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勿忘国耻 | 李伟:日本侵略三都澳纪实

2023-08-15 11:26:00 大梦蕉城

编者:唯有不忘过去,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好未来。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我们脚下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曾经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硝烟弥漫,伤痕累累。为不忘历史,铭记战争伤痛,闽东日报特别约请李伟先生撰写了《日本侵略三都澳纪实》一文,并提供了日军侵略三都澳的历史照片。本文内容翔实,史料丰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近代,三都澳以其水深湾阔的天然条件、通达四方的交通优势、咽喉要冲的军事地位,得到世界瞩目,德、英、日、美、奥、意等列强环伺于此,在外交场上唇齿相争,在海陆空间兵戎相向,无不意图争夺这颗“东方明珠”。

 

图片

▲日军航拍侵略三都澳(作者收藏)

 

在各国之间,日本可谓对三都澳筹谋最深、野心最大。1898年4月,日本与清政府达成协定,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不得租借他国。当时,清政府已决定主动开放三都澳为通商港口,试图利用多国制衡,避免此地被侵占。这一举措加之美、日利益纠葛,给三都澳带来了片刻的喘息和难得的机遇。从1899年5月8日正式开埠以来,三都澳发展迅速,茶叶远销海外,邮件直达全球。三都岛上,街道纵横,商铺林立,时人甚至将其譬为“小上海”“小青岛”。

 

自开埠起,日本从未放弃攫取三都澳,多次派南清舰队暗中调察,又于1913年3月秘密购买霞浦长腰岛土地。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签订,日本对福建沿岸控制加深。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在研究“二十一条”时,曾提出“三都澳租借予日本,租期九十九年”,后又删去,虽遮遮掩掩,但侵占之心,昭然若揭。

 

图片

▲日军路过三都岛上村落,即将进入里街(三民路),旁边宫庙的墙上写着“打倒倭寇,杀尽汉奸”的抗日口号(1940年9月《世界知识》)

 

1930年,三都澳迎来了鼎盛时期,居民约有2.5万人,是开埠时的3倍,八方人士咸集,商贸往来频繁,中西文化并存,领闽东风气之先,但这一切都在日本侵华之后戛然而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占领厦门,福州闽江口也随之封锁。三都澳成为华东抗日物资重要集散地。民国时期三都邮局局长陈聿焕记载“三都澳为闽东五邑红茶运售香港装轮之重要孔道和口岸,该茶到港对中国抗战上亦多一部分财源之输入,且可与外国交换军火”,在三都出生、成长的林伟先生回忆:“三都澳是福建省唯一通往上海和国外的海上通道,抗日战争中的迫切需要的药品、布匹、煤油燃料等都由这里转运到后方。”因此,日本视三都澳为抗日的秘密输送点,多次袭击破坏。

 

日军对三都澳的袭扰贯穿了全面侵华时期,从1937年至战败前的1944年,年年不断。由于第一手史料较少,且不同史料间偶有分歧,整理日军入侵记录较为困难。1989年,何强先生撰写了《日本侵略军在宁德暴行侧记》,着墨较少,但颇为珍贵。2016年,郑贻雄先生收集整理了《三都遭受日寇侵略概述》,脉络明晰,不失细节,但部分内容尚待进一步考证、补充。

 

图片

▲日军航拍三都澳登陆部队(作者收藏)

 

笔者参考1995年版《宁德市志》、福建省档案馆编《日本帝国主义在闽罪行录(1931—1945年)》、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福建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亲历者回忆、日本史料等,将日军历年入侵三都澳的事件梳理如下:

1937年

日军2艘运输舰开入东冲口,炮击礁头。10月,日军飞机扫射三都。受此影响,三都岛上部分居民迁移,机关撤退。

 

1938年

日军派2艘军舰炮击礁头等村庄。9月,日军飞机轰炸三都,三都中学被迫内迁宁德城内城隍庙。

 

1939年

7月4日,日军飞机轰炸三都,三都中学2座教室(一记校舍1座)被炸,损失约6000元,死亡2人。

 

