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千鱼千寻”!这个团队用芯片选出“最优秀”的大黄鱼

2022-11-09 23:21:00 大梦蕉城
科学家和大黄鱼
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给大黄鱼‘出题
用芯片检测大黄鱼的基因”
在厦大
有一群科研工作者
这样展开他们的“千鱼千寻”
 
多年来
为解决一直困扰大黄鱼养殖产业
的“白点病”问题
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徐鹏教授团队
把基因大数据技术用在了鱼的身上
只为找到那尾
“最优秀”的抗病大黄鱼

 

图片
 
大黄鱼与“内脏白点病”

 

每年秋末、春初,是大黄鱼群“白点病”的多发时期,也是养殖户们最头疼的时候。

 

一个大黄鱼群感染后,死亡率少则30%,多则高达90%。而对养殖户来说,一旦发病,就意味着几个月的养殖工作全部白费。

 

2016年,徐鹏回到母校厦门大学任教,确立了以海水养殖鱼类良种选育为应用研究方向。大黄鱼的“白点病”,正是他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图片

▲感染白点病的大黄鱼

 

大黄鱼的“白点病”,是由海水中的刺激隐核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由于海水养殖环境具有开放性特征,很难杜绝刺激隐核虫对养殖鱼类的感染。

 

图片

 

图片

 

找出大黄鱼群里的“优等生”

 

徐鹏团队收集并孵化出了“白点病”的感染源——刺激隐核虫的幼虫。

 

在宁德的大黄鱼育种基地,徐鹏团队用这些寄生虫对健康的大黄鱼进行人工感染。人工感染后的结果显示,在大黄鱼养殖群体的内部,存在对刺激隐核虫感染抗性的个体差异和多态性。

 

图片

▲徐鹏团队对大黄鱼进行人工感染

 

图片

 

图片

▲“宁芯”系列芯片

 

图片

 

“产业有需求,科学家有响应!”

 

2018年12月7日,徐鹏课题组和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起,筛选出具有抗“白点病”能力的大黄鱼亲鱼,繁殖抗病后代。

 

图片

▲徐鹏团队在进行大黄鱼选育测量工作

 

八个月后,他们验证了利用基因组选择育种获得的选育后代的抗虫性能,抗虫选育系的后代存活率显著提升35.57%。此前通过全基因组选育技术筛选抗病大黄鱼的努力,收获了阶段性成功。

 

图片

▲抗虫性状测评现场

 

“产业有需求,科学家有响应。”这句徐鹏常挂在嘴边的话,督促着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前行。

 

6年来,在徐鹏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宁芯”系列芯片已研发出第三代液体芯片,并推广至全国9家大黄鱼育种单位应用。

 

图片

▲大黄鱼液相芯片“宁芯3号”

 

同时,第三代“宁抗1号”大黄鱼在养殖户开放海区的养殖效果也十分喜人。相比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而言,新品系的成活率相对提升了85%。

 

图片

▲徐鹏团队同养殖户了解“宁抗1号”大黄鱼养殖情况

 

来源:厦门大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