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宁德 >

重庆日报 | “弱鸟”先飞记——福建省宁德市四坪村建设“四民”村庄的启示

2023-05-22 08:37:00 宁德网

《重庆日报》2023年5月17日第9版

核心提示

四坪村组织开展农耕研学活动,小朋友在体验做农活。(受访者供图)

“五一”前夕,重庆日报记者跟随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代表团,来到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见证了双方结成友好云村庄。

30多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闽东片区9县深入考察后,写下调研报告《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提出了“弱鸟先飞”理念,强调贫困的闽东要有“先飞”的意识,要有“飞洋过海的艺术”,才可达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近几年,在专家学者的参与下,曾经破败、凋敝的四坪村,建成了全国首个“四民”(老村民、新村民、云村民、荣誉村民)共建村庄,华丽转身成了“艺术村”,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旅游“打卡”,探索了一条文创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

四坪之于鱼池,之于全国千万个普通的村子,有什么可供借鉴、学习的“样本”意义?

从福州机场到四坪村,两个多小时车程,车辆一直穿梭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这样一个位置偏远的小山村,究竟有什么魔力,不仅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争相前往“打卡”,还让不少艺术家留下来居住、共建村庄?

“五一”前夕,来到福建的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代表团迫切想找到答案。

大胆尝试——

一个公益项目改变村庄

汽车抵达四坪后,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村口左侧一道长长的雨廊。木质结构,玻璃镶嵌,穿行而过,小小村落尽收眼底。

顺着层层石阶下到村子,挂满了红灯笼的夯土房错落有致,布满青苔的青石墙、石板路,在迷蒙细雨中透出清新。行至村落中心,视线瞬间开阔,一股顺着山石奔流的小瀑布,让村庄突然灵动起来。

村里的业态更让人称奇,土房子里全是年轻人创业开的面包店、啤酒坊、画室、咖啡馆、陶艺馆、美术馆……加上村里张贴的“啤酒节”创意活动海报,这个小村庄里“装”的俨然是一派现代都市生活。

此情此景,让人难以想象,这曾是一个一度要“消失”的村子。

“2017年的时候,村里就只剩18个人了,农房被拆得也只剩70多栋,破烂不堪。”作为福建与重庆两个“四民”村庄建设的推动者,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说,“如果鱼池村算‘中等生’的话,那四坪村至多只能算‘中下’。”

变化,皆因一次大胆尝试。

2015年,从事公益教学项目的林正碌来到屏南县,提出想找一个偏僻小村,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教学项目,进而改变一个村庄。在他看来,乡村有着远比城市优质的生态环境,他想在乡村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荒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任屏南县政协主席周芬芳说,不同意的声音占多数,因为此前林正碌已在全国20多个地方“碰壁”。

反复考量后,屏南县还是决定试一试这个用文化创意产业激活村庄的“疯狂”想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宁德提出‘弱鸟先飞’的理论,那我们就大胆尝试嘛,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周芬芳说。

就这样,林正碌来到漈下村,在他的引导下,村民逐渐拿起画笔,画作也通过网络传播出去,渐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体验画画,偏僻的乡村人气越来越旺。

“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项目逐渐在屏南其他村子推广开来,四坪村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艺术魅力——

吸引外来者留下来

有几百年历史的四坪古村落,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参观,也吸引了很多艺术家落户。(受访者供图)

画画如何改变乡村?

在农民画家、四坪新村民沈明辉看来,画画先是改变了人,进而带动了乡村的改变。

沈明辉身患侏儒症,父亲是聋哑人,母亲早早离世,他的人生坎坷艰辛。为了谋生,他曾经摆过地摊、擦过皮鞋、卖过气球。

机缘巧合,沈明辉认识了林正碌。在一次画画培训班上,他提笔在白布上描绘自己眼中的远山,林正碌称赞他“画得不错”。

“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肯定过我。”沈明辉说,通过这次画画,他看到了自己的创造力。

一个月的培训里,林正碌从不给绘画者设置条条框框,只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做原创作品。沈明辉也越来越大胆,还开始凭自己的感觉点触式作画,尝试自己的绘画表达,并成功卖出了第一幅画作,获得了150元,“感觉找到了人生价值!”

