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回忆往昔|戚仕浩:特殊的经历 特别的感恩——回忆福州、宁德两地新旧社会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2023-12-13 09:25:49 三都澳侨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连小学生都要背诵的古代优美诗词,在一个老翁嘴里,唸了又唸。下半夜,忽然一种回顾一生特殊经历和特别感恩的情感,像一股巨流注入我的脑海,一幕幕图像,渐渐浮现眼前……

旧社会,骨肉分离,家破人亡;

新中国,儿孙发达,四代同堂。

我1939年9月,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南后街,从四个月大,由徐家卖到戚家。听生父自述,旧社会由于生活所逼,九个兄弟姐妹死了四个,剩下卖掉五个。到解放后老夫妻成了街道困难户。大哥九岁卖到闽南石狮当看牛娃,姓施。大姐童养媳,长期睡泥土地弯腰驼背,东家少爷不要了,如花似玉的大姐,不幸沦落为下人,39岁含冤去世。我是老三最幸运了,卖给城里戚家居民户,才有书读,才有今天。老四当猪仔卖到莆田农村,何姓,他很聪明,但没书读,老了成为民间老艺人。老五卖福州本地,当童养媳改颜姓,至今退休职工。父母孤独晚年,靠妹妹帮助过日子,已去世。

我小学一二年级就读于三坊七巷宫巷小学,光禄坊鼓三小毕业,三牧坊福州一中初中毕业,鳌峰坊福州师范毕业。由于养父长期失业,1948年伙同朋友一起去台湾谋生。通讯时为台湾嘉义县地方法院书记员,1952年客死嘉义县,2017年我同儿子一起赴台在嘉义县增光寺找到父亲灵牌。由于这段台湾关系,让我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酸楚无奈之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在宁德工作二十一年后才入党,实现自己理想。现在我四代同堂,儿子一家五口,均受到高等教育。儿子同济大学毕业,媳妇南京大学毕业,孙子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孙媳妇香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女儿一家五口,四个大学毕业,外孙、媳妇都在福州高校任教。二女儿一家三口,女婿副高,女儿电台退休,外孙女大学生自谋职业。

我从一个穷光蛋,18岁只身苦楚来闽东山区从教。在革命老区党组织和老红军老革命的县长与局长的关怀培养下,成为一名县里的中层领导干部,劳动模范,光荣退休。晚年生活幸福,子孙发达,夫妻恩爱。

我深切体会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党的恩情深。

当然,由于养父台湾问题,我师范毕业,全班都分配福州地区,只有三人分配闽东。我家中是年迈的外婆、母亲和我三人相依为命的困难户。要接受再教育,我服从组织分配,毅然告别亲人,走向闽东山区。

在自已不屈奋斗和贵人帮助下,我终于实现自已理想。此时,我念念不忘一生中遇到的恩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帮助我们的人都是我的恩人。他们的爱,给予了我力量,让我在酸楚的环境下,充满信心地活下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勉励。

1959年暑期,在石后小学当老师,一人身兼六年和三年级全部课程,精心写毕业班复习提纲等,表现突出,县视导组叶青松到校视察后,禀报领导,县教育局罗永锜局长爱才心切,不嫌弃我台属,破例提拔,调回局里,安排在视导教研组工作。

1960年夏季办师资培训班,遇见我的妻子。原有一段师生缘,加上暑期又重逢,遂产生向往的情愫。其后,一次下乡霍童路过八都,想起她,心思滚滚,特绕过中街,特意看吴起霖大人的房子。虽简陋,有亲切感,不嫌弃,我想自己也是穷光蛋,于是认定了这辈子做他的女婿。一次,岳父对我说,我只有一个女儿,答应我,今后不要把我女儿带回福州去,我当场点头同意。果然,八零年初,省里商调函要我去省广播电台工作,我坚守承诺,直到如今当一辈子宁德人。

