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探秘 >

《隐秘而伟大——解密无名英雄蔡威背后的故事》之大纲审定

2023-10-20 09:10:09 三都澳侨报

北京之行,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写《蔡威传》的难度,难在军方资料稀缺,难在档案资料几乎没有,难在蔡威破译的电文几乎无从查找。这样,还原史实的难度就特别大。对于研究会而言,无疑面临“无米之炊”的巨大困难,是马上着手这项工作,还是待条件成熟后再启动?

列入计划

2008年12月18日,刚从北京回到宁德的第二天,我向蕉城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蔡威研究会名誉会长韦铧作了详细汇报,重点汇报了《蔡威传》的写作难度。原先以为军方存有大量的关于无线电技侦的档案,甚至还想象着可以看到大量蔡威破译的电文及使用的密码底本,现在看来是被“一根火柴烧了”,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或涉密层面太高看不到。这些都是蔡威无线电技侦生涯辉煌时刻和浓墨重彩之处,没有看到密码底本,没有电文为依据,怎么写?同时也把军方张东征可能把传写得“支离破碎”的担心一并汇报。

韦铧是一位综合能力很强的领导,长期在基层工作,务实且经验丰富。他问道:“你是研究会会长,你的看法?”

与韦铧沟通显得放松,我直言道:“有难度,但必须写。军方没有档案资料,可以从蔡威老战友的回忆文章找线索,可以从档案馆里史海捞针,不过时间会拉长,因为许多问题要考证,要符合逻辑的推理,以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

“我赞同,这是蔡威生死与共的老同志的重托,再难也要下决心写。研究会成立起来就是搭建平台,啃下这块硬骨头,写好《蔡威传》。”显然,韦铧是提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封非同寻常的六位老同志的联名信。

韦铧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基础工作必须扎实,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在写传中向蔡威烈士学习,攻坚克难也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完成好任务,写出一本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好传书来!”

我顿感压力增大,有些顾虑。韦铧把话说开了,“选你当研究会会长,是区委研究决定的,并报备市委组织部。这个研究会不等同一般的社会研究机构,在宁德市范围是个很特别的研究会,你过去从事过党史工作,收集过蔡威资料,熟悉这项工作,有基础;同时,你是发改局局长,善于组织协调和对外联系,相信你能发挥好研究会平台的作用,集思广益做好这项工作。”

领导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只能接手去努力。我说:“好,我去准备一份详细方案,多与大家商量,完善细节后,向部长汇报。”韦铧送我到办公室门口,说了一句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的话,“国秋啊,这个任务既是挑战也是考验,更是难得的机遇!”

分管研究会的韦铧部长定调后,我和叶明祥、郑贻雄、蔡述波三位名誉会长仔细商量了北京军方如何支持的问题;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罗宾、副会长陈良生、甘峰等人研究了启动《蔡威传》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大体方向。做好这些工作后,我在福建宁德蔡威研究会2008年度会上,正式提出:“将撰写《蔡威传》列入研究会2009年工作计划。借助军方的支持和帮助,继续深入蔡威生平活动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以填补目前蔡威研究中的空白和不足之处,为写好《蔡威传》作准备。同时,筹备组织《蔡威传》创作班子并审定创作方案。”

制定方案

与其说北京军方全力支持福建宁德为蔡威烈士立传,不如说是我们地方在军方立下军令状。韦铧代表组织的一席话无疑是对我们研究会的信任加责任。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六位蔡威老战友的联名信代表的是从事无线电技侦老前辈们的重托,而自己几斤几两心中有数,好在有组织的支持,研究会群体力量,也增强了我和研究会的信心。

万丈高楼总是平地起,制定方案,打好基础工作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北京回来后,我推辞了应酬,挤出一整段的时间,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闽东党史资料与研究》(纪念蔡威专辑)和2006年与叶明祥一起编辑的《无名英雄蔡威》重新熟悉一遍,从人物年谱入手,整理出一个传书的编写框架结构,并梳理了人物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很快《蔡威传》编写方案第一稿写好。为了充分吸纳研究会成员意见,完善方案,2009年1月16日,我和郑贻雄两人召开方案征求意见会,我介绍了《蔡威传》创作的总体构想、编写大纲、组织实施、时间要求和经费保障等内容。


张东征大校(左三)刘剑平中校(左二)

参会人员围绕方案,讨论热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现根据记录资料摘要部分如下:

