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探秘 >

《隐秘而伟大——解密无名英雄蔡威背后的故事》之北京之行

2023-10-18 10:12:01 三都澳侨报

将撰写《蔡威传》提上议事日程,是在福建宁德蔡威研究会成立之后的事。2008年7月1日设立蔡威事迹展陈馆,同时成立了福建宁德蔡威研究会。无疑,展陈馆和研究会的同步设立,意味着宣传蔡威烈士事迹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随即我们依托展陈馆和研究会两个平台,展开了频繁的活动,积极为写传做准备,以便尽可能地掌握资料。但蔡威毕竟是一位军方人物,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写《蔡威传》必须得到军方的支持,这是一个大前提,这就有了同年12月进京向军方汇报的北京之行。

搭建平台

如何启动《蔡威传》的写作,自然需要得到军方的支持。如何写好《蔡威传》,同样的道理,那就是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包括地方的和军方的。如果说,蔡威研究会是个研究平台,那么蔡威事迹展陈馆则是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这是我们写好《蔡威传》的两个平台,两大主要依托。

开馆不久,馆里就迎来了两批军方客人,我们研究会有机会近距离地与从事或熟悉蔡威无线电技侦行业的业内人士接触,从中受益匪浅。

2008年11月12日,蔡威生前所在单位、总参某部工程院院士魏正耀将军及南京军区张凌强将军、苏晖将军参观了蔡威事迹展陈馆。我向魏正耀将军一行做了介绍,并与将军们交流了有关无线电技侦方面知识和体会,魏正耀将军对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设蔡威事迹展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做法十分赞赏,希望我们进一步深化蔡威研究工作,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无名英雄”。魏正耀将军欣然提笔为蔡威事迹展陈馆题词:“继承烈士遗志,让党的这项事业在信息化网络时代发展壮大,为我国民族复兴事业再作贡献。”从魏正耀将军的题词中,我们深切领会到技侦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与将军交流过程中,我们能深切感悟出他们对蔡威前辈的敬重和怀念,加深了对蔡威生前部队和蔡威所从事的无线电技侦工作的了解。

同年11月23日,原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阮朝阳将军参观蔡威事迹展陈馆。阮朝阳说,蔡威同志在革命历史上的贡献是很突出的,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取得长征和反围剿的胜利,正是有像蔡威这样的许多“无名英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蔡威的事迹是值得大力宣传的。要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极其艰苦的,许多像蔡威同志那样为了长征而付出自己生命的“无名英雄”是伟大的。阮朝阳将军还指出:以我军技侦战线早期“无名英雄”的事迹单独设立纪念馆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宁德市和蕉城区两级政府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与军方的客人交流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军方的高级将领们对无线电技侦这个行业有着很深的认知度。

在展陈馆对外开放交流的同时,研究会也积极行动起来,抓紧收集资料。我们选择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二周年时机召开蔡威烈士亲友座谈会,请蔡威烈士的亲友们谈谈印象中的蔡威。

蔡氏亲友为家族能出一位“无名英雄”而感到自豪,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蔡威,学习蔡威,把蔡威事迹展陈馆作为宁德的一个红色品牌推向全省、全国。因此,我们研究会的活动得到蔡氏家族亲友们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座谈会,我们征集、抢救到一批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蔡纬雯(蔡威堂姑,87岁)回忆说:“蔡威从小很有爱心和同情心,当时家中有一个长工因年迈要告老回家,二伯父就发给应领的工钱。蔡威知道后说,他很老了,应再发给谷子,让他回家有饭吃,就建议二伯父另外给了许多粮食让其带回家。当时宁德城关爆发抵制日货的运动,蔡威就把家里的小孩都组织起来,并制作‘小旗’参加了他父亲蔡祖熙发起的抵制日货游行活动。在那个时代比较重男轻女,蔡家的女孩子没有一个去学校读书的。有一次,蔡威跟我父亲说:‘两个姑姑到了读书的年龄了应该让她们去读书’。后来,我父亲同意了蔡威的意见,并把我的两个姐姐送到‘毓秀小学’念书。”

