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 漳湾镇 >

又一艘非遗福船将于年内入海

2025-09-10 10:54:46 三都澳侨报

本报讯(褚子强)近日,在蕉城区漳湾船厂,一艘以宋代福船底部型线为蓝本、严格遵循“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仿古木帆船正在加紧建造,预计将于年内完工。这一项目不仅是古代航海智慧的重现,更是蕉城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重要举措。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源于宋代,通过隔舱板将船体分为多个互不连通的水密舱区,显著提升船舶的抗沉性与稳定性。该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蕉城区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会长刘朝文表示,自今年5月启动建造以来,船体已初具规模,目前正在进行传统的捻缝作业。船只建成后,将用于海上文化交流与展示,向世界传播中国古老的造船技艺与航海文明。

除福船再造外,蕉城区还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活化实践。依托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契机,蕉城区积极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复兴,注重文明传承与文化延续,实现“让村落诗意栖居”的目标。同时,“非遗进校园”也在不断深入,聘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校园兴趣社团教师,开设非遗技艺课程,设立非遗展示馆等手段,“福船”“双音”“线狮”等技艺重焕新生,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传承,深切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蕉城区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系统开展非遗普查、管理、研究与宣传,覆盖霍童线狮、畲族双音、福船技艺等多个项目,推动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非遗活化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创新实践,蕉城区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文化动力,真正实现了让非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如今,迈步传统村落,走进乡村校园,古老技艺正在散发勃勃生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