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吕玉铃:斗姆岛阅蓝

2025-10-01 11:27:00 三都澳侨报

九月流火,我去斗姆岛阅蓝。

高阔晴朗的天空下,轮渡载着游人在蔚蓝海中欢快地绕行,尾部扬起白白的水雾,像瞬间盛开在海里的花儿。心焦的人儿坐在船头的两边,窃语着,张望着。在无尽的企盼中,无边无际的蓝的远处隐约出现一个淡淡的绿点,像一颗淡绿的痣点在东海的眉心。绿痣随着船的逼近,一点点洇开,变大,变绿,变幻成一颗绿翡翠。再往前,绿翡翠慢慢鼓胀,最后胖成一个隐约的半圆,宛如一个淡绿色的馒头倒扣在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

看岛近,赶海远。船像一片小树叶在恣意汪洋的海面上又漂浮了一小会儿,大家便雀跃着登岛了。沿窄小的码头石阶行走,斗姆处处显露着海岛原始的风貌,灵秀的海礁,湛蓝的海水,一树一草,一花一石都散发着野性之美。正当我喜于蓝白纯净的颜色欲弯腰掬起一捧清冽的海水,倏然一群海鸥在上空张开宽大的羽翼,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迅捷地在蓝天盘旋鸣叫着,我被这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从没有这样低空与海鸥近距离接触过,是我们闯入了如梦似幻缥缈的仙境,还是“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我呆立着不敢挪移步子,生怕这美轮美奂的景致瞬间消失,就这般仰着头与它们的身影交汇着,聆听着漾在蓝天碧海之间的优美鸣声。

岛上奇石遍布,七座山岗呈北斗之状,枢、璇、玑、权、玉衡、开阳、摇光其形如勺如柄,“斗”之名由此生,又因岛上祀奉北斗七星和紫薇、勾陈星君之母——斗姆娘娘,所以岛名为“斗姆”。这里低目是蓝,抬眼是蓝,远眺是蓝,仰首是蓝。瓦蓝瓦蓝的天空下,远处的海浪推着搡着扑到礁石上,蓝被撞碎,在空中打开,像一朵蓝色的姬百合,一瓣瓣盛放,又瞬间飞散,哗啦啦跌落,鼻息和舌尖洇着蓝色的咸。海浪被撞疼了,伸伸舌头,甩甩手,扭动着身子缩回去,可又不服输,蕴蓄了力量咆哮着再撞过来……浪轰隆轰隆冲刷着礁石,也冲刷着我心中的沟壑,不消半个小时,心中淤积的世俗的沙砾被涤荡的一干二净,只留下一片蓝,水天一色。

折回身,越过石头迷宫往海滨方向走,那里有名扬海内外的螺壳岩。螺壳岩是一个附着于倾斜度达六十多度石壁上的独立象形岩石,因为酷似螺壳而得名螺壳岩,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像、最奇特的空心岩石。越靠近螺壳岩视野越开阔,随意站在一平旷处,停下来,想把蓝抱进怀里,可蓝是抱不住的,它是那么高,那么远,那么大,它们只属于海的辽阔,只属于天的高远。在螺壳岩上远眺三都澳,海面白帆点点,渔船穿梭,天和海在白帆尽头聚合成一条细长的蓝线,把蓝天和碧海的心结结实实拴住,紧紧攥在岛的手心里不再怕蓝逃逸。放眼水岛交界处,游客三三两两,或扬手抄水,或低头弯腰捡起形形色色的贝壳。他们不像是淘乐于海边,而像活在水天一色的油画里,是蓝色打底油画里自然天成的一部分。

海岛的餐食是特别的,不管认识不认识,天南地北的人聚到岛上临时组成一家人,大家说说笑笑,吃饭前轮番拍照晒朋友圈。刚从海里拎起来的网兜装着拳头大的海螺、横冲直撞的螃蟹,还有些不知道名字的,一道道摆上桌,还留有海的体温和气息,又新奇又可爱。吃到嘴里像舌尖不小心触碰到活蹦乱跳的海鱼,倏然在味蕾上游远,鲜是真鲜,又远不止是鲜,不知道是天的味道还是海的味道,满嘴高远的蔚蓝,满嘴空阔的湛蓝!

夕阳西下,渔船于避风港呈圆形摆开,像一朵盛开的水莲花一瓣挨着一瓣。回程的马达发动了,船像一个巨大的拉链头,螺旋桨把蔚蓝的海水迅速拉开一道豁口,大海露出蔚蓝的胸膛又迅疾锁闭,岛被锁在无边无际的蓝里,记忆也好像被一起锁在了岛上。

船越走越远,岛越来越模糊,变成一个绿色的点,最终隐没在身后漫无边际的蓝里,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只在生命的册页留下一道永恒的蓝……  □ 吕玉铃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