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 蕉北街道 >

老城隍的古韵烟火

2025-10-15 09:12:44 三都澳侨报

走进蕉北街道,古老的城隍庙香火缭绕,红墙黛瓦间,祈福声声不绝。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这座历经近九百年的庙宇,依旧静静伫立,诉说着蕉城千年的历史文脉。

城隍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以前,宋代著名文学家陆游曾任宁德县主簿,在《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中写道:“祠故在西山之麓,绍兴元年,知县事赵君诜之始迁于此。”这一记载,不仅为庙宇定下了明确的历史坐标,也使宁德城隍庙声名远播,成为闽东地区广为传颂的文化地标。

其后,明清两代屡次重修,修缮者中不乏地方贤达、乡绅士子,他们留下的碑刻与楹联至今犹在,既是实物史料,也承载着民众祈福纳祥、寄托乡愁的深厚情感。

城隍庙现存建筑群为明清格局,街口石牌坊上高悬“朝天”二字,庙门石雕工艺精湛,主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庄重,既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匠心,也反映了宁德先民的精神追求。周边至今仍保留着明清街区的肌理,宁德旧县衙、状元里门楼等古建筑星罗棋布,形成独具特色的历史景观带。

庙中主祀城隍,尊号“护国威灵公”,神像不怒自威,端坐殿中。作为宁德百姓精神寄托的象征,它不仅是一方信仰中心,更是宁德城市历史变迁的缩影。

自建庙以来,城隍庙香火绵延,无论是明清盛世,还是近代风雨,庙门前总有络绎不绝的香客。每年庙会时节,十里八乡的民众携家带口前来参拜祈福,自2017年起,每年正月初八至初九会举行“米龟祈福”活动,千斤重的“米龟”象征长寿吉祥,吸引了大批省内外乃至海外信众参与。

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宁德市蕉城区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城隍庙与周边明清古建一同构成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宁德城市发展的脉络,也成为闽东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作为宁德对台交流的重要基地,城隍庙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使命。2012年,首届宁台城隍文化节在此启幕,两岸信众共同参与巡游、祭祀,感受同源文化的亲近。2021年,宁德城隍庙对台交流基地在庙内正式揭牌,进一步拓展了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的新渠道。

直至今日,每年仍有数万海内外信众前来朝拜,他们之中,有外地游子回乡祭祖,也有远道而来的台胞侨胞,他们在庙前一炷清香、一声祝祷,寄托着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

近年来,蕉城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将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整体保护规划,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古建原貌,同时引入文化展示、旅游体验等新元素,让古庙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展示宁德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如今的蕉北街区,古朴与现代相映成趣,城隍庙的钟鼓声与市井的车水马龙交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城市风景。这里的故事,正如闽东大地的文化脉络一样,绵延不绝,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心灵,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 黄子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