蔡泽钦(蔡威堂弟,82岁)回忆说:“曾听祖母说,当时蔡氏兄弟没有分家,是大家庭生活。大家都称赞蔡威是好人。当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郑长璋来蔡家,虽然是亲戚(郑长璋是蔡威的堂姑丈),但当时也称是‘同志来了’。”蔡作麟(蔡威堂侄,85岁)说:“小时有见过蔡威,个头不高,肤色白净,还曾教过我念英语 A 、 B 、 C ,我在福安念书时,听周泽万说过,蔡威曾经当过上海市政府某官员的人力车夫……”

蔡氏宗亲的发言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蔡威事迹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也为我们研究会日后撰写《蔡威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疏理问题

2008年7月1日,福建宁德蔡威研究会成立,聘任军方马根海、张东征、祝秀山、杨海林和中央档案馆的石维行为顾问,聘任军方丁德润、福建省内的王凌、林校生、卓鸿波、阮兆菁(二届增补)为学术专家,名誉会长韦铧、曾家庆(继任)、叶明祥、郑贻雄、蔡述波,研究会会长由我担任,副会长有罗宾、陈良生、郑承东、甘峰等人。

研究会经过筹备,于同年8月1日推出《蔡威研究》内刊,为会员提供一个有关蔡威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交流的平台。《蔡威研究》第一期就发表了中共蕉城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蔡威研究会名誉会长韦铧“弘扬蔡威精神 研究会任重道远”的文章,对研究会做什么?如何做?要达到什么效果提出明确要求。

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当时的研究方向是对的,站位是高的。我们一下子就提出“弘扬蔡威精神”这个大目标,是跳跃性的、超前性的,要总结蔡威精神,就必须对蔡威一生有着全方位的了解,权威性的解读。要达到这个要求,自然就是《蔡威传》必须写出。换句话就是,也只有在《蔡威传》写出的情况下,才能总结提炼好蔡威精神。因此,研究会当下最要紧的事是写好《蔡威传》。


魏正耀将军为蔡威事迹展陈馆题词

于是,研究会围绕写好《蔡威传》这个重要任务来细化研究工作方向。那段时间,我与研究会甘峰等同志多次交流讨论,广泛征求大家意见,集思广益,集中理出传主不同时期需进一步弄清楚的问题。

这可是细活技术活,研究会里不乏专业人才,我们静下心来,从已掌握的资料分析,分时期分地域仔细疏理,逐一理出头绪和问题。

在闽东时期主要是研究时代、家族、地域文化对蔡威的成长和少年时代思想的形成。提出了诸如蔡威少年时代的思想特征是什么?家庭、社会、时代、地域文化等因素对其进步思想的产生有何影响?宁德县蔡氏是怎样一个家族?民国初年蔡威家庭详细情况(包括林、薛、黄等姻亲家族情况)是怎样的?蔡威故居的来历及原貌?蔡威烈士故乡未找到前,蔡威后代的曲折经历等七个问题。

二是研究蔡威在上海的无线电学习和培训,入党和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情况,包括化名蔡威和“C小姐”代号的由来。提出了林振翰对蔡威在宁波、上海求学期间进步思想的形成有哪些影响?对其在上海的学习与革命活动有何影响?蔡威如何进入党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蔡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地点及所属组织的情况是怎样的?在进入无线电训练班之前,主要从事哪些革命活动等5个问题。

三是蔡威进入苏区,创建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的前前后后情况,包括第一部电台创建、第一部敌方密码破译、密码破译成果在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千里眼”“军中菩萨”“无名英雄”三大殊荣的由来等10个问题。这部分是蔡威无线电生涯的辉煌时期。

