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茶文化史诗:陆游七律《试茶》中的家国情怀与文人精神

2025-10-22 09:46:54 三都澳侨报

引 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他出身 于官宦世家,高祖陆轸、祖父陆佃均官至高位。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 后随其父陆宰南归山阴。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在少年时便受陆氏家族爱国思想的 熏陶,一生笔耕不辍留下无数名章,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记录:“古来作诗之多,莫过于放翁。”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 ”的陆游,现存世的诗作达九千三百多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存诗 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而生于茶乡、当过茶官、晚年归隐茶乡,与茶有着不解之 缘的陆游,一生以茶入诗达 397 首,是我国诗史上咏茶最多的诗人。有“茶诗状 元 ”之美誉。

陆游对茶圣陆羽崇拜有加,十分推崇《茶经》,每于诗中咏叹:“孰知倦客萧 然意,水品茶经手自携 ”“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 ,“竟陵翁 ”即 陆羽。又因与陆羽同姓,陆游常自认茶圣后人、自诩为“茶神 ”。“桑苎家风君勿 笑,它年犹得作茶神 ”,并于诗歌中多次提及欲续写《茶经》,“续得茶经新绝笔, 补成僧史可藏山 ” “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编 ”……不一而足。陆游所作的茶诗涉及多个知名茶乡,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宋朝茶叶发展的史料。对于茶诗的解读有助于了解其对茶史以及文学、史学、农学等方面的贡献。下面一起来 欣赏解读陆游这首有名的茶诗:

试 茶

(淳熙二年)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一、时代背景:南宋茶文化与诗人的精神困境

陆游生活于南宋前期,此时朝廷偏安江南,主战派屡遭打压,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淳熙二年(1175),陆游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虽远离前线,但仍心系北伐。《试茶》一诗即作于此时,正值诗人“英雄失路 ”之际, 既因南宋朝廷的妥协而愤懑,又因无法实现“北定中原 ”的理想而苦闷。

南宋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不仅是饮品,更成为文人雅集、寄托精神 的重要载体。陆游一生嗜茶,写下 397 首茶诗,其茶诗多与时代背景交织。一方面,他通过茶事展现文人的雅致生活;另一方面,又以茶喻志,将个人际遇与家 国情怀融入茶中。

二、语言风格:清雄沉郁与细腻工巧的融合

陆游的诗歌语言素以“清雄沉郁 ”著称,此诗亦不例外。

首联“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以“鹰脱韝 ”喻茶叶遇水舒展的 姿态(“苍爪 ”指日铸茶芽形如鹰爪),“玉花浮 ”状茶汤中泛起的乳白色泡沫, 用词刚健而细腻,将煮茶的瞬间写得极具画面感。

颔联“ 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以“ 睡魔 ”“欢伯 ”(酒的别名) 拟人,用“避三舍 ”“输一筹 ”的口语化表达,将茶的提神功效与酒对比,语言通俗却不失雅趣。

颈联“ 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转向回忆,“ 日铸 ”(绍兴名茶)、 “谷帘 ”(庐山名泉)均为具体意象,语言凝练而富有地域特色。

尾联“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则以“ 官样 ”形容茶器的精致,“纤 纤 ”形象地形容佳人玉手,“恨欠纤纤 ”表达对佳人的思念,语言含蓄而深情。 整体而言,此诗语言既有陆游特有的“沉郁顿挫 ”,又不失茶诗的“清雄雅丽 ”。

三、品格格调:家国情怀与文人雅致的统一

陆游的茶诗从不局限于“品茶 ”本身,而是将个人品格与家国情怀融入其中。 此诗中,“ 日铸焙香怀旧隐 ”一句,“ 日铸 ”是陆游故乡绍兴的名茶,诗人通过煮 日铸茶,怀想“ 旧隐 ”(故乡的山阴),实则是对“ 归耕田园 ”的向往。这种向往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南宋朝廷“偏安 ”的不满,对“ 收复中原 ”的渴望。

“谷帘试水忆西游 ”中的“西游 ”指诗人中年入蜀(1170—1178)的经历,蜀中的“谷帘泉 ”(庐山名泉)与“ 日铸茶 ”的组合,既是诗人对“军旅生涯 ” 的回忆,也是对“烽火连天 ”的感慨。诗中“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 虽写茶的功效,但实则隐含“茶比酒更清醒 ”的寓意。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未丧失对国家的清醒认知,仍保持着“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品格。

