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历史变迁|蔡光:军用粮票

2023-09-20 08:43:00 三都澳侨报

二十世纪,人们都知道粮票的重要,那是保障城镇居民一日三餐的。那时,部队的粮食是由驻地粮食部门负责供应,不过,使用的票据是军用粮票,在驻地定点粮站购买。

我在闽北部队时是单身汉,吃在食堂,自然生疏于油盐米醋。然而,调到宁德部队机关时,允许我吃住在岳母家。入伍前我是农村的,为农业户口。但我岳母是居民户,每月有定量粮油供应,拿着粮证和粮票到定点粮站就能购买平价大米了。

我上下班经过粮站,一天,岳母递来粮证和粮票说:下班了把供应粮买回来吃。

这是我头一次去粮站买米,下班后,把自行车停在粮站门口,拿起米袋迈进粮站,正是中午,里面没人,营业员见我进来,从椅上站起问:买米?说着伸手来拿粮证和粮票,并在粮证上登记。

围起的柜台占去大半个房间,柜里分若干个仓,放大米的,放地瓜片的,放面粉的,还有放油和黄豆等。最引人好奇的是,柜台里用木板拼装的土漏斗,上口在柜台里,下口长得像鸭嘴般伸出外柜台的下方。

营业员告诉说要搭配地瓜干,这大概是那时宁德粮站的一个特色吧,我长在农村吃腻地瓜米,真不想要这搭配,就壮起胆子问:不搭配行吗?营业员毫无商量说:不行,这是规定。搭配就搭配吧。不一会儿,营业员称好米倒入漏斗口,我张着袋口在鸭嘴处接,那米坐了滑滑梯流入米袋。我瞧一眼那米却是乌溜溜的,跟食堂吃的白花花真有天差地别。说发霉又不太恭维,其实是为增加米的重量,只碾去谷壳而没有抛光。到家后,岳母又拿村里碾米厂加工,脱去那层黑皮。

我在部队粮食定量每月45斤,不在食堂就餐,每月到司务长那里领军用粮票,累积几个月,拿着军粮供应证和军用粮票买米。

很巧,也在那个粮站,还是那营业员。我带着装米和装搭配地瓜干的两个袋子。

结算钱时让我意外的是,只有大米,而没搭配地瓜干。就不解地问:今天怎么不搭配地瓜干?回答:上面规定军粮不能搞搭配。说话间,大米又坐滑滑梯从漏斗流入我米袋,让我惊呆的是,今天花白的米如珍珠般晶莹,怪不得营业员去另一个米仓里掏米。

回到家,岳母看着鼓鼓米袋说要送碾米厂去二道加工。我打开米袋给她看,那洁白又显光泽大米让她目瞪口呆,半晌说:还是部队的大米好。从军粮看到政府和人民对子弟兵的关心啊。

随着国力的增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取消了居民的粮票供应。到了2006年,军用粮票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军旅的人甜蜜的记忆。  □ 蔡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