同时,我们对蔡威人物的深层次挖掘提出了如下问题:1.影视作品中蔡威烈士形象的分析。2.国家级纪念馆中关于蔡威的记录及实物。3.蔡威为何给红军战士留下深刻印象?在红军队伍中他内在的精神与外在形象特点是什么?4.关于蔡威情感分析(与家人、战友、同事)。5.蔡威一生中所体现的先进思想,精神品德,人格魅力,对今天有何启示?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一个人物传记而言,尤为如此。在主脉络清晰的前提下,注重解决考证细节问题。我和甘峰、陈仕玲等人小范围内仔细琢磨,根据大背景和蔡威人物的特殊性逐一列出需要了解、调查或是考证的细节问题。

蔡威在上海将近五年时间的资料基本空白,需要考证的问题有九项:①蔡威入党的具体时间;②入党的具体地点,当时以什么身份入党、入党介绍人是谁;③“C 小姐”代号的来由;④化名为“蔡威”的具体时间;⑤蔡威在上海的哪一级组织领导下工作;⑥蔡威在进入无线电培训之前是否已经学过无线电,如有,在哪儿学习;⑦蔡威在中央特科无线电培训班的哪一期学习,其同学都是谁;⑧蔡威在培训班毕业之后进入苏区的时间和路线走向;⑨在上海期间与家人怎样联系,联系渠道有哪些?

问题和细节疏理出来后,我们对蔡威人物的大体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为撰写《蔡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专题

接下来,我们研究会组织研究力量,对提出的有关蔡威各时期问题进行专题专项研究。

叶明祥早期参与收集蔡威的资料,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广东找过时任福州市委党团组织部部长陈应中,了解过蔡威的党组织关系情况,并于2006年与我一起编辑出版《无名英雄蔡威》一书,对蔡威的情况比较熟悉,他选题“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分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成立、无线电培训工作、无线电技侦工作和组织沿革,以及历史作用几个部分,将蔡威在红军时期的脉络理了出来。

郑贻雄是蔡威项目筹建组的副组长,参与了修复蔡威故居和筹建蔡威事迹展陈馆的全过程,他则选题“蔡威铜像塑造记”,将馆内两尊蔡威铜像的前前后后情况,用亲历者记实的手法,写得生动感人。

罗宾同志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他选题“蔡威两次烈士身份认定的前前后后”,查阅历史档案资料,走访知情当事人,与蔡威儿子蔡作祥生前工作单位联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后详细地记录和真实客观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原貌,是研究蔡威问题的一项突破成果。蔡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被评为革命烈士,是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之后又被取消烈士资格,涉及到国家评烈标准和政策,如果不是罗宾他们查阅涉密档案,一些历史背景是无法知道的。如果不是抓紧机会,抢救性地走访年事已高的当事人,当年的理解执行政策的特殊性也就无从得知,那么,关于蔡威第一次被认定为烈士而后又被取消烈士资格的前因后果,将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阮朝阳将军为蔡威事迹展陈馆题词

陈仕玲是对宁德地方人文历史研究颇有见解的年轻人,对乡土文化这块感兴趣,能静下心来研究,成果丰硕。选题“蔡氏家庙及蔡威故居历史考证”,介绍了蔡氏家庙古建筑群,建筑风格。蔡威故居的详细布局、建筑风貌及家族文化传承。之后,又完成“无名英雄蔡威家世初探”一文,对蔡威家族源流与创业过程、历代闻人、联姻及蔡氏家族亲友、地域文化对蔡威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和阐述。不得不说,陈仕玲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文章观点鲜明,依据充分,令人信服。

蔡威研究会成立时的主管部门是中共蕉城区委组织部,张城娥是组织部专门抽调到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参与《蔡威传》的写作。她全方位收集红军时期关于无线电通信和技侦的有关资料,重点搜寻与蔡威同时期的当事人回忆文章和有关机构出版的资料汇编,从中寻找线索。与蔡威战斗过的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地方党史工作联系,收集有关资料。从川陕苏区那里得知早在1997年,在《血战万源》10集电视连续剧中已出现无线电技侦蔡威的原型实名形象后,对该部电视剧进行研究,写出了“电视连续剧《血战万源》中蔡威的形象分析”文章。

