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探秘 >

《隐秘而伟大——解密无名英雄蔡威背后的故事》之走进大别山

2023-11-15 10:47:10 三都澳侨报

沿着蔡威战斗的足迹追踪踏访,是写好《蔡威传》的必备程序,不仅是收集更多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实地感受传主蔡威的生活、战斗环境,山形地貌特征、历史人文底蕴等等。我们先是走进了川陕苏区,接着走进鄂豫皖苏区。

从已掌握到的资料得知:1931年11月中旬,蔡威从上海进入鄂豫皖苏区首府新集,在这里蔡威和他的战友们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开办了无线电培训班,培训了一批电台工作人员,壮大了电台工作队伍;侦收国民党中央社新闻,开启了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

2009年8月11日~15日,我和蔡威研究会名誉会长郑贻雄、副会长甘峰,以及《蔡威传》编写组成员张城娥四人,走进大别山,走进鄂豫皖苏区的新县、麻城、红安等地,去追寻蔡威的足迹……

鄂豫皖苏区首府

我们选择新县为第一站,因为那里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

新县原名新集,位于河南省南部、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土地革命时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也是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诞生地。蔡威与战友们也曾在这里从事红军电台的创建活动。

8月11日晚上九点半,我们一行到达新县火车站,与新县县委办副主任、史志研究室胡主任接上头,就新县的行程进行了商定。

12日上午,在新县政协扶副主席、胡主任陪同下,参观位于新县城区东南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这是新县接待研究鄂豫皖苏区党史同仁的最高礼遇,该馆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占地20000多平方米,共设六个展厅,以丰富的图文和实物资料系统展示了鄂豫皖苏区形成、鄂豫皖苏区首府的建立、重组红军、红旗不倒和将军的摇篮等内容,让我们对鄂豫皖苏区有了全面了解。

上午十点,我们来到位于新县田辅乡的许世友将军故里。许世友将军故里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有将军纪念广场、将军故居、生平事迹展、将军纪念馆、将军生前珍藏万枚毛主席像章展厅、将军墓地、忠孝文化园等部分组成,集中展现了许世友将军“忠国孝母”的情怀和忠勇孝义的精神,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将军墓地堆满了好几道酒瓶墙。许世友将军1906年出生于田铺乡许家洼,少时因家贫到少林寺习武。1927年入党,参加了黄麻起义,是红军的著名战将,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反围剿斗争期间曾与红四方面军密码破译专家蔡威有过密切接触和交往。电视剧《血战万源》中,在庆祝万源保卫战胜利的庆功会上,有许世友将蔡威托起旋转的镜头,生动表现了红军将领与红军技侦专家的亲密关系。

下午,我们来到位于新县老城区慕名已久的“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群景区”。旧址群景区由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省苏区政治保卫局旧址、鄂豫皖省税务局旧址及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等六处革命旧址构成。旧址均为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景区丰富的革命遗址和文物及精美的豫南民居旧建筑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参观了新县鄂豫皖苏区的红色经典景区后,我们与新县史志研究室、文物局及景区管理处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从面上感受,更要从细微处着手,我们把交流的话题转入到当年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的确切诞生地和红军开展无线电通讯工作的具体史料和遗址情况上。

新县史志室胡主任、韩副主任、县文物局汪志龙局长等在座谈中将他们所知道的,或是了解到的线索尽可能地与我们沟通。说实在的,鄂豫皖苏区的地方党史工作者,能了解蔡威的人几乎没有,但对无线电电台创建、培训班举办有一些了解。我们通过互动交流,从电台创建和培训班入手,寻找蔡威及其战友筹建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史料线索。

新县党史志室胡主任告诉我们,新县党史征编工作始于1958年,当时中共新县县委曾组织人员搜集一些资料。1973年,县委几次成立革命斗争史编写领导小组,1981年4月,县委再次成立新县革命斗争史编写领导小组,历时两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县革命史》。1983年8月,县委成立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先后组织80余人次广泛征集党史资料,调访180余人次,写出回忆录等一百余万字,征集文件、文献资料四百余万字,珍贵照片137张。

