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戚仕浩 颜允豪:爱 无怨无悔

2023-06-02 09:43:25 三都澳侨报

这是一个久远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闽东革命老区基点村的故事。

革命战争年代,一位年轻貌美的苏北宝应县农村姑娘,她名王玉兰。1943年参加新四军担任卫生员。1945年,在江苏省抗日战场上,抢救并护理了身负重伤的宁德藉新四军指战员沈友太。从此在他们两人心中,播下了爱情种子。当时,组织上对大龄的单身营团级干部婚姻有特殊规定,于是41岁的营长与25岁的美女,经批准结为夫妻。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七十四年过去了。这对患难之交的恩爱夫妻也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几个子女的心中,永远忘不了父母的恩情。

在母亲节前夕,我们收到了宁德市老促会常务理事、原宁德海关副调研员沈世崇的微信,其中传来了他父母穿新四军军装的照片。男的英俊潇洒,焕发出一种军人的庄严;女的秀丽端庄,洋溢着青春的光彩。

沈世崇还告诉我们:他是家中五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三,因为参军后才出来工作当干部。其他四人,现在有的当农民,有的当企业退休职工。父母都是部队出来的,老红军打下江山后,自己选择回乡务农,最好儿女们也要跟他一样留在农村,不让孩子出去行政部门当干部。母亲深情大义,既要照顾伤病的父亲,又要抚养众多的子女。她为了的这个家的完整,一生受苦无怨无悔,确实称得上贤妻良母。为了跟随丈夫,她,一位1943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回乡后工作丢了,本应享受的离休待遇也泡汤了,这就是母亲最大的牺牲和贡献。“母亲节中,我倍加想念伟大的母亲王玉兰。”他说。

随夫回乡当农民

1950年,沈友太转业安排福建省民政厅工作,王玉兰在卫生部门工作。没多久,沈友太想念家乡,执意提出要放弃工作回乡务农。王玉兰本是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长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从小跟随父母务农,养成吃苦耐劳习惯。参军后出生入死,奋战八年,好不容易盼到革命胜利。又找了个好丈夫,在省级机关工作,幼小的儿子上机关托儿所,一家人过着安定美好的日子。她突然听到老沈要回乡当农民,犹如晴天霹雳。虽然内心充满许多矛盾,但她冷静思考后,还是决定支持丈夫的选择,两人离职手续都没有办,就这样回到闽东宁德,大山深处的一个自然村。

沈友太的家,在闽东宁德西部山区,一个叫里后山村的芹屿自然村。这里是霍童、洋中和九都三个乡镇的结合部,是一片原始森林环抱的深山峡谷。当时没电、没公路、不通自来水的”五不通”的偏僻山区。群众生产生活诸多不便。跟随丈夫回乡,意味着要吃苦,个人要作更大的付出和牺牲。一切为了爱,为了爱伤病的丈夫,为了爱年幼的子女,王玉兰决定勇敢地去面对现实。

“全劳力”承担家务

离开福州繁华城市,来到深山老林的单楼独户当农民。对于土生土长的沈友太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自1934年参加革命后,十几年没回到家,现在如愿以偿,他高兴得唱起当年新四军军歌。但对于他爱人来说,并不是很快就能适应。王玉兰面对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面临的困难太多了。

老沈在战场上多处负伤,他病痛发作起来,王玉兰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士。她要储备常用药品,为丈夫打针、按摩、打点滴,为小孩准备药品以防感冒发烧。回乡初期至今,这里都没有公路。王玉兰要负责身边两男两女孩子的抚养任务。自然村到主村的芹屿初小校三里路,其中路过一条溪,没有桥,只能从水中一块块石头上走过河。她每天要背孩子涉水过河、翻山越岭去学校,一天往返四次。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辅导子女做作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物资贫乏,开荒种地只够蔬菜自给,粮食、副食品、水产品等生活用品,都必须越过几座高山,到离家二十多公里的霍童镇购买。每次要购回的大米、面粉和副食品至少三四十斤。都靠她一条扁担、一副箩筐挑回来。当她卷起裤管、脚穿草鞋,到了镇上,别人看她,与当地卖柴草的畲族女同胞没有区别。随着日久天长,镇上干部职工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红军营长沈友太的夫人。从此,大家对她投以尊敬的眼光,十里八乡老区群众,对这位苏北籍新四军的朴素善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倍加赞赏。

坚持到底不动摇

王玉兰陪同丈夫回乡务农遇上了各种困难,但她表现出一种军人的坚强性格和决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动摇。从而多次受到丈夫的称赞,得到子女们的尊敬和爱戴,也得到了县和乡镇领导关心厚爱。经过研究,组织上安排她到霍童镇卫生院工作,发挥她的专长,同时也考虑到,让年纪大了的老红军下山,安置在镇上,便于老人生活和小孩读书。但是沈友太一口谢绝了领导上好意。他一心眷恋着生他、养他的家乡,乐意驻守深山,不肯来镇上居住。为了精心护理南征北战十几年、身负伤残病痛的丈夫,王玉兰再次作了让步。

多少年,坚持过来了;多少年,克服困难过去了。冬去春来,深山里一年一度的杜鹃花,又红遍了大地。王玉兰忠于革命,忠于爱情,扎根山区,热爱老区的高尚情操,在蕉城大地传颂。

1986年,闽东老区人民的好儿子沈友太,走完了人生路程。在无限悲痛中的王玉兰,经子女们再三动员下,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山村的家,这时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八年。2005年9月,85岁王玉兰老人,在宁德市家里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 戚仕浩 颜允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