甘峰:方案应增加编写《蔡威传》的目的、意义、具备的条件及人员时间安排,考虑到传记题材的作品一定要完整严谨,所以假如对其间某个问题存在疑惑的时候是否不下结论,而只引用多种说法;因为蔡威人物的特殊性,是否保留一些未解之谜?《蔡威传》中需要认真调查的几个重要方向:一是格致中学;二是宁波、上海求学阶段;三是林振翰家族的历史及对蔡威成长的影响。

郑贻雄:二十世纪初,宁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貌是蔡威少年时期成长的环境,其中还应包括当时几个大家族之间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亲关系,有些对蔡威成长的影响应予充分挖掘和展现。

赖玲珠:《蔡威传》创作的意义非同一般,是闽东这一地域特色文化工程,其意义不亚于在宁德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或铁路,而且对当地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陈仕玲:除了林家、郑家、黄家,与蔡威联姻的薛家资料也应加以挖掘。

罗宾:《蔡威传》对挖掘宁德地域文化,推动宁德红色旅游发展,推动闽东文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陈良生:《蔡威传》编写一定要真实严谨,没有确凿事实结论的,就只用事例说明,而不下结论。

黄生贵:中共党史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那么陈独秀在上海大学期间是否对蔡威在上海的活动有影响要去求证;蔡威在上海惠灵专科学校的求学情况也需要进一步核实。

郑贻雄:如果说二十年前叶明祥、陈国秋同志在长期寻访基础上出版了《无名英雄蔡威》是向世人“介绍蔡威”;那么现在我们从事《蔡威传》的创作,就是要让世人全面“认识蔡威”;将来,我们还要经过挖掘和提升后,让世人“走近蔡威”,这正如赖玲珠女士所说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同时,这项工程也面临着大量的工作,要靠我们大家努力去做。

我作了会议总结,表示将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将《方案》修改好,并就方案课题研究分阶段细化,增补人员的调配和工作的分工。

起草大纲

研究会将《方案》向韦铧作了详尽的汇报,韦铧高兴地说:“研究会工作用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了考虑周到的方案,下一步工作意见呢?”我把研究会讨论的想法提出来:“《蔡威传》的撰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或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文化项目,这个《方案》是研究会提出,更多的是考虑地方的力量和能力去实施,如果能把军方的力量叠加进来,那么完成任务的把握性就加大。”

韦铧说:“可以考虑把军方请到宁德来,共同商定《方案》,这样将来就可以在军方指导和把握之下写好《蔡威传》,因为蔡威毕竟是一位隐蔽战线上的人物,一些解密要求由军方把关更到位。”

“将军方请来,讨论《方案》?”我试探性地询问。

韦铧思考了一会儿说:“军方千里迢迢来宁德,就为了定一个方案?国秋你牵个头,能否在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蔡威传》的结构框架写出来,这样请军方到宁德来就有成果,有实效。对下一步的工作推进有指导意义。”


研讨会

“干脆整理出《蔡威传》撰写大纲,虽然资料没有全部到位,有些问题还在深入考证,但写出人物传的大纲还是可以的。”我坚定了信心。

“好,等大纲写出后,与《方案》一并讨论,请军方来开个审定《蔡威传》大纲会议,军地双方定下调子,把工作往前推。”韦铧拍了板子。

领了任务之后,我静下心来思考大纲的事,研究会里专业人才不少,但全过程了解情况的人不多,写大纲必须全面熟悉情况,思前顾后最好的办法还是我动手写。好在之前,多次走访蔡威老战友,与军方有过沟通,加之有《蔡威传略》《蔡威年谱》等资料参考,心中人物形象是较为丰富的,人物历程脉络是清晰的,所以突击了几天时间就把大纲第一稿写出来了。接下来是修改完善,这个过程是很难熬的,要翻阅大量资料,围绕人物主线,特别是上海时期和红军时期。传主在上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原始资料几乎没有,红军时期密码破译方面资料稀缺,一些线索连不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我就多方请教,打电话到北京,请教专家和军方业内人士,打电话到福州,请教福建省的党史专家,就近请教市里的写作高手。

时值春节临近,我抓紧时间在春节放假前将蔡威传《大纲》呈交到韦铧案桌上。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韦铧就定下正月十七开会,研讨大纲通过的《方案》。不得不说,我们是快马加鞭,争分夺秒地工作,目的要全面启动。

大纲审定

军方是我们邀请的重点,会议时间确定之后,我的第一个电话就打给总参某部部史办主任张东征大校,因为平时经常请教沟通,所以很快就确认军方由张东征和刘建平两位专家参会。

2009年2月11日(正月十七),蔡威研究会在宁德蕉城召开《蔡威传》撰写大纲研讨会。参会人员除北京军方来人,还请了原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林思翔、原省出版局副局长王凌专程莅临大会指导。宁德市、区有关领导,市、区党史等部门负责人,蔡威展陈馆筹建组成人员,蔡威研究会会员和特邀专家、学者、来宾共五十多人。