这个交流很重要,因为地方史志工作者大多对本辖区的情况了解,但对于高度保密的无线电技侦行业可能掌握的资料不多,但大轮廓大背景之下的线索是有的,而我要的恰恰是线索。于是,我们向新县史志研究室要了《鄂豫皖苏区革命史》和《新县县志》等资料,希望从中有所发现。其实,当年当事人的回忆录更是我想看的,这里头往往会有细节和最新发现,因为它是第一手资料,真实性强。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先从已成书的资料查找线索了。

翻开《新县县志》,从中找到了有关通信和电台的记载:“1931年至1932年秋,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建立了以新集为中心的通信联络网。当时,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站(台)连接苏区26个县和红四方面军的军、师、团、营。主要干线有:新集至白雀园;新集至飞机山、汤家池、金寨、河口;新集至檀树岗、七里坪、红安、麻城等主要干线。新集、红安、河口、金寨、白雀园等处都有电话交换台。军委会和四方面军总部在新集钟家畈还设立了两个无线电台,沟通同中央苏区和其它苏区的通信联络。”

我们从《新县县志》中,还查找到鄂豫皖苏区无线电培训班三名新县籍的学员,他们是徐明德、游正刚和胡立信。

游正刚,1916年生于新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游正刚于1931年9月选入红四方面军第一期无线电培训班,参加二局工作,后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台长。建国后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

徐明德,1916年生于新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加人中国共产党。徐明德于1932年6月选入由蔡威负责的红四方面军第二期培训班,参加二局工作,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台长。建国后任海军通信兵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胡立信,1915年生于新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选入红四方面军第三期无线电培训班,参加二局工作,后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译电员、无线电台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红四方面军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总部电台由两个台发展到五个台,一台台长王子纲,二台台长蔡威,三台台长宋侃夫,四台台长游正刚,五台台长徐明德。分工是二台专门担任无线电技术侦察任务,一、三两台也兼有技术侦察任务,四、五两台只担任通讯联络任务。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一、二、三台台长分别是王子刚、蔡威、宋侃夫,他们是上海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创建电台的,而四、五台台长则是鄂豫皖苏区新县本土干部。难怪军方的资料里将蔡威他们喻为来自上海的“火种”,在苏区传播壮大。

黄麻起义策划地

8月13日上午,新县史志室胡主任随车专程送我们到麻城。

我们一到麻城,就与麻城县史志研究室钟主任等进行了简短座谈。随后在麻城钟主任和新县胡主任等陪同下,参观了“黄麻起义纪念馆”和“王树声将军纪念馆”,看了馆藏的文献资料和革命文物,对黄麻起义的经过和王树声将军革命一生的光辉业绩有了全面了解。

麻城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划地之一。“黄麻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的武装起义。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30000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的馆藏资料令我感到震惊,“黄麻起义”的意义在于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它虽然是一次地方性的革命暴动,但却是在我党领导下,发动的第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更是我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这一地区的武装斗争不断,一直到全国解放。

同时“黄麻起义”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以及一大批杰出的革命人才。其中从“黄麻起义”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4位,开国将军有25位。

在“黄麻起义”中,就有一位麻城土生土长的著名将军王树声。

王树声(1905年5月~1974年1月),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是王树声将军与蔡威的一段传奇故事。

那是1933年的5月,反“三路围攻”的关键时刻,蔡威(时任前方电台台长)跟随红七十三师指挥部转移到小坎子前线。当川军发起猛烈进攻时,王树声几次对蔡威说:“敌人很凶,进攻得很厉害。你做好准备,随时撤离!”蔡威坚守在电台前,全神贯注侦听,捕捉阵前川军行动的命令,生怕漏掉任何一点儿敌情。

川军用的是人海战术,大兵力扑向红七十三师阵地。

王树声拿起电话,想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汇报,可是电线已经被川军切断了。

王树声焦急地来到电台,对蔡威说:“小坎子被围,电话不通,离张(国焘)主席很远,交通员冲不出去,你想个办法吧!”

蔡威说:“用无线电联系,发密码电报!”

王树声问:“我们的密码电报会被敌人侦听到吗?”

蔡威回答:“我们的密码,敌人无法掌握。”

王树声将信将疑,就让蔡威拍了这样一份电报:“小坎子被围,怎么办?”

