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探秘 >

《隐秘而伟大——解密无名英雄蔡威背后的故事》之川陕苏区散记(上)

2023-10-27 09:12:09 三都澳侨报

撰写《蔡威传》,如果说上海时期是个难点的话,那么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及长征途中则是重点,重中之重,浓墨重彩的章节。因为在鄂豫皖苏区,蔡威和他的战友们开启了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侦工作,尽管技侦工作是初始的“侦收”和“侦听”阶段,但为“侦破”国民党军的密码打下了基础。而川陕苏区则是蔡威和他的战友们破译了敌军第一部密码的“黑室”,此后蔡威步步深入,精益求精,在密码王国创造了“直译”、破“乱密”等技侦史上多个奇迹,被喻为军中“菩萨”和“千里眼”。

可以说,在川陕苏区是蔡威技侦生涯的巅峰时期。那么蔡威在川陕苏区留下了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2009年5月11日至15日,我和蔡威研究会名誉会长叶明祥、郑贻雄及《蔡威传》编写组成员张城娥一行四人组成采访工作组,前往四川省达州市万源、通江等县(市),去寻找蔡威从事无线电技侦活动的点点滴滴。

行前,我们抱着较高的希望值,想象着能从川陕苏区的两个主要代表地万源市和通江县看到有关电台、有关无线电技侦,甚至有关蔡威的密码破译文字记录资料,还想象着能看到电台工作的遗址……我们一行满怀期待,踏上了川陕苏区的红土地。

5月11日

中午从福州长乐机场飞往重庆,下午乘火车,于5月12日凌晨三时到达万源市(县级市),万源市政府办张副主任和秘书科的同志已到火车站等候我们。事先,我们通过蕉城区政府办发传真与万源市政府办联系上,万源市政府办协调有关部门,为我们此行提供了工作上的方便。

5月12日上午

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特殊日子,胡锦涛总书记到四川慰问,四川省各县、市也举办了对灾区的慰问仪式。万源虽然不是灾区,但也有着强烈的震感。万源市安排政协副主席刘志玉陪同我们,部门有政府办、宣传部、发改委、文化局、党史办、方志办、万源保卫战纪念馆等和地方研究红四方面军历史的专家浦正兵。

上午,参观万源保卫战纪念馆。

万源是一个山区县级市,开门见山,四面群山环抱,纪念馆在城区东面的山坡上,车沿着弯曲的道路不一会儿就到了。


参观万源保卫战纪念馆

映入眼帘的是中宣部2001年的全国爱国教育基地的牌子和胡耀邦总书记1984年题写的馆名“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沿着走廊边上立着徐向前、陈昌浩、许世友等参加过万源保卫战的将帅半身塑像。当我询问工作人员塑像的选择和标准时,这名工作人员没有理解我提问的意图,跟在一旁的馆长听明白了。我又问,张国焘的塑像没有看到,陈昌浩的塑像造型怎么是低着头?馆长解释说,纪念馆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关于走廊的塑像先是由万源(当时的县)做出方案,上报中共四川省委和国家有关部门把关,最终没有上张国焘的头像,但留了个空位子;陈昌浩的头像造型是低着头,馆长解释说陈昌浩个子高(1.92米),常低着头与人说话,因此就有了这样的造型。不知是出于我对红四方面军这段历史了解,还是出于我太敏感的缘故,我似乎感觉到陈昌浩有反思以往曲折经历的成分在里头。

陈昌浩是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三驾马车”(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一,曾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成了陈昌浩人生的最大转折点。此后,他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销声匿迹。因患有严重的胃溃疡,被批准到苏联治病。1951年回国,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等职务,1967年含冤辞世,1980年恢复名誉。评价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从苏联回国后的陈昌浩,只担任了中央编译局的副局长,而他在红四方面军的老部下却是将星云集、将星闪耀,上将、中将、少将比比皆是,老部下去拜访他时,他常常低头沉思,流露出愧疚感。这个低着头的塑像有这层意思吗?

我了解中的陈昌浩,是一位传奇般的人物,一位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他是蔡威的直接领导人之一,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曾学习过无线电专业知识,对蔡威从事的密码破译工作十分熟悉,因而寓意深刻地赞赏蔡威是红军中的“菩萨”。

纪念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物,依山而建,长而陡峭的台阶效果,足够显现出展馆的威严,让参观者敬仰。同样馆内的内容令人震憾,这是红军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最为惨烈的肉搏战,最为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战,敌我双方共投入近30万兵力,红军80000面对国民党军20多万,近十个月的围攻与反围攻。最终以国民党军“兵折80000,官损5000”的结局,红军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红军仅伤亡不到20000人。参加万源保卫战的红军后来评为将帅的有300位,馆里只展到中将以上的将军,已是元帅、上将、中将的三十多位。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根基所在,是红四方面军成为红军三大主力红军最大一支队伍的关键之战,看后令人唏嘘不已,感叹不已。

