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秧苗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位于蕉城区洋中镇的田地村,曾因劳动力大量外出而逐渐萎缩,常住人口仅剩百余人,400多亩水田一度荒草丛生、沉寂多年。如今,这里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负责人感慨地说:“随着在外务工人员的回乡,劳动力增加了,种田有了底气,村子呈现了乡村振兴的新面貌,这是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转机始于2023年。那一年,蕉城区推出新一轮的扶粮政策,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支持和农机补助等多项措施,大力鼓励农户回乡复垦。村民李声校成为第一批响应号召、返乡垦荒的农户。三年来,在区农业农村局和科技特派员的悉心指导下,他成功复垦130多亩荒地,种植优质水稻“明1优臻占”和甘薯等粮食作物。借助五新技术和小型农机具,复垦效率和种植收益显著提高。
李声校坦言,复垦之初面临诸多挑战:土地多年荒废,土壤板结,肥力低下。但在农业部门持续不断的技术支持下,他们一步步改良土壤、学习应用新技术。如今,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稻浪起伏、甘薯飘香,与往日的萧条形成强烈对比。
复垦不仅让荒地重获“新生”,更让整个田地村焕发活力。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回村投身农业,农田恢复了往日繁忙,农户的生活有了盼头,留守老人也通过参与农作获得稳定收入。“我们都是老农民了,看着地荒心里难受啊!现在人回来了、技术跟上了,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点燃了。”村中老人李大爷感慨道。农忙时节,田间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土地迎来了真正的复苏。
田地村的蜕变是蕉城区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区通过政策组合拳,为盘活抛荒地提供了全方位保障。下一步,蕉城区还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设施,扩大科技特派员服务范围,让更多抛荒田变丰收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稻田,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从荒草丛生到绿浪翻滚,田地村的蜕变故事正是蕉城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注脚。 □ 褚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