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人文历史|郑思楠:行走石壁岭古道

2023-01-18 16:58:27 三都澳侨报

石壁岭,险些落入历史的寂寞之中。2013年有一伙驴友曾徒步探寻,岭上的野茅比人还高。他们问自己:我们还会走这条古岭吗?

古时洋中、石后、虎贝一带,统称西乡,石壁古道是西乡的重要官道,又由于道路壁陡路窄,几处村庄仿佛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故称石壁岭。明进士林保童曾以诗形容:绝壁藤萝绕,行人上下攀。欠身苏力倦,举目使心酸。谁信闽中险,无殊蜀道难。始知平地上,步步得身安。

石壁岭官道的开辟时间史无稽考,最迟不晚于唐宋时期。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就出现“石碧(壁)”“赵公桥”等地名。它是古代宁德县城通往西乡及古田、屏南、上府(闽北地区)等地的咽喉要道,分上、下石壁岭:一条经赵公桥、岭尾店、下石壁岭、小岭村、梧洋、溪富、钟洋、谈书店、大甲、杉洋,此称走下石壁,总长12铺(60公里)。另一条经赵公桥、岭尾店、上石壁岭、大岭村、沙坪、石后、洋中、天湖、杉洋,此为走上石壁岭,总长11铺(55公里)。两条岭的分叉点在海拔100多米处的岭尾店。

大岭村村口,存留着当年战斗使用过的战壕。战壕前后错开,明眼人晓得,战壕前方正好俯瞰岭下前来之路,视野开阔,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绝。当年的日军侵略时,我方为防日军进占而将部分路段炸毁,后由于日军溃退,这条路终究没有被践踏。解放战争时,我军追击国民党军至东冲口,也是从这里经过的。

大岭村过后,就到了沙坪村。此处有一下马亭,流传一段趣事。

当年古田与宁德两县的县令相约从各自的县衙出发,以会面之处定立两县的界碑。来自北方行伍出身的宁德知县,初到宁德未曾见识石壁岭山道的崎岖险峻,满以为骑马绝对胜过坐轿。而见识老到的古田知县只叫了条灵巧的滑竿小轿,却带上四个精壮轿夫。结果,宁德知县在石壁岭上胆战心惊拽着马尾巴一步一步地挪。而古田知县坐在灵巧的滑竿上,两对轿夫轮流交替,人歇轿不歇直奔大甲谈书店。待宁德知县终于一路折腾到达时,古田知县已捻着胡须在此静候多时了,此地距宁德七辅。离古田十七辅。就这么一张一弛,古田县的疆界便成了个丁字形,硬生生多出了一个钩。这个钩勾得宁德知县不服气地吟出:“古十口,田十口,口口无据”的句子来表达心中的不服,而古田知县得了便宜还卖乖地对上一句:“宁一心,德一心,心心不诚”,得意之中暗藏揶揄。

两县令跑马圈界的事应该只属于杜撰的民间故事罢了,但马下亭遗址今天还立于在古田县大甲谈书店附近。

石壁岭的摩崖石刻也多隐藏于枯草之下,由于年代久远,石刻的字小痕浅,很难辨认,依稀可看到记述着“邑人王天行”造桥、修岭、种树等善事。经清扫、擦刷、拓片,得原文如下:承化主天行王公丙戌年四月口日,募银造路数余丈,两旁开垦栽种松树,木与行人避暑。丁亥年十一月,建造西大桥。祈行人切勿放火烧山,损坏树木;求保惜桥梁过路,积德无量。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吉旦,古蓝田众缘首公立。

这也印证了《宁德县志卷之一舆地志 山》的记载:“至国朝(清)康熙丙戌(1706年),邑人王天行劝募垦辟,遂成坦道,并栽树以荫行人。人皆德之。” 王天行是宁德县历史上知名的慈善家,他的善事不仅在石壁岭,还遍及涵道、七都;其修岭、造桥、种树,也曾种树白鹤岭。

此外,尚有清代蓝田余忠国题写的“山高水长”,下石壁岭的南宋邑人郑士懿捐资重修石壁岭路,这二通石刻以及古田人捐资修路二通碑刻等,都是研究石壁岭人文历史的重要实证。

石壁岭,重新修整的事发生在2017年,并与白鹤岭古古道同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那班曾经的驴友,时隔多年再登后,欣喜写道:石壁岭,我们为你的重焕生机而感到欣慰。  □ 郑思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