万源市的同志告诉我,这座纪念馆是2001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列为国家级的红色旅游景点,并给了部分的资金支持建成的。市委、市政府最近已报“红军公园”项目作为纪念馆的配套,扩大建设规模。


红色文化座谈会

这是多么宝贵的红色资源,又是多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但愿更多的人知晓这座纪念馆,更多的人了解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艰辛历程,更多的人从中感悟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支队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我更关心的是万源保卫战的胜利原因?红军指挥员的高超指挥才能和红军战士的英勇奋战固然重要,但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光靠这两点还远远不够,纵观各个展室,我没有看到对万源保卫战起至关重要的情报元素,更没有看到我们此行关注的一个情报代表人物蔡威的任何痕迹。因为准确的情报来源是保障红军打胜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更何况是80000的红军部队面对近3倍于我军的20多万国民党军队?回过头来想想也能理解,关于情报,特别是密电破译方面历来是我国军方保密的领域,如果没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关老同志对蔡威从事密码破译工作的回忆,我们知道的会更少。自然这座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纪念馆是无法陈列上述内容,甚至连红四方面军机构图解中密电破译机构都没有体现,我们找不到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二电台、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二局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的机构,更谈不上能找到蔡威的姓名了。

事先我做了功课,查阅了《万源县志》(1996年版),有关电报章节只是寥寥几行字:“民国十三年(1924年),设电报局,有三条县间电路通报,均用电话线路进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通报停止。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无线电台,与达县开通无线电报电路,发送军政电报;同时,成都在县设十八无线电分台,担负防空情报联络。”这方面我是有心理准备的,在公开的展馆要想寻找到红军电台或密码破译方面的文字记录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权威的、记录方方面面的《万源县志》里,也是无从寻找。

参观完纪念馆后,万源市政府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我向大家介绍了“蔡威事迹展陈馆”项目建设和《蔡威传》编写的情况,并请万源市党史及红色文化研究者帮助查找并提供蔡威生前在川陕苏区从事无线电技侦活动的具体事例和有关史料。当时在会上的发言,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我踏上川陕苏区这块红土地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尤其看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令我震撼。同时,也在思考战役胜利背后看不见战线的这支无线电部队的不可或缺的贡献。今天到蔡威当年战斗过的红土地上寻踪,在这里,我们是来当学生的,请川陕苏区的各部门领导和专家多指导,多帮助提供资料和线索……”

研究党史的同行在一起,气氛是活跃的,发言是无保留的。万源市党史办邓金德主任、刘仕素馆长等介绍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建设情况、万源保卫战战史研究、万源红色文化研究及红四方面军技侦工作史料研究的情况和成果。万源市红色文化专家、万源市作协主席蒲正兵着重介绍了红四方面军军史研究中了解到的蔡威当年在万源从事技侦工作情况和在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中领导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台技侦工作的突出贡献……

蔡威的议题引起了万源市的浓厚兴趣,也为他们地方研究战役胜利元素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我们从中受益匪浅,详尽了解到战役的背景和过程,得到多条有关蔡威电台的线索。

5月12日下午

为了深入了解蔡威及其战友从事红四方面军技侦工作在万源保卫战等战役中的作用等史料,12日下午,我们走访了当地党史部门,提出要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征集到老红军和知情者的回忆文章,想从中获悉有关电台和情报破译的只言片语,并从中收集有价值的线索,但遗憾的是,因为相关人员工作调动没能看到。我在与他们交流中,坚持认为当年一部电台有二三百人的队伍,知情者是不可能没有留下回忆资料的。这时刘馆长说了一个细节,万源的董家坪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知情者回忆道,董家坪周围电线特别多,一段时间后转到邱家坪。可能蔡威的电台就驻过这两个地方。我接着提到参加万源保卫战的红四方面军的几个主力军的指挥部和驻地时,当地的党史工作者回答说这几个地方十分清楚,打了几次重大战斗也清楚,但遗憾的是有关电台的情况,他们了解不多。看来唯独密电破译的线索难寻,连外围的场景和迹象都没有留下更多的回忆。

刘馆长上述细节,与我们事先看到的资料相吻合:“1933年,红四方面军攻占万源,军阀刘存厚败逃,至1934年红四方面军所辖红四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红三十一军、红三十三军驻县。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所,开始设在庙沟乡(今红旗乡)董家坪。1934年7月,由于战线缩短,则移县城东南侧帽儿顶。”

通常情况下,蔡威所领导的电台的选址是紧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或是前敌指挥部的,董家坪在《万源县志》内容里得到印证,但刘馆长所说的邱家坪,我们查找不到文字记录。

