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蕉城要闻 >

跨越九十年的精神接力 寻根铸魂 精神溯源 网安学子赴宁探寻初心之源

2025-08-20 11:13:47 三都澳侨报

“嘀嗒、嘀嗒……”蔡威事迹展陈馆报房内,清脆的摩斯密码敲击声穿透九十年岁月,与红军先辈蔡威指尖跃动的电波隔空共振。眼下,这簇从闽东红土地升腾的精神火种,正点燃新一代网安学子的信仰之光,照亮网络空间的守护之路。

8月12日至14日,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师生代表赴宁德开展精神溯源见学活动,在红色沃土中探寻初心之源,于历史回响里锚定使命坐标。

精神溯源:一场跨越九十年的“寻剑”接力

走进蔡威事迹展陈馆,师生们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立像前整齐列队、肃立默哀。敬献的花篮缎带上,“蔡威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熠熠生辉,映照着展柜中那柄复刻的“青钢宝剑”——这把象征蔡威革命身份的历史信物,此刻已然成为连接两个时代的“精神密钥”。

循着历史脉络深入参观,实物展品与多媒体光影交织成沉浸式课堂,清晰勾勒出蔡威从宁德富家子弟到红军革命先驱的蜕变轨迹。在蔡威革命足迹图前,师生们驻足良久:地图上蜿蜒西行的路线,定格着他以忠诚为魂、以智慧为刃,保障红军突破围剿的关键瞬间,那些隐藏在电波里的智慧与勇气,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激荡。

活动现场,“蔡威革命精神传承人”证书被郑重交到学员代表手中。伴随证书赠予的《寻剑》《蔡威传》两书,扉页“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隐于无形而决胜千里”的十八字箴言,与展陈馆 “隐形利剑”标语遥相呼应,为这场跨越世纪的精神对话写下生动注脚。

铸魂育人:红色基因与网安使命的深度熔铸

“蔡威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精湛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革命事业中展现出的智慧与担当,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我们当代青年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在“弘扬闽东之光·赓续光荣传统”座谈会上,师生们与蔡威事迹研究专家、学者及亲属代表围坐畅谈,共同解读“无名英雄”的精神密码。

围绕“新时代网安人如何传承蔡威的革命精神”,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拼图”在此完成。学员代表感言:“蔡威烈士攻克的是敌人的技术,守的是红军的生路;我们现在学的每一个公式、敲的每一行代码,守的就是今天的网络疆土。唯有以他的忠诚为魂、以他的严谨为尺、以他的创新为刃,才能让蔡威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座谈会还就弘扬蔡威事迹、保护闽东红色文化等议题深入研讨,各方达成共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合作共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系统研究、多样宣传,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让蔡威精神成为涵养师生品格的“活教材”,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根系红土:从历史沃土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带着对蔡威精神的深刻感悟,见学活动的脚步延伸至闽东大地的每一寸红色沃土。

在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斑驳文物,串联起“十八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岁月,让师生们直观感受革命火种在闽东大地的生生不息;立于虎贝百丈岩下,叶飞将军题写的“百丈英风”四个大字镌刻崖壁,当年红军战士跳崖明志的壮举震撼人心,让大家对“革命信仰重于山”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而在上汽宁德基地现代化的总装车间,“每分钟一台车”的智能流水线跃动着“宁德速度”;在世界新能源的版图上,宁德时代则以37.9%的市场占有率,于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刻下鲜明的“中国坐标”。从昔日革命老区到如今科技创新热土,这种跨越让学员们真切理解了“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的现实意义——红色基因始终是这片土地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核。

这场跨越九十年的精神接力,既是寻根之旅,更是铸魂之行。参与参观见学的师生纷纷表示,将带着从闽东红土汲取的精神力量,在网络空间这个“第五疆域”里,以“隐形利剑”的姿态坚守岗位,用青春与担当守护数字时代的安全防线,让蔡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续写属于新一代网安人的英雄篇章。  □ 周思颖 综合整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