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沈明辉,他爱上了创作,2017年他的作品还入选法国里昂第七届国外艺术双年展。

2019年底,沈明辉来到四坪村,租下一座破旧老宅,花费20余万元整修一新,成立了“重土空间”油画工作室,开始了自己的乡村创业之旅。

最近几年,受林正碌的社交媒体影响走进四坪的年轻人不计其数,在乡村艺术体验中,不少人和沈明辉一样就此留了下来,在四坪租下一栋农房,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经营自己的一方天地。

慢慢地,四坪成了一个创业村,年轻人在这里开起了陶艺馆、面包坊、西餐厅、啤酒坊,做生意的同时,他们也在这里享受乡村慢生活,乡村也因此被改变。

“在这里,所有人的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很重要的。”在潘家恩看来,乡村振兴重点在人,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乡村才会有无限可能,“我们在鱼池村选择了创作村歌同样也是这个道理,释放村民内心的热情,引导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模式推广——

“四民”村庄正在推广

2020年,屏南乡村的变化引起了全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的注意,并在四坪村成立了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他本人也受邀成为四坪村荣誉村民。研究院根据四坪村的乡建经验,总结为“四民”村,即老村民、新村民、云村民、荣誉村民,全国首个“四民”村庄由此诞生。

 2022年5月18日,全国首个“云村民·云村庄”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指导下,于四坪村启动

去年,在潘家恩的牵线搭桥下,“四民”村庄模式被推广到我市巴南鱼池村并进行了创新发扬。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动物园等单位的人才、资源纷纷进入鱼池村,让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庄渐渐“苏醒”。

在温铁军教授的研究中,有一项“购米包地”的生态文明实践,当下也在四坪和鱼池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四坪,“购米包地”是由屏南爱故乡生态农业合作社负责,理事长正是返乡村民潘国老。“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后召开了乡贤会议,听了温老师的讲话,我决定回村。”潘国老说,当时,新村民、新业态的进入,已让破败的村庄内部焕发“青春”,但村庄外围的农田依然荒废。

“农业是农村的根。”潘国老说,在守好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2021年他成立合作社,在村子周边开荒100亩,开始种植水稻,发展“购米包地”,当地干部、社会力量积极认购,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村里的长辈都很会种地,最后还是选择外出打工。所以,要提升土地的效益,光会种是不行的,必须有新玩法。”作为新农人,潘国老用新思维对待土地。他坚持生态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还请来专业人士做技术指导,尝试了稻鸭共生、稻田养鱼等模式,并在稻田周边养蜂,进一步完善稻田周边的生态系统,所有大米销售一空。

而这只是潘国老迈出的第一步。通过借助外部机构力量,他如今还在四坪组织农耕研学活动,让土地进一步增值。此外,他还联合村子的新村民和云村民,组建了“乡土·潮农”共创小组,试图把现有的民宿、餐饮等资源进行整合,把村庄运营起来。

沈明辉就响应了他的号召,组织了七八个小伙伴,从合作社手中租了4亩地,准备建设一个创意生态菜园。

“决定种菜,一方面是满足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想创造一种更为生态的生活方式。”菜园“合伙人”之一、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工作人员梁莉说,想把菜园打造成一个乐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陶艺、茶艺、研学这些元素都可以嫁接进菜园。”在她和小伙伴们的计划里,今后还打算自己制作一些生活用品。在他们眼中,务农是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

记者手记>>>

乡村应塑造自身独特气质

保持原始风貌的鱼池村老院子文旅景观颇受游客青睐。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在温铁军、潘家恩等专家学者的推动参与下,四坪村与鱼池村都开展了“四民”村庄的建设。这背后是看到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近年来,许多乡村在基础设施和村庄治理上有了明显提升,但还是会让人有“好山好水好无聊”之感,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而地理位置偏僻的福建四坪村之所以能吸引人才来此创业,是因为它用艺术塑造出了自由、包容的乡村气质,引发了群体共鸣。

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喜欢艺术、热爱艺术的人主动来到乡村,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事业。有着共同追求的这群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产生联系,不仅改变了村庄,还碰撞出了音乐节、啤酒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既丰富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也让来到村里的人能充分感受到村庄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吸引更多的人留下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因此,乡村要成为有吸引力的地方,必须塑造自己独特的气质,它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是探险的、文化的、创意的等等,但它必须能够引发人的共鸣,才能吸引到同“频率”的人靠近。

巴南鱼池村虽然没有四坪古村落的风情,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新老建筑兼具、壮丽的云海日出等等,若能用创意把这些元素进行整合,今后也会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推而广之,全市、全国范围内还有许多像四坪村、鱼池村这样看上去较为“普通”的村庄,它们既无明星村的耀眼光环,也无薄弱村的大量资源倾斜,但只要能够潜心挖掘自身特色,塑造出独特的气质,就有可能像四坪村一样实现“逆袭”。

来源:重庆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