7月21日,日军封锁海面,三都港停航。

 

10月3日(一记30日),3艘日本军舰又向三都连发4炮,毁屋3间,伤妇女1名。

 

10月25日上午9时10分,日机炸毁三都前街,震坏商店3座,死亡3人,受伤4人。

 

图片

▲日军进入外街(前进路)。因飞机轰炸,加之日军用煤油、手榴弹烧毁、炸坏屋舍,使三都街道陷入一片火海(1940年9月《画报跃进之日本》)

 

1940年

6月17日,日军出动轰炸机8架次轰炸三都岛,从上午7时持续到下午4时,投弹数十枚,大片民房遭到焚烧,财物化为灰烬。

 

6月18日,日机8架次轰炸三都岛,投弹9枚。

 

6月22日,三都港班轮停航。

 

7月21日,日寇出动飞机11架、战舰5艘、橡皮艇8艘、陆战队300余人,海陆空并进强攻三都,轰炸烧毁商店、民宅达百余间、机关团体住所20幢,民众死29人,伤者无数,数百人无家可归。三都至礁头海底电缆遭破坏,三都澳电报局关闭,通讯中断,三都澳港口被封锁。

 

8月8日,日军飞机扫射三都,死亡2人。

 

1941年

8月13日,日军派军舰1艘、汽艇5艘、帆船10余艘掩护300余人入侵三都澳,与宁德县自卫队激战3小时。

 

8月26日上午,日军派一小航母(配水上侦察机1架,轰炸机2架)作掩护,有军舰13艘、汽艇30多艘,分载日本海军陆战队及日伪和平救国军(即从海盗中收编的傀儡军)共700多人,再次进犯三都岛。宁德县自卫队一中队和二中队的一分队顽强抗击,但终因兵力和武器的悬殊,被迫撤退,日伪军登岛。这次战斗,击毙日伪军排长2名,士兵49名,宁德县自卫队分队长胡向荣、陈俊杰和队员40多人阵亡。据飞鸾邮局局长陈其骏报告:“(日本)海军司令部设在税务司公馆,陆军司令部设在前警察所内。”(另按1941年9月3日《闽东日报》(宁德版)报道,“海军司令部”设在天主教堂,“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设在福海关税务司公馆。)据黄岑先生回忆,日军在三都澳盘踞1个月。

 

9月初,日军飞机侦查三都并射击。

 

1942年

5月,日军军舰5艘先后驶入三都海域,向三都岛炮击6次,同时派兵登陆,抢走一批煤油和40余箱乌油。

 

1943年

8月28日,日本认为美军正在三都澳秘密修建潜艇基地,登陆三都岛进行扫荡。

1944年

6月27日上午约9时,日军飞机15架次空袭三都,投弹32枚,炸死4人,炸伤4人,毁坏民房70多座,108户受灾,炸毁田园13亩,共计损失达8000余万元(法币)。据原居三都的李细节先生回忆,大岐头宫前、林厝里后(后门岗)民房、三都中学相继遭轰炸,他的一个哥哥、两个叔叔以及婶母被炸死。

 

12月29日,日军乘民船13艘在三都登陆。

 

以上是日本侵略三都澳的概述,可见日军入侵之频繁、贻害之深重,而且可能犹有遗漏。据黄岑先生回忆,在1938年至1939年,日军不下10次空袭三都。据原居三都的孙祖涛先生回忆,几乎每到秋后,日军即派飞机轰炸三都。宁德至今仍然流传着“日本人进三都山——到处都是宝”的俗谚,但从上述记录可以看出,日本对三都尚未进行大规模的资源掠夺,更多的是侵略破坏。

 

图片

▲前进路即外街,海关、洋行、银行、旅社等均位于此,近处为草坪。外街曾是三都岛上最繁华的地段,日军侵略之后只剩断壁残垣(作者收藏)

 

在日军对三都澳的历次行动中,若论破坏力之强、影响面之大,无出1940年7月21日者。

 