在万源市,我们认识了当地党史工作者蒲正兵,著有《巴山血》的红色作家。交谈中,我得知他当过教员,后改行到纪念馆,那几年曾多次走访老同志和专家,潜心研究红四方面军战史,写出了反映红四方面军光辉历程,特别是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的《巴山血》一书。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他对红四方面军颇有研究,于是我们把话题转到情报的破译上来。蒲正兵认为在张国焘的心目中,由上海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创建电台的宋侃夫、徐以新、蔡威、王子纲四人的地位和份量各不同,他说,徐以新是“二十八个半”布尔斯维克的那“半个”,在红四方面军高层领导中留苏的占绝对优势,因此徐以新首先得到重用,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部副主任,从事与陕西杨虎城将军的军方外交联络工作,十分重要的与陕西杨虎城部互不侵犯的“巴山秘密”协议,就是徐以新完成的。这之后,徐以新完全脱离了电台工作,而走上了外交联络的新岗位,解放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在张国焘的心目中,宋侃夫是他的江西萍乡老乡,自然倍加关注。同时也由于宋侃夫在上海白区曾是大学里的“学生头”,表现优秀,得到使用,首任电务处处长。顺着蒲正兵的思路,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上海党中央分两路将电台人员派往鄂豫皖苏区,最坏的打算是两路都进不去,都返回上海,组织上另想办法,因此给了他们往返的路费。但只要有一路能顺利抵达苏区,就能开展无线电通讯工作(事先已开展培训工作)。没想到两路几乎同时到达,这就无形中增强了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力量,所以才有了徐以新改行而不影响电台的创建工作。

蒲正兵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特别是大量资料之间的印证,认为蔡威在万源的时间大致为四个月,即反“六路围攻”后期的1934年6月至10月。也就是在万源保卫战的期间,蔡威领导的无线电技侦电台均在万源境内,跟随徐向前总指挥部行动。

在当地提供给我们的资料中,我惊喜地发现在万源保卫战关键的青龙观战斗中,具体提到由蔡威破获了国民党的情报,由于此战关系重大,徐向前总指挥派侦察兵实地侦察,收集的情报与蔡威的情报完全吻合。这样,在万源县城召开的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下决心打下了青龙观这场战斗,撕开了国民党军队“六路围攻”的口子,从防御转为进攻,取得了万源保卫战的关键胜利。

这份材料,我们事先没有掌握到,军方的资料里也未提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我马上询问此情报破获的来源和出处,党史办的老主任邓德金告诉我,这是万源第一任党史办主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征集的资料,写了第一稿蔡威的材料,后来又由纪念馆的第一任馆长写了二稿,可惜这两位作者都已去世。分析起来,应该是他们走访老同志征集到的第一手资料。

当天吃晚饭前,我又与蒲正兵交谈这一情报,蒲正兵说,他曾经采访过徐深吉中将,徐深吉说过这一细节,确有其事。

徐深吉是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红四方面军的战史资料由他牵头收集整理,手头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央一黄金时档播出的10集电视剧《血战万源》,他是总顾问,这部电视剧中首次出现了蔡威作为无线电技侦代表的好几个镜头,如果不是徐深吉参与了这部电视剧,要出现真名实姓的蔡威镜头是完全不可能的。

徐深吉与蔡威交织甚多,徐深吉任红四方面军218团团长时,蔡威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二电台台长,在西征途中,蔡威电台遇险被敌包围,是徐深吉奉徐向前总指挥命令,率团反击,将蔡威的二台解救出来。在《血战万源》电视剧中,徐深吉和蔡威同时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参谋角色,为徐向前总指挥服务,一个是作战参谋,一个是情报参谋。1982年2月24日,徐深吉受蔡威老战友宋侃夫、王子纲等人的委托,撰写回忆无名英雄蔡威的长篇纪念文章,登在《福建日报》上,为寻找蔡威家乡和亲人做出了努力。

那么上述地方党史资料中有关无线电技侦的线索是如何征集的呢?我们从《万源县志》中查到了准确的说法:“1980年建立地方革命斗争史资料领导小组。1982年2月建立中共万源县党史资料征集小组,与地方革命斗争史资料领导小组并办公。1984年1月撤销,建立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征集革命历史资料,进行革命史、党史研究。1985年搜集整理1911年一1949年有关万源地方共产党活动史料100万余字,与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编印《万源保卫战》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两种,第一辑收集徐向前、许世友、李德生等的回忆录共18万余字,第二辑收录万源保卫战的史料调查共13万余字,集前有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张爱萍、魏传统、杨超等题词。”

短短的一天时间,万源的同行们谈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和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万源市党史办徐主任代表党史办和陈列馆向采访组赠送了《中共万源地方史》《红色丰碑》等一批珍贵史料志书。蒲正兵向采访组赠送其个人专著《巴山血——红四方面军川陕征战纪实》,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老区人民的朴实、热情。

此后,我们潜心研究史料志书,与蒲正兵等同行保持着十多年的互动联系,为《蔡威传》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陈国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