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又名黄鱼、黄花鱼、黄瓜鱼、大鲜、黄金龙等,为传统“四大海产”之一,其体型修长、体色金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坐拥优越海洋资源禀赋,宁德市蕉城区靠海吃海念海经,在20世纪末掀起了一波大黄鱼养殖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产业链“多点开花”,蕉城已逐步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荣获“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大黄鱼之都”等国字号名片。仅2021年,全区大黄鱼养殖产量达6.8万吨,同比增长3.60%,总产值达28.19亿元。
深耕海上新田园
初秋时节,走进蕉城区三都澳海域,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波澜壮阔的景象:碧海蓝天间,翩飞的鹭鸟欢乐嬉戏,彩色的新型塑胶渔排连成片,成群的大黄鱼自在游弋,显得格外悠闲惬意。
与眼前这般“海清水净”的海上田园风光不同,曾经的三都澳,因为盲目扩张,一度陷入“无证、无序、无度”的糟糕状态:破旧的木板、泡沫浮球和饮料瓶四处飘散,不仅带来了海面脏乱、水质污浊等生态环境问题,而且造成渔业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下降。
整治,势在必行。
2018年,蕉城区决心守护蓝色“粮仓”,在三都澳海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蓝色土地革命”,立足“全面清”,聚焦“规范养”,突出“长效管”,打出“组合拳”,铁腕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探索走出了一条依法用海、规范养殖、多方共赢的改革之路,升级改造渔排塑胶渔排27593口、深水大网箱593口,清退渔排28.19万口、贝藻类10.1万亩,清理海漂垃圾8586吨、泡沫浮球117万个。
海上崛起新田园,鱼跃人欢好“丰”景。重建海上养殖新秩序后,一度消失的中华白海豚频频光顾,“稀客”成“常客”,“碧海蓝天、渔舟唱晚”的美景重现三都澳。迁入更环保更抗风更宽敞的“新家”,不仅养殖密度大幅降低,长期困扰养殖户的白点病得到有效遏制,使得大黄鱼成活率大为提高,鱼类品质持续优化,价格一度由11元/斤涨至13元/斤,预计今年养殖产量将超70000吨、总产值超30亿元。
乘势发力,蕉城区积极谋划起深水大网箱等新型生态养殖布局。同时,严把质量安全关,积极推广“海上网箱养殖管理社区”模式,持续推进蕉城渔医分院建设,率先在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成立全市首个“海上社区”和海上巡诊中心,并计划在三都镇城澳村设立门诊部,构建岸上门诊、海上巡诊与远程诊疗相结合的鱼病防控服务网络,定期开展病害防控、药残检测、产地检疫及鱼病诊断服务。
今年5月18日,首批价值60多万元的新鲜“深水瓜”大黄鱼从蕉城发往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主要销售市场。作为运用深海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深水瓜”因为生长环境更接近自然环境,品质接近野生大黄鱼,备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蕉城着力注重大黄鱼品质提升,除了‘深水瓜’品牌,在‘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还打造出‘菜瓜’‘半瓜’‘黄金龙’等系列品牌,已初步形成了宁德大黄鱼品牌体系,全区大黄鱼企业拥有普通商标576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件。”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瞄准产业新赛道
连日来,在宁德金盛水产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鲜嫩肥美的大黄鱼经过质检进场、清洗、鱼身分割、加工等一连串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了一道道口味丰富且方便日常食用的预制菜,剁椒黄鱼、酸汤黄鱼、清蒸黄鱼、雪菜黄鱼、糟香黄鱼……各色美味,令人垂涎不已。
“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更省心、快捷、安全的大黄鱼,我们主动转战预制菜市场,将大黄鱼的鱼身、鱼胶、鱼头、鱼下巴、鱼刺、鱼肚等部位进行分割,预制成吃法、口味多样化的产品,在依托传统线下商超销售的同时,积极建设成立直播基地,开启‘线上直播带货’销售新模式。”金盛水产常务副总经理尤信铃说。