1940年7月,日本发现东南沿海的宁波、温州、三都澳、福州暗中运输抗日物资,“以小舟由沿岸密运军火粮草,又将一部分利用浙赣铁道输往重庆”。为破坏此线路,日本派遣华南舰队从7月16日起兵分多路,登陆港口,包括福建的泉州湾、兴化湾及浙江宁波的镇海港等,形成南北合围之势。7月21日晨,在福建行动的日军北上抵达三都澳,飞机空袭,军舰炮击,陆战队员则乘小舟迂回至三都岛北侧登陆,可谓海陆空联合入侵。三都邮局局长陈聿焕报告:“炮击轰炸由早至晚,继以陆军并混杂海匪登陆纵火焚杀,又四处搜索劫掠财物,残酷之蹂躏,拥大军之攻击,似攻取京沪粤汉亦不过如此也”,罗源邮局局长郑先报告:“敌军百余曾一度登三都陆上,全用煤油泼烧毁民房400余间,坚固之屋则用手榴弹炸坏。”宁德县长在给省政府的电文称:“敌倭以机舰环攻,焚烧竟日,所有民居商店,惨遭横祸,悉付一炬,目前虽稍平静,原状迄未恢复。”三都澳数十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街市夷为平地,百姓流离失所。

 

日本对此次行动极为在意,派出一位冈田特派员记者,随军全程拍摄、报道,发表在《东京朝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支那事变画报》《画报跃进之日本》《世界画报》等刊物上,极尽宣传之能事。其中,中日双语的《世界画报》报道:“七月廿一日上午八时于三都岛上陆的日本陆战队町田、结城等部队,与飞机舰艇紧密连络,对八十师的守备兵开始猛攻,演成巷战,至下午四时已将该地完全扫荡完毕。”并认为“至此福建省沿岸之重要党军据点皆置于日军制压之下,更炸毁援蒋诸施设机关。党军至此已完全不能再起”。可以看出,日本将此次登陆作为宣传战的一部分。

 

图片

▲三都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报纸也做了报道。1940年7月22日《新华日报》刊载了《敌扰闽东三都澳被击退》:“今日(21日)拂晓,敌舰6艘,自闽东海面,窜入三都澳港内,盲目向岸上发炮,敌机数架,更番轰炸,掩护敌军强行登陆,当经我军迎头痛击,毙伤敌极众,激战至午后,敌无法立足,遗尸数百具,狼狈逃登敌舰,傍晚敌舰亦向港外逸去”。

 

笔者认为,关于此次日军入侵,最真切的描述出自亲历者黄岑、林伟先生的忆述。二人是三都中学同学,当时因放暑假而回到岛上(学校已迁至福安)。黄岑先生将这一天称为永生难忘的一天(黄岑先生笔误记为7月14日),林伟先生也称其为“永远难忘、沉痛的一个日子”,二人的回忆使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永久铭刻于三都澳历史上的一天。

 

黄岑先生目睹了日军登陆的情形,据其《侵华日军焚毁三都澳目击记》记载:

“当天9时许,我正在果园采荔枝,一听见敌机声音,就赶忙往新塘方向的乡下逃避。刚跑到离镇三里外的港口塘堤边,乡亲们喊:‘日本战舰也开进来啦!’我朝海面一看,果然从东冲口方向窜进一长列舰艇,炮口正朝着三都镇。人们为防止敌机扫射和敌舰炮击,纷纷找到堤坝下、岩石边和屋墙角隐蔽起来。万万没有料想到,这次竟有日军登陆,而且从镇背侧的新塘和黄湾两路包抄而来,正堵住逃难人群的去路……”

 

 

林伟先生目睹了日军登陆后与守军的交锋及犯下的累累恶行,据其《目击日军在三都澳的暴行》记述:

