流调工作、全国疫情监测与研判打下基础。

走访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开展现场调研……李群与团队成员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在他们心中,时间的意义就是挽救生命。

“为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织密筑牢防护网,为人民生命健康撑起保护伞。”这是李群的职业信仰,是他危急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最大动力。

奉献,在为人民服务第一线

虽年近8旬,但一周三天的义诊几乎雷打不动。每到义诊日,路生梅一大早就在陕西佳县人民医院儿科诊室忙碌起来。

“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路生梅扎根这座陕北小城,守护百姓健康50余载。

1968年,这位24岁的北京姑娘大学毕业,只身来到“悬崖峭壁石头城,一瓢清水贵如金”的佳县工作。面对当地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缺医少药的医疗状况,路生梅自学成为全科医生,在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努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退休后,她拒绝大医院高薪聘请,坚持为佳县百姓义诊……

半世行医,乡音已改、鬓发花白。“生命不息、服务不止。”路生梅说。

如一树红梅,绽放芳华;如一盏灯火,照亮他人。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的人生写照。

夏去秋来,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又迎来新一届高一学生。

尽管身患多种疾病,张桂梅依旧坚持每天陪伴在学生身边,手拿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上课、吃饭、做操。

长期在边疆教育一线工作的她,痛心地发现很多女孩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而辍学,于2008年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已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

“我们要坚持做高山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张桂梅步履不停。

奋斗,在创新突破的最前沿

“我一门心思就想把港口科技创新做好。”

带着这个信念,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在一线拼搏了近40年。他参与开发或主持了一系列港口技术创新项目,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

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5G信号全覆盖,几十台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无人驾驶的装卸设备自动完成装卸生产全过程……这是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效率最快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张连钢引以为傲的世界一流海港“中国样本”。

建造时,张连钢率队写下3000多份技术讨论会记录,用15个月完成了国外至少需要3年的设计周期,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设周期。

如今,年逾6旬的张连钢仍在向着全自动化码头三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奋力攻关。

“如果将人类的生命形式看作是一本书,科学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读这本生命之书的内容和‘创作’规律。”今年44岁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表示,解读“生命之书”,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生命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十年前,她义无反顾回国组建团队,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与国外同行展开竞赛。

“研究重要和前沿的科学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不拘泥于现有研究手段,要有创新和突破。”她带领实验室团队埋头苦干,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是我们这代中国科研人的使命。”陈玲玲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