据了解,金盛水产齐下“三都港”品牌大黄鱼产品销售已覆盖京东、天猫、盒马生鲜、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等线上线下大型电商平台,其中在京东鱼类销售榜首已连续霸榜六年,在天猫平台则连续四年在鱼类销售排行第一,2021年各平台线上销售总额高达1.8亿元。
与金盛水产一样,全区各大水产企业也积极跑出转型“加速度”,瞄准产业新赛道,纷纷走上了“精深加工、精准营销”这一必由之路。
目前,全区共有大黄鱼加工企业72家,大黄鱼加工生产线有40多条,加工冰鲜大黄鱼、条冻大黄鱼、鲜卤大黄鱼、半干大黄鱼、盐渍大黄鱼、糟黄鱼、“三去”大黄鱼、黄鱼鲞等8个系列产品、90多个品种,全年加工量37.6万吨,产值113亿元。
在销售渠道方面,多家企业的大黄鱼产品进入了沃尔玛、新华都、永辉等大型超市和全国各大水产批发市场,21家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2021年度电商销售额1.3亿,增长5%,产品出口韩、美、加、东南亚、欧盟、南非、中东等国和港澳台地区,有效拓宽了产品销路。
“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区内已逐渐发展出岳海、官井洋、三都澳、金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水产加工领军企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培育壮大大黄鱼龙头企业规模,推动创建大黄鱼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资源供应、产品加工、品牌创建、质量安全、市场开拓等方面形成集中优势,赋能蕉城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书写“渔旅”新文章
“起渔啦!”沐浴秋日暖阳,“海上浮城”三都澳迎来了大黄鱼丰收季。一筐筐金灿灿的大黄鱼被捕捞上市,让渔民们个个喜上眉梢,而耕海牧渔的魅力风光,更吸引了如织游人纷繁踏至。
“在城市里待久了,就想着趁周末出来海边玩,这里不仅能品尝到丰盛的黄鱼美食,还可以看到这么美的自然风光,真的太棒了!”市民郭女士说。
近年来,蕉城区依托优质的大黄鱼产业资源做起了“海文章”,聚焦渔旅融合发展,建起了白基湾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三都岛万亩贝藻类养殖示范片和秋竹海上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斗姆岛民宿﹑海关文化等项目建设及国鱼宴品鉴体验,致力于打造海上观光、摄影、民宿、垂钓、体验式捕捞等渔旅融合新业态。
“依托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形成的优美景观和良好生态环境,我们还建成了‘风、光、储、充、用’微电网示范项目,日发电量达300千瓦时,既满足了该处渔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用电,又满足了养殖产业‘柴’改‘电’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白基湾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相关负责人说。
以渔促旅,以旅兴渔。一直以来,蕉城区积极将大黄鱼作为城市名片,开展大黄鱼捕捞季、黄鱼宴、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大黄鱼书法摄影展等多种活动形式的大黄鱼文化节,并探索打造“黄鱼菜肴+旅游”产业化新模式,迅速带旺一批美食旅游路线,以“一鱼”撬动“一游”、以“一游”带动“一鱼”,推动大黄鱼产业与美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今年7月,蕉城区还把渔旅文化带到了福州三坊七巷,启动“国鱼献礼 福见蕉城”夏季旅游推介活动,以海洋文化、大黄鱼文化等为主题陈设的特色展区和色香味俱全的国鱼盛宴,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打卡”。
以奔跑的姿态昂首在“渔旅融合”的道路上焕发出大黄鱼产业新的生机与活力,蕉城富有海岛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仅2021年,全区海上旅游人数达46万人次,同比增加13%,旅游收入达3.68亿元,同比增加11%。“
今年,蕉城区还推出‘国鱼计划’,着力构建大黄鱼养殖产业链,打造大黄鱼集群经济圈,建设渔港码头经济带,织就‘国鱼’品牌辐射网的发展新格局,打造集种业、养殖、加工、市场、科研、文旅融合为一体的‘中国大黄鱼之都’,我们有信心能实现‘大黄鱼国鱼’享誉全国、游向世界。”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 周思颖 阮传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