……

进京汇报

写传是一项浩瀚的工程,并非易事。尤其蔡威这个人物,分析他的一生线路图,重点和难点在上海和红军中两个时期,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算起至1936年牺牲,十年的革命生涯,正好地方五年(主要在上海),红军中五年。上海的 五年,我们拟通过上海的史料部门深度挖掘,尽可能理清脉络,还原历史。但红军时期如何办?研究会商量的结果是向军方汇报,给蔡威写传军方态度很重要,若能得到军方支持,这个任务才有可能完成。

2008年12月10日,我和叶明祥、郑贻雄、蔡述波三位蔡威研究会名誉会长向军方汇报了展陈馆开馆、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以及蔡威研究成果论文集,与部史办领导交流了有关蔡威的研究资料。总参某部部办主任杨国才大校深有感触地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展陈馆,还做了这么多事;想不到你们对蔡威和红军早期无线电通信和技侦工作研究是这么深入;想不到当地党委、政府是这么重视这项工作。他表示军方全力支持宁德,争取早日将宁德蔡威事迹展陈馆列为总参某部“技侦光荣传统教育基地”,并给予授牌。同时,对研究会计划着手撰写《蔡威传》表示鼎力支持,具体与部史办主任张东征大校对接。

张东征为人正直真诚,2008年7月蔡威研究会成立之时到过宁德,对宁德的事十分关注,厚爱有加,与我私交甚好。在汇报会上,他对我们计划写《蔡威传》没有表态。会后,我们俩站在楼层平台上有段对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陈会长,你们真下决心写《蔡威传》吗?”

我说,“是的,二十三年前,六位蔡威老战友给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徐向前元帅联名信中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给蔡威立传,现在研究会成立了,此时不写怕是将来没机会了。”

张东征见我说得肯定,理由充分,就直言道:“根据部党委正式颁布了《技侦先进文化建设纲要》写《蔡威传》的依据是充分的,但从写作技术层面上讲,难度很大!你要有思想准备,弄不好会写的支离破碎。”

“支离破碎?”我重复了这四个字,显得不解。张东征见我疑惑,接着说:“蔡威局长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九个年头,从1931年进入苏区到1936年牺牲,这五个年头是他生命历程最辉煌的时刻,因为破译敌军密码的独特建树,为红四方军和红军长征立下了卓越功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陈会长你知道吗,档案中有关蔡威他们的原始资料几乎没有。”

“电文总有吧?”我原以为军方一定会有当年的电文资料,只要有电文,一切都好还原,那么蔡威在密码破译领域的特殊贡献就好写,写得有依据。

“红军时期,除中央指示电文外,战役中的电文多如雪片,通常是指挥员看后一根火柴烧了。”张东征是个军中行家,这句话已经说到点子上了,把我原先寄希望于军方能获取资料的想法彻底打破了。原来张东征在编纂《来自历史深处的报告——中国工农红军技侦情报工作初创时期回顾》一书时,就遇到这个问题。

“所以在会上我没有直说,怕打击你们的积极性,但你作为会长要心中有数。既然你们下了决心写传,部里是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支持。”张东征与我交了个底。

“支离破碎”“一根火柴烧了”这两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一直提醒着要充分认识到写《蔡威传》的难度,让我认识到完成六位蔡威老战友联名信的立传建议绝非易事。

在北京,我把张东征原话向叶明祥、郑贻雄、蔡述波三人作了通报。叶明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我一起,曾南下北上走访了众多蔡威老战友和了解蔡威仍健在的老同志,收集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但对于红军时期,尤其是蔡威所从事的密码破译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确掌握不多,是个写传的难点!

我们北京之行的四人工作小组,没有回避张东征的意见,一路商议的结果是必须知难而进!北京之行,我们既受到军方“三个想不到”的肯定,又了解到写《蔡威传》可能写得“支离破碎”的忠告,可谓喜忧参半。  □陈国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