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闽东烽火铸英魂—— 蕉城区洋中镇坂头村四先烈的抗战壮歌

2025-07-16 09:04:14 三都澳侨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80 年前,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英勇抗争,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蕉城区洋中镇坂头村,曾走出这样四位革命者 —— 陈春法、陈永兴、陈郑成、陈仕最,他们从闽东山区出发,投身新四军抗日洪流,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践行初心使命,用热血与忠诚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投身革命:

从闽东山区走向抗日疆场

闽东地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南方最后一块根据地,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 年,中共福州市委作出向闽东发展的指示,点燃了闽东土地革命的星火。1932 年后,兰田暴动、霍童暴动等一系列武装斗争相继爆发,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1934 年 9 月,闽东红军独立师在支提山成立,成为闽东革命的中流砥柱。

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坂头村的陈春法、陈永兴、陈郑成、陈仕最四位革命战士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跟随闽东红军独立师叶飞师长,在闽东大地打游击。1938 年 2 月,随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改编后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入敌后。从闽东的层峦叠嶂到苏南的河网密布,坂头村四位红军战士从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抗战征程。

他们告别家乡,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相连。从闽东的崇山峻岭到苏南的水乡芦苇荡中,从皖南的抗日根据地到苏北的烽火战场,他们用双脚丈量国土,用枪炮抵御外侮,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士。

铁血沙场:

枪林弹雨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北上抗日后,四位革命战士随新四军六团深入敌后,在不同战场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

陈春法烈士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一营战士,江南抗日义勇军班长、排长,新四军一师某部连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二团营长等职。他参加了东进作战,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北渡长江后又跟随叶飞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1945 年春,他随部南下浙西编入苏浙军区,投身天目山反顽作战和解放浙赣线的战斗。进入解放战争时期,陈春法又驰骋在江苏、鲁南战场,参加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身负枪伤治愈后又投入新的战场。1948 年 12 月,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中壮烈牺牲,年仅 34 岁,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展现了闽东儿女的英勇无畏。

被叶飞称为孤胆英雄的陈永兴更是创造了军中奇迹。他曾任新四军六团的侦察员、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二营六连三排排长,参加了皖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东进苏南和北上苏北等多次战斗。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李长江率军投降日本后,被侵华日本司令部任命为伪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毅、刘少奇、粟裕发起讨逆行动时,陈永兴受命深入敌占区侦察,骑着刚从日寇处缴获的自行车,在从姜埝到泰州的公路上侦察敌情,一马平川,车轮飞驶,竟然没有发现李长江部队的哨兵,径直冲进了苏陈庄。苏陈庄的庄头空地上,李长江部丁聚堂的一个团正在集合,几百人你呼我喊,担子、骡马、辎重……乱糟糟地挤来拥去。陈永兴发现自己单人匹马闯到敌人堆里来了,前进不行,后退不可,忽然看见有个穿黄呢子军装的正在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就跳下车把此人抓住,掏出手榴弹,打下弦线,大喝:“快下命令叫部队缴枪,否则,你死我也死!”此人吓坏了,乖乖地下令把枪堆在空场上,集合起四五百人跟着陈永兴走了……

1944 年 3 月,在著名的车桥战役中,陈永兴所在的突击部队迅速出击,以猛烈的火力,迫敌向韩庄小马庄退却。3月6日凌晨1点左右,战场的白刃战正激烈、悲壮地进行着。陈永兴带领三排的战士冲在最前面。只见他刺、挑、拨,一名人高马大的日寇迅速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冷不防,一名日寇从侧面向陈永兴刺来一刀,陈永兴一时躲闪不及,左手面被刺穿一个血洞,顿时,血流如注,枪也失手落地,但他忍着钻心的疼痛,右手从腰间抽出一枚手榴弹扑向敌群。一下、两下、三下……他像打鼓似地用手榴弹敲击着敌人的脑壳,数名敌人应声倒地。全排战士在陈永兴的指挥带领下,越战越勇。突然,一名躺在地上的敌人端起刺刀向陈永兴旁边的一名战友刺来,陈永兴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刺来的刺刀。胸口,血如泉涌,敌人的刺刀刺中了他的心脏,倒下时仍保持着冲锋的姿态,那枚沾满敌寇脑浆的手榴弹,成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怒吼。

陈郑成与陈仕最则在不同岗位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陈郑成历任新四军班长、排长、连长、独立营营长,参加过郭村、黄桥、兴化、如皋、盐城、高邮等多次战役战斗,并在战斗中负伤,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陈仕最担任过炊事员、通讯员、保管员等职,在后勤岗位上默默奉献,两次负伤仍坚持革命,立四等功 1 次。他们虽岗位不同,但都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抗日战场上书写了属于坂头村儿女的荣光。

薪火相传:

从抗战烽火到建设征程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四位革命战士中的幸存者陈郑成、陈仕最又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继续发光发热,将革命精神从战争年代延续到和平建设时期。

陈郑成 1951 年转业回地方后,先后担任华东航空处福州航空站行政办公室副主任、南京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总队副队长等职,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离休后,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和城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 “退休不褪色” 的政治本色。

陈仕最 1952 年退伍回乡后,先后当选为宁德县第二届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在地方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将革命时期的奋斗精神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动力。

从坂头村四位英雄的浴血奋战,到当代中国改天换地的发展奇迹,抗战精神如同一条精神纽带,贯穿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四位革命英雄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生命的历程,更是一代革命战士从战争到建设的历史缩影。他们用行动证明,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仅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武器,更是激励中华儿女在和平时期投身国家建设的宝贵财富。  □ 张茂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