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蕉城要闻 >

零工市场让灵活就业更“实在”

2025-07-09 10:05:31 三都澳侨报

本报讯(褚子强 曾彤彤)“以前找工作,我得四处奔波,到处打听,费时费力,收入还不稳定。现在好了,有了零工市场,我坐在家里就能找到合适的活儿。”近日,家住蕉城区的王女士开心不已,通过蕉城区零工市场的帮助,她接到了合适的零工,解决了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这一需求的实现,与蕉城零工市场的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针对全区灵活就业群体面临的“就业难、增收慢”困境,蕉城区人社局创新思维,将零工市场建设深度融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家门口”就业增收平台,使得更多群众像张女士一样端稳“就业饭碗”,开启幸福生活之门。

据悉,蕉城区零工市场位于闽东中路6号金南门4号楼人社局三楼东侧,通过构建起“1个零工市场+N个基层零工驿站”为核心的立体化就业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记者了解到,蕉城零工市场线上平台自上线以来,吸引152家企业及274名个人雇主入驻,累计访问量达7325人次,发布岗位信息超1000条,提供就业机会4500多个,成功促成458人就业,成效斐然。

线下,特色工坊成为技能“落地生根”、托起家门口“幸福车间”的重要载体。金涵乡零工驿站手工坊与泉州领匠工艺品公司长期合作,针对全职宝妈、残障人士等群体特点,创新推出“3天速成培训+计件结算”模式。宝妈们在此专注为工艺品上色,真正实现“带着娃、挣着钱、顾着家”的追求。洋中针艺工坊则以“银发车间”为特色,承接多家企业缝纫订单,设计“周轮换订单”机制,让大龄工作者每周体验新工种,有效预防职业倦怠,拓宽收入渠道,提升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

特色工坊的成功实践,是蕉城零工市场创新模式的生动缩影。区人社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大数据精准筛选就业困难群体,定向推送至对应工坊进行技能孵化。培训合格者既可入驻工坊计件创收,也能通过平台承接外部订单,形成“培训-就业-增收”闭环。近年来,依托“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工坊兜底”模式,蕉城区已成功帮助百名失业人员再就业,从指尖轻点“宁德零工”获取信息,到走进“幸福车间”稳定创收,“数字+实体”双向赋能,为灵活就业群体铺就幸福路。

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蕉城区将按照“一核两翼多点”规划蓝图,紧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以“山海蕉城”为主题,在中心城区、渔港经济区及山区农业区同步推进“驿站+工坊”建设,推动零工服务全域覆盖、就近可达,让“就业服务不出村、技能增收在门口”的美好愿景惠及千家万户,持续点亮群众的幸福生活。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