郑贻雄主持研讨会,韦铧代表蕉城区委、区政府,感谢北京、福州的首长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感谢广大蔡威研究者踊跃参加研讨活动,并对撰写《蔡威传》提出希望和要求。

研讨会上,我汇报了《蔡威传》撰写目的和总体构想,以及《蔡威传》撰写大纲初稿的形成过程。提出《蔡威传》计划在2011年1月6日完成,向军方这个系统建部八十周年献礼。《蔡威传》总体构想分开篇、正篇和附篇三个部分,计七章四十二节。


韦铧

我重点汇报撰写《蔡威传》的可行性,当年保留下来的材料是这样记录的:

“近年来,总参某部根据中央领导加强对技侦情报战线英雄事迹宣传,大力弘扬“无名英雄”精神的指示,积极着手编写总参某部部史,以反映我军技侦情报战线的非凡历程。近几年,文学和影视领域也相继出现了一批反映无线电技侦战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这又为争取红军时期一些经典战例和关键史料的解密提供了可能,这些都是《蔡威传》顺利撰写成书的极好契机。

2007年,烈士的家乡——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成立了蔡威事迹展陈馆筹建组,2008年,该馆对外开放,这期间我们收集到不少新的资料。烈士生前所在单位总参某部高度重视为蔡威立传的工作,对《蔡威传》的撰写进行了一系列指导,提供了大量红军时期无线电技侦的背景资料,并对蔡威的历史地位作出了重要评价。这都增强了我们完成《蔡威传》的信心。

2008年7月1日,福建宁德蔡威研究会成立,由专家、学者和会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对蔡威烈士传奇而灿烂的无线电技侦生涯进行了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进展。研究会还努力进行蔡威生平和家世的调查发掘,获得了一些线索和第一手材料。宁德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了领导,为《蔡威传》的撰写和出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凡此种种,都说明《蔡威传》的撰写、出版条件已经成熟。

接着与会专家、学者展开热烈的研讨。

总参某部部史办主任张东征大校对《蔡威传》撰写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表示,为蔡威立传不仅仅是蔡威亲属、蔡威家乡人民、蔡威老战友的夙愿,也是总参某部部史办责无旁贷的使命。他就大纲中某些史料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并指出:《蔡威传》的撰写要符合历史的逻辑、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完成好这项工作。


郑贻雄(右三)   陈国秋(右二)

会上,领导专家对《蔡威传》大纲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评价,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一致认为为蔡威立传对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以史育人,以英雄事迹感召人有着重要意义,表示对《蔡威传》的撰写一定给予全力的支持。

韦铧对《蔡威传》编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多年来的查证、考究、挖掘,特别是蔡威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大量工作,我们已经掌握了“无名英雄”蔡威各个时期大部分史料和少部分珍贵的历史照片,对人物、线索、脉络、情节也都有了一个初步影像,这在《大纲》中已经反映出来了。但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史实尚待考证,有些史料尚需进一步解密。因此,我们在创作中,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特别要讲求缜密的考证,把传记中的一些关键情节和脉络补充完整。综观《蔡威传编写大纲》,线索多、事件多,且纵贯蔡威生前身后,历史跨度也比较大,如何把这些线索、事件运用时间和空间的经纬线贯穿起来,编织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部好的作品,必定也是文采斐然的,以语言的魅力感染人,鼓舞人,让人在如水的传述中感受美、体验美、升华美,这是对作品创作语言功力的要求,而且在钟灵毓秀的宁川大地,创作首部具有全国效应的“无名英雄”传记,理应在娓娓道来中让读者感觉宁德的山川秀美、地灵人杰,以及情节的荡气回肠。

“为无名英雄蔡威树碑立传,不仅得偿蔡威同志亲属及其生前战友多年的夙愿,让民众走近蔡威、了解蔡威、感受蔡威,更能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唤起更多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切切之意。传记创作者们要延伸触角、多多精益、兼采众长,尤其要向在座的各位首长、领导、专家虚心求教,弥补不足。特别要请总参某部部史办的领导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帮助,使《蔡威传》真正成为一部激荡人心、影响深远的好作品。”

2月12日下午,我和郑贻雄陪同军方张东征、刘剑平两位专家参观了蔡威事迹展陈馆,并就《蔡威传》的撰写具体深度交流了意见。

从2008年12月10日到北京军方汇报《蔡威传》的写作,到2009年2月11日《蔡威传》大纲审定,历时不到两个月。  □ 陈国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