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然而,事务繁杂、证明繁琐、材料冗余,长期以来成为不少社区干部的“沉重负担”。如何让社区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上来?蕉城区给出的答案是“减负增效”。
区社工部坚持“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忧”的原则,从源头治理入手,持续清理各类无谓事务,让社区干部轻装上阵,推动了基层治理从“忙事务”向“做服务”的转变,也在实践中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
在金涵畲族乡金榕社区,这份“减负清单”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 “以前我们一天下来,大多时间耗在重复性事务上,真正能坐下来和居民聊需求的时间很少。”金榕社区干部坦言,事务减负之后,社区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创新服务、贴近群众上,一系列有温度、有亮点的举措在居民中赢得口碑。
如今,金榕社区逐渐成为居民眼中的“服务之家”,干部们走进群众中间,倾听诉求、解决难题,社区治理的温度也随之提升。
走进金榕社区党群服务站,温馨整洁的环境映入眼帘,这里既是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阵地,也是居民遇到困难时的“第一站”。
无论是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还是邻里纠纷调解,居民总能在这里找到解决办法。暑期课堂的授课教室设在党群服务站,孩子们在志愿者和社工的陪伴下写作业、阅读、参加兴趣课程;老年人也常来这里参加文体活动,拉家常、听健康讲座。
“以前我们来社区,大多是为了开证明,现在来党群服务站,是为了和邻居交流、和干部沟通,感觉就像回到家里一样。”一位居民说。
除了老人孩子,社区还把目光投向了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在金榕社区开办的手工坊,同样是一片热闹景象,这里是学习手工艺、增收致富的平台,也是妇女们的交流天地。针线、串珠、玩具组装……一件件小手工制品在巧手下逐渐成型,不仅增添生活乐趣,还为一些家庭增加了收入。
“我平时要照顾孩子,没办法出去找工作。现在社区手工坊就在家门口,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通过作品赚点钱。”一位参与其中的年轻妈妈笑着说。
在金榕社区的实践中,减负与赋能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清理事务、压缩证明,社区“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通过多方合作、资源导入,社区“赋能增效”。
金榕社区的“好厝边”护学服务队,则是其中一道温暖风景线。每天清晨和傍晚,身穿红马甲的护学志愿者们总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帮助维持秩序,护送孩子安全过马路。
“有了护学队,我们上班也更安心,孩子上学放学安全有保障。”一位家长说。
护学服务队由社区干部、派出所、交警中队、市监所、城管中队、志愿者等联合组成,是社区治理的“微力量”,也是减负增效之后社区主动服务的生动体现。
在金榕社区,减负后的服务清单越来越丰富,有面向青少年的暑假课堂,有温暖关怀的护学服务队,也有增收致富的手工坊……这些“小切口”的举措,解决的都是居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蕉城区的实践证明,基层减负,并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加法”,减的是无谓事务,加的是服务效能;减的是干部的压力,加的是群众的获得感。
“干部不再是被动应付事务,而是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做实事。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肉眼可见地提升了。”区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盖章的地方”到“温暖的家园”,金榕社区的变化正是蕉城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接下来,区社工部将继续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化,鼓励更多社区结合实际,打造有特色、有温度的服务品牌,让基层真正成为群众信赖、温暖、有力的“共同家园”。 □ 黄子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