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褚子强 陈芍蓉)4月19日,位于蕉城区兴贤村的宁德知青记忆馆正式开馆。这座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展馆,生动展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们在宁德的奋斗历程,不仅弘扬了知青精神,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开馆仪式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省关工委副主任、省科协原党组书记林思翔及200多位宁德、建瓯的老知青代表参加本次活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兴贤村少年舞龙队为来宾献上精彩的表演。舞龙队员们精神抖擞,手中的彩龙时而腾空跃起,时而盘旋游走,赢得现场知青们阵阵掌声。
据蕉城区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郑贻雄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宁德县共有2600多名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为纪念这段历史,2024年11月,在宁德一中老三届知青的倡议下,利用兴贤村原有知青楼启动建设宁德知青记忆馆,广大老知青踊跃捐款捐物,经过精心策划和多方收集资料,终于竣工落成,向公众开放。
走进展馆,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实物展品格外引人注目。褪色的军绿色挎包、斑驳的搪瓷茶缸、泛黄的日记本,还有那些定格了青春瞬间的黑白照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特殊的历史。展馆通过“响应号召”“乡村生活”“劳动建设”“情系乡土”等主题展区,生动再现了当年知青们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感人场景。
“看到这些展品,仿佛看到了父母年轻时的样子。”知青二代黄女士动情地说,“他们那一代人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当天,来宾们还前往参观了霍童线狮表演。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展示,为开馆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知青记忆馆的建成开放,不仅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平台,更成为传承奋斗精神、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