四、知识积淀:宋代茶文化的全面展现

陆游的茶诗蕴含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此诗亦体现了这一点。

茶品:“ 日铸 ”是宋代贡茶,产于绍兴会稽山,以“形如鹰爪、香高味醇 ” 著称,欧阳修《归田录》称“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 日铸第一 ”。

茶器:“银瓶铜碾 ”指煮茶的银壶与铜碾,宋代茶器讲究“精致 ”,银瓶用于煮水,铜碾用于碾茶,均为当时的“ 官样 ”茶器。

茶水:“谷帘 ”指庐山康王谷瀑布,陆羽《茶经》将其列为“天下第一泉 ”, 诗人用谷帘泉煮日铸茶,符合“好水配好茶 ”的宋代茶道理念。

茶艺:“得汤已见玉花浮 ”描述的是煮茶时的“汤花 ”现象,宋代点茶法讲 究“汤花匀细、久聚不散 ”,此句正是对点茶技艺的生动写照。

五、典故运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此诗用典自然,将历史与现实巧妙融合。

“鹰脱韝 ”:出 自《史记 · 滑稽列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诗人以“鹰 脱韝 ”喻茶叶遇水舒展,既写出茶叶的形态,又暗含“ 自由 ”的寓意——诗人虽身处官场,仍渴望像鹰一样“展翅高飞 ”。

“ 睡魔 ”“欢伯 ”:“睡魔 ”指睡意,“欢伯 ”指酒,均为民间常用的拟人化典 故。诗人用“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将茶与酒对比,突出茶的“提 神 ”功效,同时暗含“茶比酒更符合文人雅致 ”的审美取向。

“ 日铸 ”“谷帘 ”:“ 日铸 ”是绍兴名茶,“谷帘 ”是庐山名泉,均为宋代茶文 化中的“经典意象 ”。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既写出自己的“饮茶偏好 ”,又暗含对 “故乡 ”与“过往 ”的怀念。

六、情感调动:从“品茶”到“抒怀”的层层递进

此诗的情感脉络清晰,从“煮茶 ”的兴奋,到“ 品茶 ”的惬意,再到“怀旧 ” 的怅惘,层层递进。

首联:“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写煮茶的瞬间,诗人看到茶叶遇水舒展(“鹰脱韝 ”),茶汤中泛起乳白色泡沫(“玉花浮 ”),内心充满“惊喜 ”, 这种惊喜不仅是对茶的喜爱,更是对“ 生活仪式感 ”的珍视。

颔联:“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写品茶的功效,诗人用“ 睡魔避三舍 ”“欢伯输一筹 ”,将茶的“提神 ”功效与酒对比,突出茶的“清醒 ”。这种清醒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未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颈联:“ 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转向回忆,诗人通过“ 日铸 ” (故乡)与“谷帘 ”(过往),将“现在 ”与“过去 ”连接,内心涌起“怀旧 ”的怅惘——这种怅惘并非对“过去 ”的留恋,而是对“理想 ”的执着,诗人仍渴望回到“烽火连天 ”的前线,实现“北定中原 ”的理想。

尾联:“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写茶器的精致与对佳人的思念, 诗人用“恨欠纤纤 ”,将“ 品茶 ”的惬意与“孤独 ”的现实对比,内心充满“遗 憾 ”——这种遗憾不仅是对“佳人 ”的思念,更是对“家国 ”的担忧,诗人虽身处“ 官样 ”茶器中,仍未忘“ 收复中原 ”的使命。

七、总结:茶诗中的“家国情怀”与“文人精神”

陆游的《试茶》一诗,不仅是“ 品茶 ”的记录,更是“家国情怀 ”与“文人 精神 ”的载体。诗中,诗人通过“ 日铸 ”“谷帘 ”等意象,展现了对故乡与过往 的怀念;通过“ 睡魔 ”“欢伯 ”等典故,突出了茶的“清醒 ”功效;通过“银瓶 铜碾 ”等茶器,体现了宋代茶文化的精致。更重要的是,诗人将“个人际遇 ”与 “家国情怀 ”融合,在“ 品茶 ”的瞬间,仍保持着对国家的清醒认知,仍渴望实现“北定中原 ”的理想。

此诗不仅是陆游茶诗的代表作,更是南宋茶文化的缩影。它展现了文人的雅致生活,也承载了时代的苦难与希望。正如阿来所说:“陆游的茶诗,是‘ 中国最好的茶诗之一 ’,因为它不仅有‘茶 ’的味道,更有‘人 ’的味道。”  □ 崔栋森 (宁德市蕉城区诗词协会)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