1966年初夏,文化大革命战鼓咚咚响,人委机关开始乱纷纷。文教县长八都老红军黄培庭,曾是岳父吴起霖的儿时肝胆。他见状带几个亲信和我去深山老林拜访老红军,接受战友们想法看法。半个月老区调研,促使我回县后坚决站在“红色赤卫”这边,在复什运动中,积极参加县人委红色造反团,始终与工农群众一起闹革命。有这一段历史经历,在长达五年学习班中,避过台属挨整关,从受审查对象,成了骨干,还当上班长、排长、专案组长。我如履薄冰,不敢得罪人,平安度过。学习班结束后,我分配县委报道组,这一变化收益不浅,发挥特长,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在文教局工作期间,得到人事干部叶义利的处处关爱和照顾。可以说,一个台属没有他处处关心帮助,我干不了十几年的政府机关工作。当年,政治运动风风雨雨,我一个非党非团的台属身份,时时提心吊胆,处境岌岌可危。是他在关键时刻及时提醒, 指明方向,我才稳住工作位置。

1973年,我在报道组一年,第二年就调县委海防部对台部工作。感谢县委书记杨家盛和部长黄良宗。在对台宣传工作期间五年,得到地委对台部谢世希及县武装部联络干事胡成锡和本部李希明干事的大力支持和陪同我下乡写稿。得到三都公社王则明大力帮助。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厦门集美水产专科毕业的黄良宗部长。我当时才进对台部海防部工作第二天,黄部长这位惠安人政治业务水平很高,他鼓励还不是党、团员,又是台属青年的我,亲切地找我谈心,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争取入党,要相信组织会落实好政策等。更让我惊喜的是,上班没几天,就叫老干事高禄,带我去武器库,选择一把手枪带回家保管,下乡沿海一带前线海岛渔村,都需要配带。我特高兴地看到仓库里长的短的驳克枪、五四式手枪。我带枪五年,直至离开海防部对台部。我在对台宣传工作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一年甩掉全省落后面貌,两三年即成为我省先进单位,个人获省先进个人。第四年,我与县武装部胡干事代表福建省县级对台部参加福州军区党委召开的对台会议,我上台发言了四十分钟,介绍“宁德县军民密切配合,搞好对台宣传的体会”会后,厦门、漳州等前来宁德传经送宝。第五年,即1978年,年初入党,年底评上地区劳动模范,12月调县委报道组任组长(副科级)。

1978年底,到1983年,我在报道组五年,得到《福建日报》总编黄种生和总编办主任林谋荣(宁德县委报道组前任组长、下放干部)的大力支持,发稿量和见报数在地区和全省有名。1981年暑期,我作为全省唯一基层代表,光荣地参加“福建省新闻代表团赴杭州西湖疗养团”,住湖边西北招待所十天。

1983年5月,调县教育局副局长。1984年8月,调文化局副局长。1989年5月,承蒙县委宣传部长江小源提携,调县广播电视局,第二年转任局长、局党支部书记,至1999年退休。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退休后,我于2010年,应聘蕉城区老促会任副会长,写稿为主。2015年,应聘市老促会报道组长,笔耕不衰为革命老区努力写稿,报答老红军、老革命的县长局长对我的恩情。直至80岁2019年下半年休息回家。

2010年至2023年,我怀揣感恩心向党,笔耕不衰向前行。先后自费出版回忆录:《人生履痕——我是宁德的儿子》和《晚年拾翠》各30万字,印数300本和500本。得到福一中同窗、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陈子明的两次编辑指导。他年迈体弱坚持为二本回忆录修改,给我最大的支持。省报总编办主任、宁德县委报道组原组长林谋荣夫人刘宜谦,帮助编辑《晚年拾翠》,这位省立医院正高职称护理专家,文学素质高,提供大量素材,丰富本书内容。这里特别要提到我的老领导林思翔,在炎夏日子里,放弃一周休息,为我《晚年拾翠》一书写序文:“梅花香自苦寒来”,给我极大鼓舞与勉励,我自知不配称,这是领导对我的鞭策。从此,我增强了信心,自看到序文后感慨万千,出80岁之后几年还在努力写稿,在《三都澳侨报》发表长篇通讯,宣传闽东革命老区。老领导林思翔的序文,在省《红土地》杂志发表,得到主编董大理的赞扬。董主编以编者按位置,评价序文,肯定我的事业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编者按最后一句:我们以林思翔同志为他的《晚年拾翠》一书所作之序,致敬老区宣传工作的老兵——戚仕浩同志!  □ 戚仕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