王子纲(后方电台)收到蔡威发来的密码电报,立即翻译给张国焘。

一会儿,蔡威收到王子纲发来的回电:“死守待援。国焘。”

于是,王树声下令红七十三师各团死守阵地,阻击川军的进攻,为总反击战的胜利赢得宝贵的时间。

这是红四方军史上少有的一次,通过电台发报来指挥战斗,王树声的急中生智,蔡威的坚决果断,成就了这段传奇,这段佳话。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旺苍木门召开军事会议,总结粉碎川军“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升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说:“在数倍于我的敌军围攻下,如果没有无线电台的工作,我们的仗是很难打的。”

1933年8月1日,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巴中城召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代表总指挥部奖励了在反“三路围攻”战役中的有功人员。蔡威在无线电侦察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特别嘉奖。

在麻城,我们与钟主任进行了座谈交流,主要话题是围绕王树声将军。据钟主任介绍,王树声的军事才能在红四方军里是十分出众的,以善打恶战险战而著名,在众多将领中,他能脱颖而出升任为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就是最好的说明。而我则认为,这与王树声关心情报重视情报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王树声曾对蔡威提出,能否通过破译敌军的密码电报,获取敌人核心机密的问题。的确,在众多红四方面军将领中,王树声高人一筹。

下午,我们离开麻城前往红安县。

中国第一将军县

红安原名黄安(2021年末常住人口49万人),大革命时期,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我们到达红安县,就受到红安县政协方副主席及政协文史委、党史办负责人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座谈会上,我说明了来意和调研目的,介绍了蔡威展陈馆建设与蔡威研究等情况。方副主席热情地说:“听了介绍后,很受感动。欢迎你们来红安参观指导,全力支持你们开展有关红四方面军史料的调研活动。蔡威烈士是你们家乡的英雄也是我们红安的英雄,他与红安的红军将士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里,为了革命的胜利,他献出毕生精力和宝贵生命,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和怀念,我们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把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希望搭建双方合作与沟通的平台,得到红安党史、军史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就蔡威战友回忆资料中谈到红军在黄安战役中缴获敌赵冠英部一部电台的经过情况与红安县党史专家进行交流。

红安县党史办副主任辛向阳是位资深的鄂豫皖苏区研究专家,详细讲述了黄安战役的前前后后,就我们关心的缴获敌赵冠英师部电台的经过帮助查找资料,从《红安县志》中也找到了记载:“无线电报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攻克黄安县城,缴获国民党军六十九师15瓦无线电台1部。后来,红四方面军把电台设在新集(今河南省新县)城外大沙河南面的踵畈祠堂内进行军事通讯。黄安战役历时四十三天,歼国民党军15000余人(包括被俘),缴枪7000余支,迫击炮10门,电台1部。”

红安有着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我们参观了“李先念故居”“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旧址”和红军时期的“长胜街旧址”“董必武故居”和“红安烈士陵园”。陵园是国家级的,规模宏伟,有“纪念广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运用现代光电手段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的情景,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染,并从中深受教育。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我们惊喜地发现展示着“红四方面军使用的第一部电台”,这就是蔡威和战友们当年所使用过的电台吧。大家睹物思人,格外惊喜,不断摄像,拍照,甘峰还掏出笔记本临摹下电台的模型。这个场景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感觉到我是如此近距离地与蔡威交流,凝视着电台,仿佛看到了蔡威在发报、收报的工作场面……

短短几天的行程,我们一行被鄂豫皖苏区的红色厚重历史所打动,深感他们对红色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敬重和热情。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查到有关蔡威的记录资料,但我已经感觉到蔡威的身影在鄂豫皖苏区的灵动,似乎触手可及。

也许,走访交流只是一种方式,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走访交流,结交同行朋友,形成研究蔡威课题的朋友圈才是关键。在红安县,我结识了时任红安县党史办副主任辛向阳,在之后的蔡威研究过程中,有关鄂豫皖苏区的情况我都向他了解学习,福建宁德方面有关蔡威学术成果研讨会我都请辛向阳参加指导,此次福建方面拍摄蔡威原型实名电视连续剧,有关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文物常识我多次向他请教,得到辛向阳的悉心帮助和热情指导。   □陈国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