“当时驻防在三都澳岛上的军队,只有福建省保安第二团第二大队第六中队157人,中队长杨生佛。这个中队的战士多数是经历‘1·28’淞沪抗战后撤退入闽的第十九路军爱国官兵,因参加‘闽变’失败被保安团收编;此外,还有水警一个分队33人。武器只有陈旧的‘7·9’步枪和四挺‘捷克’式轻机关枪。除此外还有‘福海关’的缉私艇‘鹭门’号,装备有英式‘鲁易士’重机枪一挺和英式步枪8支。”虽然人数有限、军备陈旧,但士兵们竭力保护三都百姓,甚至不顾生命,此前即有5名战士为了清除日军在海面布设的水雷而牺牲。当下,面对日军进犯,前有强敌,后无退路,军民联合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退守山上。午时,两路日军在海关埕会合、用餐,而该地事先已布置了地雷。“杨队长命令班长周学文带范通等6位战士携带电池冲下山引爆地雷,当战士们潜行到海关大楼后面防空洞时被日军哨兵发现,当场牺牲4人”,周学文、范通爬到引爆地点,迅速接上电源,不料地雷已遭破坏,并未爆炸。周学文、范通二人被押至日军和被捕群众面前,残忍杀害。“午饭后,敌人为了彻底破坏和切断上海和内地的物资转运通道,他们分头在中山路、外街、中街、里街等多处用煤油和汽油纵火焚烧民房、仓库。一时间三都澳成为火海。”日本船只还在海上追逐渔船,投掷引火物,确认船被烧尽后才扬长而去。日军又派出30多人的小分队前往罗家村,杨生佛队长带领弹尽粮绝的士兵用大刀搏杀,艰难击退了来犯的日军。

 

 

三都澳自此从人间天堂,骤然变成人间地狱。据林伟先生回忆,“大火从中午一直烧到傍晚才灭。美丽的三都岛到处是断墙残壁,山下已经找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子。”此后几年,虽然勉强建设,岛上了无生机。黄岑先生回忆:“只有十几间简陋破敝的木屋……一片触目的丛草和瓦砾代替了昔日繁华的位置”“从1941到1945年,大部分人靠在后山开荒种番薯和在海埕上晒盐过日子……岛上连年饥荒、疫病流行。光我家几年内便死去一个弟弟、两个幼妹”。

 

叹惋之余,我们还从上述文字中,看到了军民抗日的感人事迹。排雷牺牲的战士、舍身陷阵的老兵、白刃相搏的将士、挺身相助的百姓……若不是被记下,我们将永远不得而知。事实上,三都军民爱国抗日热情相当高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三都澳成立了福建福宁三都澳提倡国货委员会,号召使用国货。

1938年7月7日,三都联保主任傅鹤鸣倡议各界人士在松岐村后山设立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纪念抗日英烈,激发民众斗志。

抗战期间,物资紧缺,三都中学教师手抄音乐课本,自行印刷,在扉页印上了校歌:“寇焰炽张,金瓯缺裂。吁嗟华胄,千钧一发!……信闽海之滨,吾侪发祥地,相期扬我国光,积耻尽雪!”

 

1944年12月22日,《东南日报》刊登《闽东青年奋起——记省立三都中学从军热潮》,报道三都中学学生踊跃参军,“有的学生因为从军被家长唤回去坐了旧家庭的牢狱,坚决的青年只有绝食废寝,死不听从,引起家庭严重的革命,相反的是那些比较开明的父兄鼓励子弟从军的电信如雪片飞来,同学受无限感动相率报名,中间兄弟联名者颇不乏人。当体格检查的时候,年幼学生因体重不足每有以蛋石暗存于衣袋者,虽经发现,而请求再三,似有不得从军即为羞愧之概。”

 

这些事迹不能不令人感动。正是无数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三都澳——这个在几十年内已饱经沧桑、备受苦难的港湾,终于盼得新生。

 

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日,三都澳波恬浪静,三都岛上,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庄严肃穆,那是无数抗战英魂的凭依之所。

 

今朝今夕,唯有铭记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唯有珍爱和平,才能创造未来。

 

图片

 
 
来源:闽东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